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回忆录:第七章重演《金山寺》《断桥》 (五)

梅兰芳回忆录(1)远东饭店的谈话

(2)梅家旧事 (一)会见了秦家姑母(1)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一)会见了秦家姑母(2)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二)祖母的回忆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三)关于四喜班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四)“焚券”与“赎当”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一)开蒙老师吴菱仙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二)开始了舞台生活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三)杨三绝艺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四)跷工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五)武工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六)从路三宝学“醉酒”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七)看戏

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一)广和楼旧景

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二)幼年的伙伴

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三)骡车

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四)跑马与赛车

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五)“行戏”

梅兰芳回忆录:第五章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一)富连成的前身——喜连成

梅兰芳回忆录:第五章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二)富连成

梅兰芳回忆录:第五章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三)叶春善的办学精神(上)

梅兰芳回忆录:第五章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三)叶春善的办学精神(下)

梅兰芳回忆录:第六章养鸽(上)

梅兰芳回忆录:第六章养鸽(下)

梅兰芳回忆录:第七章重演《金山寺》《断桥》 (一)

梅兰芳回忆录:第七章重演《金山寺》《断桥》 (二)

梅兰芳回忆录:第七章重演《金山寺》《断桥》 (三)

梅兰芳回忆录:第七章重演《金山寺》《断桥》 (四)

重演《金山寺》《断桥》 (四)

第三次贴演《金山寺》《断桥》,就是照这样做的。在台下全神贯注看戏的阿英同志和我,都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也深深地叹服了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能力。

隔了几天,我和俞五爷又谈起《断桥》里改动过的身段,他说:

“这改身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合作的身段,要两个演员,都有相当火候,改起来才能够讨巧。有梅大爷这样的艺术,自然容易得多。只要大家根据剧情,研究好了身段,等到出台运用的时候,是没有不合适的。赵桐珊(即芙蓉草)对我说过:

“‘现在梅大爷在台上的玩艺儿,是没法学的。他随便抖一抖袖,整一整鬓,走几步,指一下,满都好看。很普通的一个老身段,使在他的身上,那就不一样了。让人瞧了,觉得舒泰。这没有说的,完全是功夫到了的关系。’

“桐珊这几句话,也可以代表内行对梅大爷的艺术一致的看法。

“我对他扮谁像谁的本领,真佩服极了。拿我们常唱的戏来说,他演《奇双会》的桂枝,就是一位夫人的身份,唱到《游园惊梦》的杜丽娘,又是十足的一位典型的闺阁小姐了。我刚下火车的那一天晚上,正碰上他跟姜六爷的头二本《虹霓关》。我在台下排了一个位子,细细观摩,看到二本里的丫环出场,那种活泼灵巧而不油滑的姿态,你能说他不是一个丫环的模样吗?京戏和昆曲里面本有大、小丫环的分别。他这还是恰合剧情、地道的大丫环的身份。由于他的功夫、经验、火候三样都到了家,这才能把他心理上的感想,在动作神情方面,尽量地表现出来。这里面的奥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以上是俞振飞和赵桐珊的评论。他们都跟梅先生常常同场演出,看得比较更深刻些,所谓圈子里的话,应该是有分量的。

我看了梅先生三十多年的戏,也来补充几句。我很直爽地讲,他的艺术,在抗战以前,虽说是全盛时代,也还没有发展到像今天这样随心所欲、无不合拍的一种化境。所以现在的后辈艺人们应该多看他的戏。等到将来自己也有了功夫、经验和火候,自然就能触类旁通地领会到他今天的这种境界的。

(按)梅先生后来在《金山寺》里也有过修改。我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一九五○年的除夕,他跟葆玖在怀仁堂合演这两出戏。第二天齐燕铭同志提了一点意见,他说:“在这两出戏里,青蛇的性格是统一的。她一直站在斗争的立场。昨天我看到金山寺前哀求和叫骂的一场,白蛇唱完《出队子》曲内‘休得把胡言乱绕,只为俺美郎君把命轻抛’,就要拔剑自刎,青蛇上前拦住她念:‘娘娘还是好好地去求他,或者肯放俺官人,也未可知。’白蛇再接念:‘这也说得是,吓,老禅师,你是佛门弟子,岂无菩萨心肠……’青蛇这三句念白,好像跟她的性格,不很统一,是否可以修改一下?”梅先生听完了对他说:“您的看法很对,修改昆曲的唱词,因为有工谱的限制,比较费事,修改念白,是有办法的。”这次他在政协同乐会演出时,就把青蛇和白蛇念的词儿,改过来了。白蛇唱完“把命轻抛”,仍旧做出拔剑自刎的样子,青蛇拦住她念:“娘娘不必如此,待俺结果这秃驴的性命,搭救俺官人。”念完了,就拔出宝剑要对法海那边冲过去,白蛇拦住她念:“青儿休得鲁莽,还是好好地去求他,或者肯放俺官人,也未可知。”青蛇念:“这也说得是。”白蛇接念:“吓,老禅师……”

梅先生对于修改旧戏,总想用很简练的手法,把内容的错误纠正过来。他说:“像昆曲和皮黄,都有悠久的历史。有些常唱的戏,观众对它已经有了固定的印象,尤其是有许多流传有绪的唱腔和身段,台下看惯了,听熟了,都认为是这出戏的精彩部分。如果大刀阔斧地把它改得面目全非,台下看了一时未必就能够接受的。”不过他也承认这样小修而不大改的方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时候也会走不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