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435丨易子而教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16.13)
老师总是留一手,否则教会学生,饿死老师。这可能是不少人的心态。对此,孔子曾自辩过论语日课173:最基本的原则与最简单的道理: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陈亢(gāng),字子禽,他经常质疑孔子。这次他怀疑孔子有偏私,给自己的儿子开小灶。所以他问孔鲤,老师有没有教给你没教给我们的东西?伯鱼,孔子之子孔鲤的字。
孔鲤说,没有这种事。并回忆了两次左右无人的庭训之事。古有“幼承庭训”之说,典即出于此。
其一:不学《诗》,无以言。《诗》即《诗经》。《诗》皆雅言,是当时贵族阶层的标准语。《集注》言:
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
其二: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就没法立身。学礼,学的是规矩,举手投足之间从容大方,有礼有节。《集注》言:
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陈亢退出后欣喜不已。问了一个问题,竟然有三个收获:一是学《诗》,一是学礼,一是君子与自己的儿子保持距离而不偏私。
关于远其子,有两种说法。一是远子近孙。一是易子而教。关于后者,《孟子·公孙丑》言: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