孟子日课253丨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孟子日课第253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孟子·尽心上31》)
伊尹作为一代贤相,辅佐成汤起来革命,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成为帝王师。太甲继位后,有违君道,伊尹便将其放逐到桐宫,这是成汤墓葬之地,让他学习反省。太甲守桐宫三年,悔过自新,伊尹便将其迎归,将君权交给他。公孙丑问:
伊尹说:我不愿意亲近违背义礼的人,因此把太甲放逐到桐宫,百姓很高兴;太甲变好了,又将他迎回来,百姓很高兴。由伊尹之事观之,贤者为人臣子,国君不贤,就可以放逐吗?
贤臣如果遇到不贤之君,就将其放逐,对君臣之义有没有伤害呢?孟子说:
有伊尹那样的心迹,就可以。没有伊尹那样的心迹,就是篡夺。
人臣事君,有经有权,伊尹之所为,公天下以为心,无一毫自私自利之念。正因此公心,伊尹之胆识得以彰显,毛泽东都对其予以高度评价:
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
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待非常之时,乃成非常之功。以公天下之名而行谋私利之实,则玩火自焚。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论语温故
家风传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