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最帅的古诗,这才是边塞诗真正的境界,李白等人也无法超越
今天我们说到诗词中的豪情,都会想到李白那些豪气冲天的唐诗作品。确实,李白有很多豪情之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也不过是抒发自我的情感,而在唐代边塞诗人的手中,那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盛唐的文化自信,国力强盛,给予这些诗人无比强大的内心。边塞的苦寒之地,在他们看来,却充满了无数的挑战,充满了无数的刺激和欣喜。这些文弱的书生来到边疆,被这里的风光所震撼,更为战场上视死如归的豪情而热血沸腾。
他们写就的边塞古诗独成一派,勾勒了中华儿女最激昂的内心追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古诗就是盛唐最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所写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全文比较长,但诗人内心的豪情依然不见得能够全部抒发。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送将士们出征的唐诗。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诗歌的一开始,就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边疆雄壮恶劣的自然环境呼之欲出,尤其是“平沙莽莽黄入天”更是把当地的荒凉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后是夜晚的景象。“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后两句的夸张,在整个唐代文学是人都非常著名。“一川碎石大如斗”夸张碎石之大,“随风满地石乱走”更是夸张地说出当地风之大,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匈奴草黄马正肥”,敌军趁机发动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来势汹汹。但是在边疆镇守的唐朝军队也毫不示弱,“汉家大将西出师”,大军开拔迎接挑战。
此后的三句古诗都是对唐军将士们的讴歌和赞美。“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军们甲不离身,责任在身义不容辞,半夜行军更是满怀豪情。虽然“风头如刀面如割”,吹在脸上刀子一样,也丝毫没有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此后的诗句依然在讴歌将士们的奋勇向前。“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细节的描绘展现出天气的严寒,也更展现出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不乏夸张之语,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最后三句是诗人的信心满满。“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我们的将士们纪律严明,视死如归,豪情满怀,乃是虎狼之师。料想对方也不敢轻举妄动,我就在西门等待着前方捷报的传来。
整首古诗是岑参最帅的一首诗,不管是对边塞风景的描绘,还是对将士们豪情壮志的描写,都有一种帅气藏在其中。雄浑悲壮,这是盛唐诗歌当中最明显的特点,在岑参的这首诗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