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关羽(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处于敌对阵营的两个人不见得就一定要怀着刻骨的仇恨,跟无眼鸡似的,感情很好的大有人在,比如诸葛亮和诸葛瑾,当然,这是亲哥俩,没什么可说的,而且他们两个人志趣也差不多,不存在前面说的亲戚不如朋友的情况,不过他们哥俩也没有什么示范性。示范性比较强的是关羽和张辽,这个在介绍张辽的段落里已经说过了,更为传奇的就是曹操和关羽。
纵观《三国演义》,这俩人的关系最为特殊,大部分时间都算是敌对双方,而且俩人要是不见面,对对方的部队都下的去狠手,但只要俩人见面,还不一定面对面,只是双方各自带兵到了战场,气氛立刻就缓和了。就比如屯土山约三事之前,曹操说死了不肯对关羽下手。
要说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是由兄弟而君臣的话,那曹操和关羽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知己”,我觉得到后来刘备都不如曹操了解关羽,知道他想要什么。
曹操对关羽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这词儿用的有点暧昧。您放心,我要说的意思肯定不是这俩人有什么基情,我写东西没那么狗血。只不过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有爱将之癖,这种爱是对于人才的珍惜和喜爱,天底下的爱并不一定非要指情爱,但这种喜爱和情爱的性质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另一个人对自己产生了吸引力。只不过爱将是要这员将为自己所用,站到自己的阵营,而不是跑到自己的床上,这个您分清了,别说了,我快说糊涂了。
不过还是要说,这种爱也是可以用一见钟情这个词来形容的。《三国演义》里曹操第一次见关羽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关羽温酒斩华雄,露了脸了,一下子让曹操对他产生了爱意。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其实主要看的是对方的外在形象,如果有哪个小伙子说自己对某个姑娘一见钟情是因为对方的内涵,那绝对是瞎扯淡。如果这个姑娘长得对不起观众,你才不会有了解她内涵的想法。只有自己迷恋对方的外在形象,才会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内在。只不过聪明的男人要在交往当中通过了解对方的品质、修养等等决定是否交往下去。没脑子的从始至终只迷恋外貌,这就要出问题了。
又扯远了,回到正题上来。曹操对关羽的一见钟情是因为关羽出众的能力,当然,关二爷的长相也拿得出手。当时关羽要出战,袁绍说关羽就是一个马弓手,武警班长,最多就是个上士,就这样一个人出战,不得让那边笑话死。曹操说:“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二爷的长相就给自己抬点儿,否则他连出战的机会都没有。不过您注意到没有,温酒斩华雄属于关二爷的成名作,但关羽能得到这个机会,还是曹操给使的劲,曹操还专门给关羽倒了一杯热酒,这才有的温酒斩华雄。要是没有曹操,关羽还得忍着,而且没有曹操送上那杯酒当道具,斩华雄这事也缺少炒作的点,不利于传播。再往后看,关羽露脸的事,八成都跟曹操有关,这两个人真是被一根奇妙的线连在一起的。
其实在温酒斩华雄时,曹操对关羽的印象,应该和后来在长坂坡看到赵云差不多,甚至他在长安救驾时看到徐晃,也差不多是这种感觉。就是这员将太好了,要是能为我所用该多好。你看屯土山时曹操不想杀关羽,这个并不特殊,长坂坡时曹操还不让放箭射赵云呢,要不赵云也跑不出去,一个意思。
但曹操真正认识了关羽是在关云长屯土山约三事之后,本来曹操觉得关羽和别人一样,我只要一心一意对他好,最后就会收服他的心,让他为我所用。所以他才敢答应关羽提出来的那个匪夷所思的条件:只要听到大哥的消息,我抬腿就走。曹操想的是,到时候你就不愿意走了。
结果没想到,无论如何厚待关羽,都打动不了关羽要去寻找大哥的念头。这个时候曹操算是明白了关二爷,所谓知己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如果关羽真的死心塌地地跟了曹操,那他在曹操心中大概和典韦、张辽差不多。但就是因为关羽时时刻刻惦记刘备,曹操才越来越看重关云长。这个其实还真不是所谓的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是曹操愈发地对关羽起了敬重之意,这样的人物没法让人不佩服。
特别是到了曹操送给关羽赤兔马的时候,关二爷乐的直接给曹操跪下了,曹操真以为自己成功了。结果没想到关羽说有了这匹马,听到大哥的消息,就能更快地见到他。这个时候曹操的心里,首先肯定是糟心,窝囊。但这个之外,曹操在平静了之后,他对关羽的看法就已经变了,因为他知道,让关羽变成自己的大将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由上下似的君臣变开始向平等的朋友的概念发展,知己的概念诞生了。其实后来,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说是给曹操立功报效,但要说是朋友帮忙也可以。
再往后,关二爷挂印封金,河北寻兄。对曹操来说,此时最理智的做法其实应该是派人截杀关羽,因为曹操也不知道刘备后来又不和袁绍合作了。当时关羽的意思就是去河北袁绍那里找大哥,这就很有可能作为袁绍军的一部分反过来对敌曹操。本来袁绍就不好对付,再加上一个关云长。文武都劝曹操绝不能让关羽走,但曹操说什么? “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这像是对待潜在敌人吗?这就是一种知己的情怀,知道他想的是什么,成全他。
而且曹操甚至都没想过把赤兔马要回来,毕竟关二爷挂印封金,名义上是把曹操给的东西都留下了,但马您可骑走了。当然,这么做显得小气,但关二爷后来的战绩有一半是这匹马的功劳。
曹操就是把关羽放走了,而且还特意送行,这完全就是朋友之间的做法嘛。给关羽一件战袍,关羽挑在刀尖上就接过来了,许褚一看就急了,太无礼了,曹操说什么?“彼一人一骑,吾数十余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追也。”他替关羽想得挺周到。
后来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到了东岭关,守将孔秀找他要过关文凭,关羽拿不出来,这时候毛宗岗先生批了一句:“前曹操送行,赠金、赠袍,而不与以文凭,是不留而留,送而不送也。”那意思是曹操故意不给文凭,让关羽走不了。其实以曹操当时的感情状态,处于极度失望和难过当中,这种情况下,他很难想的很周全,忘个事太正常了。毛先生这一批,有点冤枉曹操了。后来曹操连派三名使臣,给沿途传信,放行关羽,而且第三个人是张辽。您看后来夏侯惇死缠着关羽不放,那俩使臣人微言轻,说话不管用,张辽来了就给化解了。毛先生在这儿又批:第一次斩关之时,关吏必己飞报许都矣。岂有五关俱斩,而操犹未知者乎?其“未知”者,曹操教之也,恐知之而后发使,不见了自己人情耳。其实毛先生还是有些偏颇,曹操要做人情,派一个使臣就行了,派三个,连张辽都惊动了,没什么必要吧,这个是真人情啊。
前面说的,曹操对关羽由喜爱而敬佩,而知己,这些转变就有一个先决条件,关二爷得有让曹操敬佩的东西。而关二爷身上最让曹操敬佩的东西就是他的“义”,这也是关公这个形象千古流传的关键。咱们下一段就专门说说关公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