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国》读摘(节选 五)

【加】贝剑铭   原著

朱慧颖  译

空    山  节选

( 五 )

·莫滕 · 斯鲁特(Morten Schlutter)认为,宋代的寺院敏锐地意识到他们不得不和国家与地方精英玩争取支持的游戏(patronage game),……寺院僧侣之间也渗透着坚持奉茶与茶汤的正确礼仪以维持关系。

·《太平广记》中说唐代医家孙思邈要求寺院一童子像煎茶一样煎汤药。

·行茶,……汤礼中也有类似的词语:行汤、汤遍。……道忠书中的汤盏图中有一小匙,它可能用来搅拌、混合汤液,因为汤药中可能会有不能溶解的成分,容易产生沉淀,因此需要搅拌。

·僧人的皮囊要通过沐浴洗净,他们的健康要用茶和要来维护。

·宋代茶叶产量剧增,对经济产生了影响。

·日本僧人荣西(1141~1215)所著《吃茶养生记》。……他创造性地展示了中国的知识、技术、概念和语言,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去思考茶在中国的意义。

·没有证据证明中古印度也喝茶。

·《吃茶养生记》开篇就引用了《尊胜陀罗尼破地狱法秘抄》中的一段话:

  • 肝脏好酸味;

  • 肺脏好辛味;

  • 心脏好苦味;

  • 脾脏好甘味;

  • 肾脏好咸味。

·在荣西的时代,尽管点末茶的方式已遍地开花,但中国还是有许多人支持煎煮精心挑选的茶叶,认为这才是合适、健康的方法。

·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因贡茶的制作太费劳力而下令罢造龙团,改贡四种叶茶。不同于那些宋代的帝王,朱元璋对茶的口味可能不特别讲究,农民出身的他据说喜欢顾渚茶。

·除了皇帝口味变化带来的影响,散茶的品质也提高了很多。

·宁王朱权(1378~1448)曾在其《茶谱》中叙说自己如何点茶。

·“品”,即品茶、挑选、品第、评述各种茶与水的活动,在明代臻于新的高度。

·明代的饮茶法与前之所见大相径庭,更接近于我们熟悉的壶泡法。首先,将金属或陶瓷水罐放在炭炉上煮水。然后,用热水和滤器涤茶叶,再将犹温热的茶叶移至盛满热水的陶茶壶。泡好后,把茶倒入小茶杯。倒光壶里第一泡茶水,留下茶叶,再注水冲泡——每一次浸泡的时间都略微延长,这样能保持茶味。整个过程中茶叶都留在壶里,只啜茶汤,而南宋时期茶末和烹点的热水一起饮用。

·虽然泡茶在许多方面已简单得多,但明代的品茶大家依然坚称,欲赏茶则须用合适的器具与最好的茶叶来沏泡。

·虎丘真品不易得,故寺僧难免掺杂其他叶子,制成“替身茶”,除非精鉴家,实难辨别。明代地方有司常以虎丘茶馈遗大吏,寺僧不堪其扰,后多索性刈除茶树,或任其荒芜,致使其地逐渐衰败。

·明人也常指出,武夷茶虽种类繁多,但年总产量十分有限。

·和虎丘茶相比,武夷茶味浓——瀹三次滋味才变淡,而其他茶两瀹即淡。冯时可(1571年进士,约1547~1617)则认为可六七瀹。明代,武夷茶如日中天,甚至有茶书作者如徐㶿认为其在诸茶之上。

… …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茶在中国》读摘(节选 三)
《茶在中国》读摘(节选 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