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二章)

水(二章)

□郭文华

西沟坎

记忆中,小时候全家的用水都是从西沟坎挑来的。过去没有水井,家家户户都吃的河水,沟南、沟东、沟西人家,吃西沟坎里的河水,而沟北人家吃北港里的水。北港的水通长江,根据潮汐周期定期来潮,所以北港的水没有西沟坎的河水清澈。沟北人家吃水,要用明矾放水缸里“杀淀”,让水沉淀后才能饮用,而西沟坎里的河水是不用加明矾沉淀的,可以直接饮用。

当年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河边建一个“舀水踏子”。舀水踏子大都用木头搭成的。在河边用两根木头桩扎在水里,这个木头桩要用比较结实的树木做成,大多用不易腐烂的钉子槐树,阔树,柞树做的。两根木桩上方横着绑一根木头。过去有钱人家不是绑的,是用铆钉铆的,不但牢固还好看。一般人家都是用铁丝绑扎的,把表面刨平的数根木头,一头搭在岸上,一头搭在横档上。全家浆洗衣服,淘米洗菜等洗洗涮涮的活,全靠有一副好舀水踏子。沟东、沟西、沟南人家的吃水都是西沟坎河里的,当年没有污染,生产队每年到了冬天,就组织社员“挑河泥”,将西沟坎里的淤泥,挖上来作为冬肥盖在麦田里过冬。每年清淤,加上那个年代两岸人家都自觉,不往河里扔垃圾,不在河里洗马桶。西沟坎的河水常年碧清的。两岸的芦苇碧绿的,芦苇上常爬着螃蟹,螺丝。河里的鱼清晰可见。每天早晨河面有一群一群的鱼,浮在水面张开嘴吐泡泡,这是早晨空气新鲜,鱼类的一种有氧运动。老家叫做“晒威”。要等太阳上来了,才全部沉入水底。小时候很喜欢看鱼浮上来“晒威”,一群一群的鱼向南游就一致向南游,拐弯向北也是一致的,像得到号令一样,场面非常壮观。

小时候,每次家里水缸见底了,二哥就用抹布将水缸底部沉淀的泥沙擦干净,然后和我一起去抬水。大木桶放在舀水踏子上,二哥用水瓢舀水倒在大木桶里,两人一前一后的抬回家。要抬十几桶,水缸才能满。每次抬到一半我就吃不消了。七八岁的孩子,和水桶差不多高,光二十来趟的走路也吃不消,何况肩上还有扁担抬着一桶水呢?每次吃不消时,二哥就把水桶上的绳子往他那头移,这样我肩上的分量就轻多了。二哥比我大不几岁,但却很懂事,晓得为父母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那个年代父母都上工挣工分,孩子也只能跟在后面吃苦。

西沟坎河里的水很清,但毕竟没经过处理,水缸里有泥沙样沉淀物,但水很甜。回想当年的自然环境真的好。当年的乡下就是咱老百姓的一方净土,没有大都市的霓虹,也没有雾霾。没有冒着黑烟烟囱的污染。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水是清的,田野碧绿的,房屋虽是稻草盖的,但冬暖夏凉,园前屋后树竹常青。丝瓜棚,黄瓜棚,扁豆架。香瓜地,西瓜地,就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房屋旁边就是流水潺潺的西沟坎,西河水浇灌的土地长出的瓜果特别甜。一到夏天,坐在草屋前树下的榻榻米上乘凉,听扁豆架下的蛐蛐儿鸣唱,鸡鸣狗吠,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房屋前一条小径直通西沟坎,青青的芦苇中间开辟了一条通道,架设着舀水踏子,远远看去,像油画一样美,古色古香,返璞归真。一派田园风光,世外桃源的美丽景象。充满浓郁的原生态气息。

劳动一天结束后,父亲喝完一碗藿香茶后,总会倒背双手,在小径来回踱步。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小径两旁的瓜田菜地,满足写满脸上,舒展在眉宇间。家中有猫狗嬉戏,河中有鱼戏荷花。就是到了万物萧瑟的冬天,西沟坎两岸的芦花由黄泛白,也不失为农家最美的景致。

西沟坎的河水,滋润着祖祖辈辈的两岸人家,浇灌着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它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西河水慢慢地被井水取代。

水井

记得是我工作后,家中打了一口水井。后来回乡创业,常常与水打交道。当年也就二十来岁吧,也没做过体力活,而打井水虽算不上体力活,但却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人都会打井水的,我就不会打井水,却充老相,几次将井桶掉到井里。当年用的是白铁皮敲成的铁皮桶,井桶放入水井内,井桶浮在水面,水进不了井桶,这时要晃动井绳,使井桶倾斜正好与井水接触时,手中的井绳往下一松,水就进到井桶里了。有时只能进半桶水,就拎起井绳,让井桶离开水面,然后重重地将井桶放下,井桶没到水里,再拎上来时,井桶就满了。我打井水不是将井桶拎上来的,而是将井绳靠着井沿拖上来的,那样省劲,但由于拖的时候晃动,就剩下半桶水了。

后来,街上卖一种新款的井桶,底部带圆型的阀门,阀门四周用橡皮包着。井桶放入水中阀门就向上打开了,装满水向上拎的时候,阀门自动关闭。这样的井桶省时省力,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过去打井水吃过不少亏,一般情况下,都是打水前将井绳绕在手上,将井桶口朝下,倒扣着放到井里,有时候不在意,绕在手上的井绳就全部放下了,连井桶一起沉到井底了。这边等水用,而井桶却掉到井里了,真是急煞人。父亲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顶上绑一根铁丝做的钩子,在井底捞井桶。如果掉下去的时候井桶口朝上的,钩子一下子就能勾住井桶上的铁环,一会儿就捞上来了。万一井桶口朝下,再陷入井底的泥沙 中,捣鼓半天也捞不上来。掉了好几次,常被父亲数落:这点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大事啊!后来父亲想办法,买了个大桶装水,井桶的绳子扣在井盖上,打上来的水倒在大桶里,井桶和井绳就一直固定在井旁。以后打水井桶再也没有掉井里过。

井水相对来说比河水干净,井水冬暖夏凉。夏天剩下的饭菜,吊竹篮里放井下,再热的天第二天都不会坏。最受用的是夏天将西瓜浸在井水里,切开的西瓜都透着一股凉意,吃一口,透心凉,透心爽。没有什么比夏天吃井水浸西瓜更加惬意的事了。

如今这口井还在,依然清澈如许。父亲叫人做成了压水井,再也不用井桶打水了,压柄轻轻压下去,水就从出水口流出来了。

新时代的东风吹拂着农村大地,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翻天覆地。如今农村早已喝上了自来水。农村人再也不用在厨房里备一只水缸,再也不用抬水,再也不用打井水。虽有了自来水,但家门口的分把地菜地,依然用压水井里的水浇灌。父亲每年大年三十敬菩萨的时候,依然在井旁贴喜笺,敬井神。

虽然喝上了自来水,但记忆深处永远忘不了西沟坎清澈的河水,忘不掉如今依然汩汩流淌的这眼水井。

作者简介:郭文华,男,中共党员,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人。自幼喜欢文字,在《澄西船舶》《方舟》《江南晚报》《如皋日报》以及各大平台上发表过作品。个人结集作品有:《文华录》《文华散文集》《送你一条江南的雨巷》。

(0)

相关推荐

  • 推荐|何剑鸣:四眼井

    四眼井 文/何剑鸣 嘉山中学校门再西是四眼井,井水甘醇,与明光城西的梅大井并称明光两大名泉.明光酒香飘皖东,全赖地下水甜.四眼井基雄踞于高坡,共四孔,可供四人同时提水.日积月累,井口被井绳勒出了深沟. ...

  • 五台人忆 | 老家老井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曾任职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老家老井 --童年纪事之五十 文/老农民 离开老家,在 ...

  • 老井(散文)

    benxx 发布于2021-03-18 08:34   昨天朋友圈我小时候的朋友玉生君发了篇<村北旧事>,其中说到这口老井,一下子戳中了泪点,老泪纵横,为了平复情绪作此文以记之. < ...

  • 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 ...

  • 青未了|'一缸‘’童年

    文 | 林源 小时候,农村可没有自来水,家里的用水都是从村里的砖井里挑回来的.先是从井中用井绳一桶一桶提上来,然后用扁担把两桶水担回家,储蓄在自家水缸,因此家家户户都有水缸.我们家兄弟姊妹多,用水量大 ...

  • 白浪随笔:村西头那口老井

    村西头那口老井 文/白浪 从我记事开始,村西头那口老井就是全村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一年四季,村里人喝水都靠着这口井. 井是哪一年打的,谁来打的,用什么工具打的,已无从知晓,但我清楚地记得,井位于村西头 ...

  • 曾经半村人吃水的西沟井,如今成这样了,吃水的村民高兴地说——

    文/冯兵绪 邢西大山深处,山山沟沟基本有水,所以水井很少,就是有井,也不过几丈深.村西以前就有一口水井,深不过丈五,手提水桶,腑腰就可汲水上来,实在方便啊! 由于这口井就在去西沟的进口处,离村还有一段 ...

  • 【雅韵美文】陈海峰西沟往事(二)

    诗人风采 陈海峰 诗人简介 陈海峰,陕西省三原县人.陕西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协会员.       文学观:心的感触落在笔尖.不拘形迹. 作品欣赏 西沟往事(二) 秋雨绵绵,独 ...

  • 王镜宾丨汨汨甘泉肩上来

    泉水丁冬,琴响筝鸣,溪流淙淙,山鸣谷应,一泓清溪从万山丛中喷涌而出,和晴天时朝阳从云霞中喷薄而出一样令人欢欣,太阳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溪流带来甘泉和梦想. 小时候我生活在黄土高原南部的一个山村,一条山涧 ...

  • 第三十二章 八字风水择日初级 消砂纳水方法篇

    第三十二章 消砂纳水方法 小地看福德,大地看机缘.大贵不过二朝,大富不过三代.真正好风水之地不易找,找到也多是别人的地,不能乱葬.无真龙真穴,只要立向好,配合水法,亦可平安,丰衣足食. 不会消砂,祸事 ...

  • 自学八字预测必读《素水盲派命理》十二章:格局与做功配置(下)

    例1: 戊 乙 癸 辛 子 丑 卯 酉 前两天遇到的八字,正好符合上面所讲的知识点,给大家分析一下,一起 来看. 此八字很明显拿食伤当财了,辛金克乙木,就是食伤当财.乙木不大,卯 木不旺,命主没有钱吗 ...

  • 文学原创•《乡村的黄昏》(外二章)作者 云水禅心

    乡村的黄昏(外二章) 作者 云水禅心 将一天工作里的思绪抹画成天边的闲云,在黄昏的田埂上,我独自漫步,漫不经心地拜读着夕阳留下的最后一段名言.       山路边,放牛娃的欢笑与短笛穿过猩红的天空,在 ...

  • 散文诗||石秀山《云水间》外二章鉴赏

    作者小传:石秀山,笔名石峰,已有文学.新闻.评论等稿件万余篇刊发,总计400余万字:与爱人米兰英合作完成剪纸等民间艺术作品500余件(套),30多次获奖.现担任山西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腾讯网问问特聘 ...

  • 【散文诗】闻琴《云水间》外二章赏读

    作者小传:张慧琴,笔名闻琴,陕西省陇县人.宝鸡金台区作协会员.爱好文学创作,曾有<父亲>等数篇散文见诸于<陕西农民报><宝鸡日报>等报刊.以素简之笔,捕捉生活中每一 ...

  • 【乡土经典】陈小平:长篇连载《回水滩》第十二章 团练

    温馨提示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请点击红色章节链接.本文的付费阅读,只是一种形式,不用付费依然可读到几万字自己喜欢的精彩故事. 长篇连载:回水滩 阅读提示 神农故地风俗画卷, 井冈山下百年传 ...

  • 鲜于枢《秋怀二章》

    鲜于枢《秋怀二章》

  • 『中医偏方精品』第十二章 皮肤科疾病

    第十二章  皮肤科疾病 一.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就是由于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如酒精.大漆)后,引起的红斑.水疱.甚至大疱等病变,并伴有瘙痒感或灼热刺痛感.如果反复接触,屡次发作,也可使皮肤变厚.脱皮, ...

  • 『中医偏方精品』第二十二章 咽喉及口腔疾病

    一.咽喉炎 咽喉炎是咽炎和喉炎的总称,由于在解剖部位上,咽喉毗邻,两个部位的炎症可互相感染,不易区分.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咽部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咽痒.灼热.刺痛或醒后干燥等.咽部分泌物粘稠,晨起常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