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创校校长,校歌作者,竟然是梅州人
邹鲁(1885-1954)
1924年,邹鲁任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同年,邹鲁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央执委委员、青年部长、常委。1925年11月,参与发起西山会议,后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被开除。
1927年,蒋介石进行清党,邹鲁退出政坛、出游欧美,撰写《中国国民党党史》。1929年,中国军阀割据,邹鲁自日本归国。
1930年,邹鲁回到广州,张学良支持蒋介石,出兵入京调解军阀间的矛论。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借机拉拢邹鲁,反遭到邹鲁驳斥。1946年,任监察委员。
1949年,参加广州召开之非常会议,离开大陆,经香港到达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著《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1954年在台湾病逝。
教育成就
执教乐群
他感到科举制度及教学方式误国误民,遂起办新学之念,回埔联络张龙云等人创办了乐群中学,并亲自执教。
担任校长
1923年底,孙中山计划将广东高师、政法大学、广东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广东大学,委任邹鲁为高师校长、广东大学筹委主任。
邹鲁任中大校长之后,全力进行整顿。他认为教育是救国的基础,西方国家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学校发达,科学进步。1923年冬,他任广东大学筹委主任、校长,时为戎马倥偬,难得兼顾。如今能按其志管理大学,以求“树一最高学府”。
首先,他将中大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统一在学校领导之下,禁止员生在上课时间开会,并建立特别党部严加控制学生的聚会,恢复教学秩序。同时,为提高师资力量,派员赴北京等地聘请名教授,使中大集中了一批优秀教授,成立各学科研究所、研究会,创办学术刊物,为发展学术研究提供较好的条件。1937年,设立研究院硕士学位考试委员会,擧办了第一届硕士生学位考试,授予各科毕业的研究生以硕士学位,奖励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建设石牌中山大学新校舍,按实际情况调整院系,将原来五个学院扩大为理、工、医、农、法、文、教育等七个学院。接管两广土壤调查所、广东通志馆,组织师生调查土壤、编写广东通志。制定和实施六年三期的建校规划,於广州市郊五山置地四万亩,以实现孙中山的遗愿。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国内战事频繁,教育部长朱家鞾又对邹鲁不满,常常拖欠教育经费。邹鲁面对困难,毅然实施庞大建校规划。他请中央拨款,又向西南政务委员会要钱,向国内外同胞、侨胞广泛发动募捐。为使工程如期进行,邹鲁四处奔波,绞尽脑汁,“除了没有叫人爸爸和向人叩头外,可说一切都做到了”,他“形神俱瘁,苦辱交加”,始“获在粤诸董事及财政部长之助”,终于如愿以偿,为中大建设作出不可磨减的卓越贡献。
中大贡献
初期建校工程完成孙中山铜像,农学馆,化学、电气、机械、土木工程等教学楼,师生宿舍;中期建农林化学馆,天文、物理、生物、地理、化学等实验教室及文学院、法学院、养蚕室、调桑室、园艺温室等。增办护土学校、助产学校和医学院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附中、附小等。还在潮汕、湛江等地创办农场、桑场。为学院实习、科研提供了配套场所。1938年各项工程基本完成後,邹鲁作诗自慰:“蓝缕箪路启山林,寸寸山村尽化金;树木树人兼树谷,规模远托百年心。”至1940年6月,邹鲁辞呈被批准,离开中大。他任中山大学校长十多年内,培养毕业生近五千人,学子散於世界各地。1936年,邹鲁曾应邀出席德国海德堡大学五百五十周年纪念会,获法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校长、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先後访问中大,甚读中大之成就,提出并达成交换教授、留学生的协议。埃及亚力山大大学增中大免费留学生名额。中山大学进入世界著名大学的行列。
教育观点
邹鲁曾向西南政务委员会提出教育改革计划,主要内容:国民不分男女都要普遍接受教育,小学国家办,中学由地方和生产部门分类办,大学由中央或部门办;实行教学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由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化;改革教材,将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等等。
瓜菜满园
邹鲁辞去中大校长后,以“图书满架,瓜菜满园”为乐。
人物故居
邹鲁故居敬爱堂组图,阿旺哥/摄
邹鲁的祖居---敬爱堂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长治仁厚村,大埔是潮州八邑的纯客家地区,正所谓潮州8邑,邑邑有客,大埔无福,澄海无客。敬爱堂建于清代。坐西向东,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正门前方 20 米竖有 5 支石华表,为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年间所竖,这些石华表记载着邹氏祖先光辉的历史功绩。敬爱堂一正四横,为土木结构。正屋有房间 18个,两旁横屋共有房间 24 个,建筑面积 1352 平方米,占地面积 1584 平方米。
邹鲁祖居有三奇,一是在季节的更换里,每年都有几天初升的太阳直射正厅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图案。二是屋后花台坎边有郁郁葱葱的风景林,但数百年来竟没有一片叶子落到屋顶的瓦面上。三是每当深夜,从祖居上空远望有一道非常亮的白色光环。正是这三奇使整个建筑披上神秘面纱,吸引许多专家学者前去探秘。
书法著述
中山图书馆收藏邹鲁写给清华的楷书诗:“虞叔祠前柏郁苍,槎牙枝干傲风霜。剪桐盛事随周逝,留得浓阴荫古唐。”结字妍正,平和静谧,疏瘦隽逸,秀美见长。憨斋收藏其写给广东大学的行书对联:“称心诗带风云气,信手文成金石声。”用笔自如流畅,有刚柔相济的圆润之趣,结体平正而顾盼有情,书风清俊而意态万千。
《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等。
人物年表
1908年10月,慈禧、光绪相继死去,反清情绪高涨,邹鲁与朱执信策划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后,邹鲁与朱执信、陈炯明、胡汉民于广州起义。广州稳定后,孙中山先生为大总统。
1914年,孙中山先生组中华革命党,创办《民国杂志》,邹鲁遵照中山先生指示任民国杂志之编辑进行反袁世凯斗争,并撰写《袁世凯之对内政策》等文章。
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邹鲁等人任总统特派员,准备计划讨陈。
1923年,孙中山先生电胡汉民、邹鲁等五人暂行总统府职权,邹鲁出任财政厅长,其间被誉为理财总舵手。
1924年,孙中山先生计划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广东大学,邹鲁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央执委委员、青年部长、常委。孙中山过世后,邹鲁任中国国民党中央三个常委之一,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成立,邹鲁为首任校长,并为国立中山大学校歌作词。
1925年11月,参与发起西山会议,后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被开除。
1927年,蒋介石进行清党,邹鲁退出政坛、出游欧美,撰写《中国国民党党史》。
1929年,中国军阀割据,邹鲁自日本归国。
1930年,邹鲁回到广州,张学良支持蒋介石,出兵入京调解军阀间的矛论。日本土肥原贤二借机拉拢邹鲁,反受到驳斥。
1946年,任监察委员。
1949年,参加广州召开之非常会议,离开中国经香港,到达台北。任中央评议委员,著《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
1951年,担任淡江英专董事(后改制为淡江大学),受邀为淡江大学校歌作词。
1954年,病逝于台北,享年七十岁。
来源:大埔人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