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做官忘记回家娶妻的县令
清朝嘉庆年间,在这片山里居住着这样两户人家,一户姓蔡,是当地的一个小财主,家里经营山货生意,因为人品不错,财源也旺盛。家有一女,年芳16,起名蔡凤云,从小就聪明伶俐,长得也俊俏,家里请来先生教她读书,弹琴,作画。后来琴诗书画样样精通,远近闻名。
不远有个村子,有一户姓唐的人家,家里不是很富裕,可也不是穷苦人家,家里有个儿子,取名唐宝富,长得白面书生模样,背过私书,也喜欢读诗做画。当长到18岁的时候,听说不远有一女子才气过人,朦胧中总有些好奇和惦记。正好本家有个哥哥叫唐三,在蔡家做长工,于是,宝富就找到唐三打探那个女娃,唐三见宝富有意,就出主意引宝富见那女娃。宝富当然乐意,约好后,宝富侨装挑夫去了蔡家,宝富见过凤云,两人竟然一见如故,话很投机。宝富回到家里和父母讲了见凤云之事,父母自然也巴不得有这样一门亲事,就找人去蔡家提亲,蔡家约见了宝富,觉得后生还不错,只是家境不算太门当户对。可这十里八乡也难找到真正门当户对的富裕人家,姑娘大了也总得嫁人。想来想去,蔡家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允许宝富和凤云交往,但在三年内必须考上举人,取得官职,凤云才能嫁给他,宝富应下。
三年里,宝富真的下决心勤奋攻读,有不明白的就来和凤云一起探讨,一来二往俩个人感情也越来越好。
三年后的八月,宝富参加乡试顺利的考上了举人,到吏部注册后,却因为职位很少,一时没有取得官职。古时乡试的第二年二月,考上举人的可以进京会试,在会试中如果考中就称为进士,接着到四月就进行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皇帝就可以直接安排做官了。
宝富在考上举人的当年农历12月就离家赶往京城,凤云一直把宝富送到尼姑庵前的山崖处,才恋恋不舍的望着宝富出了大山。
宝富二月参加会试考上了进士,在京城直接等到四月,参加了皇帝在太和殿亲自举行的殿试,结果殿试也过了关,虽然没有考进前几名,可也很得皇帝赏识。皇帝召见了他。第三天皇帝就下了圣旨,令他在一个月内赶往湖南某县去接知县一职。因为那个县官收刮灾民钱财,被皇帝革职,需要有人立马接任。宝富本想恳请皇帝回家娶亲后上任,又怕皇帝不许,只好作罢。
宝富上任后严治一方,工作起来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坚决执行上级指示,不搞特殊化,不阳奉阴违,不上窜下跳,不整人不害人,不耍品质,克己奉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得一方百姓拥戴。
宝富一直忙于工作,一切也都得心应手,做官的兴趣也提起来了。想把情况告诉家里,可当时交通又不方便,总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回家送信,一拖再拖,一晃三年过去了。
凤云等宝富赶考回来,结果一等三年没有音信。她因想念,每天到尼姑庵那个离别处等侯,时间长了,尼姑庵的尼姑都认识她了,有时等得太晚也就不回去了,就在尼姑庵住下。后来凤云心灰意冷,便在尼姑庵削发当了尼姑。
宝富当官三年,该县也治理得有模有样了,静下来,想起应该回家娶亲了。不想还不打紧,这一想便想得急切了,于是就和上级领导打了报告,要求回家结婚。
上级知道此事后还埋怨他是个呆子:“还不赶快回家把事办了,就便把老婆接来就是了。”
宝富回到家里才知道凤云已经心依佛门,无回心还俗之意。凤云和宝富说:“你既然做官能忘了回家娶亲,那你如果能做个好官我心也就知足了。这些年来,我思念你已经成了仙态,不想回到尘世与你摩肩檫背的厮守一生,不如留一份相思,了却尘缘,心里更安静一些。你如果心里有我,我便心里也有你,就让我们隔江相望吧。”
宝富心里内疚,就把回家娶亲的银两全部捐给了尼姑庵,回去后,又把这三年的俸禄也都一起捐来了,尼姑庵用这些银子重新修了寺庙,并在凤云和宝富离别的山崖边修建了一处望江亭。
宝富每年的俸禄除了留下自己的花销,其余的也都交给了尼姑庵。
后来宝富一直也没娶亲,直到退休养老后,便隐居乌江南岸深山之中,真的与凤云隔江相望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