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看重卡行业是否存在“次贷危机”

前不久,方得网的姚蔚老师发表了一篇名为“重卡行业会发生“次贷危机”吗?”的文章。文章分别从越来越低的贷款门槛;越来越低的运费;逐渐下滑的销量;国五库存的威胁;以及应收账款的压力五个角度阐述了重卡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承认姚蔚老师指出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笔者今天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姚蔚老师提出的观点。无意反驳,只是作为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充。每个现象的出现,总会有可能引发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可能性。“危机”二字。向来都是危中有机,机中有危。二者其实是一体,只是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展现。
中国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非完全市场经济。一只手叫市场,由市场决定经济走向,决定行业规则,决定机遇与危险。另一只手叫调控,来总体把握市场的方向和走向。就像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孩子就像市场,在前面无忧无虑的随性而为。妈妈就像调控,不远不近的跟着,随时关注孩子的动态,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把孩子带回安全的轨道。这个动作是有技巧的,生拉硬拽,威胁恐吓,一声断喝是一种,运用策略,使用新的吸引点也是一种。方法目的相同,效果却大相迥异。
为什么要提我国的经济形态特点,是想说明白,中国的市场也好,经济也罢,总有自己千年延续的特点。不会因为所谓的学习什么国家的某种模式而被轻易抹除掉。中国处理问题的方式绝不是非黑即白的思维逻辑,而是始终在需求一种平衡。有益的,有害的,激进的,保守的,都没有关系。让它们多走一走,让问题充分的暴露出来,充分暴露出来了,才好管,才好管的恰到好处,一针见血。这就是生存发展的自然法则。充分暴露问题是天道,寻求平衡是人道。所以,我想说的是,多从另外其他几个角度再看看,可能也不会有想的那么糟糕。
一、越来越低的贷款门槛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试想在前几年,如果我们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低的信贷门槛,更简便的贷款手续,更高效的贷款效率,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大力呼吁的吗?大量第三方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崛起不也正是打着革新传统机构这几方面的弊病而风声水起的吗?
所以说,从用户的角度看,从行业的角度看,简便的手续,快捷的效率和越来越低的门槛不但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比如说“零首付”,一方面没有条件要求的零首付产品确实存在很大风险,因为大大降低了客户的违约成本。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我们的机构懂行业,懂客户,擅长管理,零首付产品对于某些优质客户快速适时拓展市场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延期还贷产品也是一个道理,任何一种现象都不能主观的判断其属性。而是要看其产生的环境和背景,看看实施机构的初衷和对于市场、客户、风险、以及服务的整体把控能力和判断,更要看看客户的能力。如果零首付、延期付款是没有条件、没有目标的随意提供,那就确实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反之,如果这些产品有特定的目标群体,有相应的管控条件和措施手段,那么,从我的角度看,是要给与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而且,重卡市场的特点是客户相对集中,品牌相对集中,经销网络相对稳定,主机厂金融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多年的积累,这些金融机构,包括配合服务的经销商,总体而言,对金融服务的认识和运作能力都已经相对非常成熟。风险监控管理措施,风险化解手段,业务管理精细化都已经日趋成熟。在这种大环境下,个人觉得,就应该适度的降低信贷门槛,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问题不可能不存在,但没有问题的存在、发现、解决,那么行业的进步动力又在哪里呢?
所以说汽车金融服务,体现于金融,着重于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通过不断的完善产品体系和拓展服务内容,才是控制行业风险的根本。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就是使得重卡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低。但是准入门槛的降低绝不等同于运营收益的提高。看你怎么看,看你要什么,看你付出多少,看你经营能力。时时刻刻,经营条件和能力也在发生变化。行业突出的问题,一定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不会因为某一种原因就会造成颠覆性的打击。
二、运价低何尝不是市场的一种主动调控行为呢?
         这次休假,随行的一位朋友就是从事物流行业,问他运价降低的影响,他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但也印证了我的观点。他说:“运价确实下降了,收益也是降低了不少,但是我们过的还不是好好的。既然是市场,运价总会有高有低,我就把现在的情况看成是运价回到理性市场状态不就好了?干物流很辛苦,核心是你能不能找到长期、稳定、收益还不错的货源。但收益不一定都是要看运价,自己对于成本的把控水平,运输计划的合理性,服务能力的高低,与发包方的关系维护都会对收益产生影响,与其整天被动的关注自己掌控不了的运价,还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自己水平上去了,一切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举这个例子想说明白什么?诚然,整个经济水平决定运力需求,运力需求高低决定运力市场价格。这种市场行为本身就是对行业的自动调整。也是从事运输行业人员必须要承受的考验。换句话说,这些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和调整也是物流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我们看到很多辛苦的司机,赚不到钱的司机,但同时是不是也该看看那些赚到钱的司机是如何操作的呢?
如果我们能知道这个比例关系,加上对外部条件的分析和调查,才能小心谨慎的说出这会不会制造出“次贷危机”。
我觉得运费低的问题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或许应该是:运费低对应的其实是运营成本高。要解决这个问题依然看的是整个行业。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运费是真的低吗?如果是,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是,原因又是什么?第二,广大运输从业者的运营成本是不是偏高?如果是,原因又是什么?哪些是自身解决不了的?哪些又是自身可以解决的?积极解决自身能够解决的,积极呼吁自身解决不了的才是正路。这个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于整体的管理能力和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已经和日益呈现精细化管理的物流行业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这个点才是国家、行业和相关部门应该重点关注和予以逐步解决的。
三、销量下滑有必要如此紧张吗?
实话实说,重卡销量当年突破百万本来就是计划之外的事情。所以目前的销量下滑也属正常。完全可以看成以一种理性市场的回归。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如果我们是局内人,试问有几个当时可以控制住买车的冲动?有钱放在那里不挣吗?我们很多写文章的朋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换位思考,没有把自己当成自己笔下的人。
比如说姚老师文章中的例子,4万亿投资过后,大量工程车找不到项目造成的市场问题。的确存在,但也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不良群体事件。说明什么?压力损失可承受。对于聪明人,会对行业的周期有极强的敏感度。会提前做出判断和谋划。既然是市场行为,就必定存在经营能力的差异。也就是说,在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裸泳的是谁。而有所准备的,早就开始在退潮的海滩收获那些遗留下来的财富了。这其实就是天道,以万物为刍狗。没有感情色彩。不会因为强弱之分有一丝偏袒。社会的进步发展就是优胜劣汰。这个观点没有别的意思,主要就是想说明,一些单方面的现象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危机的观点。
对于厂家和经销商。销量起起伏伏很正常。但是商用车经销商的稳定程度远远强于乘用车经销商。品牌和客群呈现一种双稳定状态。周而复始从事同一事情,经验自然会越来越丰富。压库存、处理库存都有成熟的方法,绝不是我们眼里看到的毫无章法。文中谈到的庞大的问题,主要原因也和卖车无关,而是在于太多的资金投入了跑马圈地的非主营业务。
所以即使是销量下滑,也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部分车型下滑还是全线下滑?是局部区域下滑还是全部区域下滑?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视角,看到的问题都会不同,解决的方式更会是有所不同。写分析判断的文章最为忌讳的就是以偏概全。能否存在巨大的潜在危机,其实更应该多去观察问题出现后的市场各方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所以大家不可以不重视销量下滑,但却同时也大可不必过度紧张。如果销量下滑是为了回归理性,那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重卡行业多年的发展,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洗礼。相对而言,是一个成熟而且稳定的市场。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在创新和发展层面的相对缓慢。一个行业会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在于行业处在的整体市场发展位置。同时在于从国家层面开始一环扣一环的整体发展导向和态势。所以笔者更倾向于正是因为国家要大力发展物流行业,提升物流行业效能,压降物流行业成本,所以必定要经历改革,而改革也必定会经历阵痛。这是在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我们所做的是尽量让风暴来的相对柔和些。仅此而已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