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原型,越狱后狂奔45天,结局如何?

(说历史的女人——第1678期)

长篇小说《红岩》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江姐、双枪老太婆、许云峰等,他们的事迹都堪称传奇。其中还有一个叫华子良的也被人津津乐道,他是位很有资历的地下党,意志坚决,而且非常睿智。他为了越狱,不惜装疯卖傻,被称“疯老头”。

其实华子良也是有人物原型的,他本名韩子栋,是一位资深特工,曾打入国民党赫赫有名的蓝衣社(军统的前身),后来被捕入狱达13年之久,但他对革命矢志不移,最终毅然越狱。为了逃避敌人的追踪,他狂奔45天,那么他越狱成功后,又有什么传奇经历?结局如何?

(一)为革命曾加入国民党的韩子栋

其实从“韩子栋”和“华子良”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二人”的关联。“华”字是由“韩”字发音上转换而来;“栋”与“梁”几乎同义。韩子栋是华子良的人物原型,没有任何问题。

韩子栋于1908年出生在山东谷阳县。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家境尽管比较贫穷,但也有几亩薄田,日子还能过得去,因此韩子栋自幼是读过私塾的。但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进入前所未有的革命时代,社会也陷入极大“混乱”之中,韩家的生活状况也随着产生很大波动。一方面家庭收入难以维持韩子栋的学费,一方面,也是为了安全的需要,韩家父母便不再支持儿子读书,要让韩子栋回家务农。

不过韩子栋自幼就很有抱负,想在乱世之中有所作为。于是在哥哥的大力支持下,他得以继续求学。1925年,韩子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聊城省立二中。自此,他冲出穷乡僻壤的故土,大大开阔了眼界。

十七八岁的韩子栋面临的中国是也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当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之时,即赫赫有名的大革命时期。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似的韩子栋以满腔热情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他把书本往脑后一扔,积极参与参与学生运动,并且,同那时的许多有志青年一样,毅然加入国民党。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当时国民党的实力很强,是立足未稳的共产党所不能相比的。韩子栋也认为跟着国民党干,必能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然而,历史还是给韩子栋开了个玩笑。他加入国民党不久,老蒋便发动了“4·12”反革命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这样的局势让韩子栋顿时发懵:怎么会这样?国民党怎么能搞分裂?不过此时的韩子栋对国民党还是没有失去信心,他认为国民党一定是暂时出了问题,孙中山刚去世两年,说不定不久就会有一位像孙中山一样英明的领袖出现,他在等待着。

韩子栋果然有了一个“机会”。1929年,他受国民党山东党部派遣,到淄川鲁大煤矿组织工会活动。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监视一个叫周月波的人。

本来,韩子栋认为周月波是个有问题的坏人,所以组织才让他去监视此人,以便获取罪证抓捕他。但到鲁大煤矿以后,韩子栋发现周月波是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经常为了工人们的利益,同煤矿领导斗争,深受广大工人朋友的尊敬。

随着同周月波的交往,韩子栋越发钦佩他,于是,韩子栋开始怀疑组织的命令,并同周月波有了深交。此后他们二人都成为工人“领袖”,公开站在工人的立场,为维护工人们的利益而奋斗。他们要求8小时工作制,反对煤矿老板对工人的剥削,反对克扣工人工资等,倒是把工人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韩子栋的举动让矿老板恨得牙痒痒,于是便想离间他同周月波的关系。有次老板找到韩子栋说,听说你很想上大学深造,矿上决定出资送你去日本留学。韩子栋当然高兴了。可煤矿老板却有一个条件,让韩子栋停止搞工人运动,站在老板这边维护矿上的利益,同周月波决裂。

这怎么行?韩子栋断然拒绝:“工会委员不为工人利益工作,还有什么存在价值?这个我办不到!”

见收买无效,煤矿老板便花钱买通了韩子栋的上级领导,结果他很快收到了上级发来的电报,让他“速离淄博”。

此刻,具有特工素质的韩子栋便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性:自己的上级领导必然是被煤老板收买了,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他便同周月波告别,连忙离开煤矿,回到了老家。

果然不出所料。韩子栋刚离开不久,他的上级领导,山东国民党党部便给韩子栋定了一个罪名“图谋暴动”,派人到煤矿抓捕他;没有抓到,又在山东全省发出通缉令,继续抓捕他。

在山东已经呆不下去了,韩子栋无奈逃到北平。

(二)曾打入蓝衣社的韩子栋

到了北平,韩子栋才真正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此时,20出头的他已经有了相当的社交经验,于是为了前途命运,为了理想,他决定主动出击。

韩子栋去拜访了两位山东老乡,两人都是著名爱国志士,即时任北平私立山东中学校长的郝任夫,以及董事长李澄之。韩子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且表示想到他们的学校读书。郝、李二人得知韩子栋的志向之后,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又热情地介绍他到春秋书店当店员。这样韩子栋便在北平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因为韩子栋有学识,工作又勤奋,不久他便被提升为书店营业部经理。接着,他又考入了中国大学(前身为孙中山创办的国民大学)经济系。

在春秋书店期间,韩子栋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周怡。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韩子栋本来对共产党就充满好感,在周怡的影响下,他对腐败的国民党便彻底失去了信心,对中国当时的局势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全新的规划,开始向往共产党。

在周怡的介绍下,1932年1月,韩子栋摆脱国民党,正式加入共产党。多年以后,白发苍苍的韩子栋回忆起当初他入党的那一幕,还热泪盈眶地说:“从那天起,我觉得我靠近了太阳,找到了光明,成了最幸福的人!”

当时的周怡正在筹建地下党联络点,韩子栋入党后,也成了党组织在北平的地下联络员;他所在的春秋书店,也成了中共中央保卫局北方分局在北平的联络点。自此,韩子栋走上了红色特工之路。

韩子栋也是厉害,刚开始干特工不久便打入了国民党著名的“蓝衣社”。

蓝衣社即指中华民族复兴社,成立于1932年,它是以国民党黄埔系精英军人为核心,组成的一个带有情报性质的军事性质团体。由于复兴社干部模仿意大利黑衫军和纳粹德国褐衫军,均穿蓝衣黄裤,故又称“蓝衣社”。蒋介石曾亲任“蓝衣社”的最高领袖,其下属组织成员最多时达五十万人。后来蓝衣社即发展成为戴笠领导下的著名的“军统”。

蓝衣社对中共地下组织形成了严重威胁和破坏,为了党组织的安全,为了了解敌特的行动,党组织决定派一位能力强的同志打入敌人内部。最终,韩子栋因为有国民党背景,便被选中到蓝衣社当了卧底。这个任务风险很大,但韩子栋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在同乡孔福民等介绍下,他毅然前往。

韩子栋还真是不辱使命,凭着他在国民党工作的经验,摆平了很多事,解决了不少困难。蓝衣社的组织非常严密,他们以组为单位,严禁组员与非组员发生联系,这样就为韩子栋开展情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他只知道自己组的情报,一旦敌方针对我方的行动出现在其他组,他就无法知晓。

最终韩子栋趁着蓝衣社正在扩大规模之机,积极将自己关系好的国民党党员拉入到蓝衣社,如此,他就借着朋友关系,私下探听到其他组的情况了。并且,韩子栋还利用蓝衣社内部出现的黄埔系和非黄埔系之间的矛盾,南方和北方派系之间的矛盾,暗中促成了以孔福民为首的小团体的建立。借助这个小团体,韩子栋自然探听到了各组之间的情报,也不容易引起特务们的怀疑。

在蓝衣社,韩子栋靠着自己的智慧,获取了不少重要情报,多次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由于蓝衣社推行的“人后有人,互相监视”制度,韩子栋尽管慎之又慎还是被反动派察觉了。1934年,韩子栋被叛徒出卖而被捕。

(三)从息烽监狱到白公馆

韩子栋被捕后,曾被带到有“阎王殿”之称的宪兵三团受审,敌人对他这个国民党的叛徒恨之入骨,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强不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严守党的机密。最终国民党当局将他当做政治犯,判处无期徒刑,转入南京秘密监狱关押。

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被打成重伤的韩子栋又身患重病,得不到医治,经常在夜里做噩梦,还梦见自己的女儿也被抓捕了,常被噩梦惊醒。

1937年,抗战爆发后,韩子栋又被转到武汉、湖南益阳等地关押。1939年,他又被转到贵州息烽监狱。息烽监狱也是一座“著名”的监狱,曾先后关押过1200多人,大都是被反动派认为的罪大恶极的“要犯”,比如著名革命者杨虎城、罗世文(《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宋绮云(小萝卜头之父)、小萝卜头、马寅初等。

息烽监狱对政治犯的监视特别严密。为了避免自己党员身份的暴露,韩子栋此时已经开始动用智慧对付敌人。他一直十分小心,很少说话,也不参与别人的争论,对敌人起到了一定迷惑作用。

敌人见韩子栋比较老实听话,认为他“改邪归正”了,于是对他放松警惕,就允许他在监狱的院子里自由活动,让他干一些杂活,比如负责看管小卖部,甚至是到伙房当帮手等。韩子栋干活很勤快,又不多说话,让特务们对他很信任。韩子栋就利用他有限的自由,秘密担负起同狱外党组织联系的任务。

转眼7年过去,1946年7月,贵州息烽监狱被撤销,韩子栋等人又被转入重庆著名的白公馆关押。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高级”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比如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地下党宋绮云、徐林侠夫妻,和他们的儿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

由于韩子栋之前的“良好”表现,在白公馆,他也受到特务们的“优待”,具有一定自由度,还可以帮忙管理小卖部,到伙房当帮工,比如买菜之类。韩子栋就利用这个条件,准备着自己的长远打算,就是越狱。

(四)装疯卖傻

不过白公馆警备森严,四面都是高墙,还布满电网,周围又有许多宪兵和特务,想越狱非常困难,必须想办法,不能硬来。当时地下党们的原则是能逃出去几个是几个,不必多,但一定要有成功出逃者。这样即便逃出去一个人,就可以找到党组织,就可以找到外援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最终大家决定让敌人最信任的韩子栋进行第一次越狱。于是韩子栋就把这个当成一种使命来完成。他利用自己的“自由”身份,对白公馆的布局进行了详细了解。并且他明白要想越狱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健壮的身体。他便在白公馆里有计划地锻炼身体。在牢房里,他整天不停地走动,空间小,他就走“8”字,锻炼腿力;在院子里,他也经常跑动,反复跳跃。

不过锻炼身体也不能明目张胆,于是韩子栋就想了一绝招,就是装疯。他整日神情呆滞,蓬头垢面,喜怒无常,动不动就跑到院里,大喊大叫,乱跑乱跳。即便是下大雨,他也要到院里转着圈乱跑,或者是绕着一棵树转圈跑。特务们一看,这货肯定是住监狱时间长了,住成疯子了,于是对他越发失去警惕。从此,韩子栋成了白公馆的“疯老头”,是又疯又傻的。特务们出去买东西,便会带上疯老头,让他帮着拿东西,反正他就一傻子,让他出苦力还是不错的。

终于,韩子栋有了机会。这天,监狱看守卢兆春像平常一样带着韩子栋到外面的磁器口买菜,韩子栋便挑着担子忽悠忽悠地出了白公馆。

卢兆春经常趁买东西的机会到外面潇洒,比如和一些狐朋狗友打牌、喝酒、聊天、赌博等。这次也不例外,买完菜,卢兆春便去一个朋友家里打牌,让韩子栋坐在门口等着。

那天卢兆春打牌打得上瘾,几乎把门口的韩子栋忘了。于是韩子栋便打算行动。他故意走到卢兆春跟前说,他要去趟厕所。 玩兴正浓的卢兆春想都没想,摆摆手让他去了。

于是韩子栋便大摇大摆地走了。一到拐弯处,特务看不见他了,他便撒腿就跑,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狂奔到磁器口的河边。正好有一条小船开了过来,还未等小船到岸边,身体矫捷的韩子栋便一个箭步窜了上去,喝到:“快开船,到对岸去!”

小船很快划到对岸。韩子栋付钱后,又一个箭步窜到岸上,朝大山深处狂奔而去。

(五)“华子良”越狱之后

《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的人物原型韩子栋越狱之后,还不放心,唯恐特务们追来,于是他沿着山路一路狂奔。凭着自己多年来对身体和腿力的锻炼,他一口气跑了6个多小时。这个并不夸张,那时他是一刻都不敢停下来,肚子饿了,便从口袋里掏出藏着的锅巴,一边吃着一边跑。这样跟跑马拉松似的,即便特务在后面追也追不上。

6个小时之后,韩子栋才稍微放慢了节奏。但他还是不敢停步,一路餐风露宿,一直从四川跑到河南许昌。在河南他见到了一个人。此人叫郑发,曾经是韩子栋在息烽监狱的牢友。当时郑发曾受到韩子栋的关照,二人关系比较铁。后来郑发出狱时,曾告诉韩子栋说,“日后若能重见,兄弟有什么困难我当鼎力相助!”因此韩子栋才到许昌来找他。

关于郑发,民间有许多传闻。说他是蒋介石的哥哥(郑发也是这样认为的),许昌人。郑发的母亲共生三子,长子郑发,次子郑二发,三子叫郑三发子。后来许昌发生饥荒,郑母带着小儿子郑三发子去逃荒,到开封时改嫁给一个姓蒋的浙江奉化人。于是郑三发子便改名为蒋介石,后来随继父到了浙江蒋家生活。

尽管这只是民间传说,但不管如何,郑发在国民党中有一定“面子”,所以能在息烽监狱中被释放。此时韩子栋找到他,通过他的关系,又弄到了一张国统区的通行证。借着此通行证,韩子栋终于一路无阻,成功到达解放区,找到了组织。从白公馆越狱开始到此时,韩子栋经历了45天。这45天,韩子栋风雨兼程,可以说是一路狂奔,不敢丝毫大意,以极其坚强的毅力,用双脚走完了几个省的漫漫长途。

1948年1月23日,韩子栋被恢复党籍。中组部的一位领导知道他的遭遇后,感叹道:“你能经受长达13年的监狱生活考验,在党员中实属罕见,堪称难能可贵!”问他有什么要求时,韩子栋说:“我只希望看到蒋家王朝覆灭,看到建成社会主义。”

解放后,韩子栋担任中央人事部副部长、国家技委办公厅副主任、贵阳市委副书记等职。后来在1960年代,韩子栋曾被冤枉说是国民党特务,受到不公平待遇。后经国民党起义将领沉醉作证,韩子栋才被洗脱冤屈。

韩子栋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于1992年5月19日去世,享年84岁,结束了他平凡而传奇的一生。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参考资料:《红岩》《蓝衣社碎片》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