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小书]《巨石文化:精神与诠释》
洒家得意之作,哈哈
(书的封皮)
封面:
解读艺术的秘密
《巨石文化:精神与诠释》
段守虹 著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在远古
借助巨石的垒砌
人曾展现了特有的精神实质
它或许直接成为了现代艺术精神的源点
开卷即在艺术的旅途上
你是独步者
封底:
本书从诸多方面揭示了人类在石器时代某一阶段细腻的精神特征与强悍的心理趋向,是被惯常思维忽略的黑暗角落,很难一见的令心灵震荡的场景……
(样张)
(赠言)
艺术找到它最初的归宿,就是那个充满伟大力量的巨石时代……
由戈雅的一幅绘画说起(代前言)
西班牙大画家弗朗西斯·戈雅的《巨人》一画无疑可以很好地作为本书的开始,画面上充满着恐惧的张力,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生之恐惧,“他”要做什么,或者说这个巨人想要什么,在思考什么,都会成为人类最初的生存恐惧的根源。巨大就是一种恐惧,天、地、自然,开阔的空间和穿行其间的风雨雷电、地震火山,无法预知的奇特现象,一旦人类进入了文化自觉意识状态——新石器文化时期,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蒙昧的旧石器时代的“伊甸园”,他们要用生存中积蓄的激情来寻求内心表达。从远古先民遗留下来的众多遗迹来看,其精神观念很多也是今天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就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令人惊叹的石器时代或早期青铜时代的创造来说,他们的动力来自何处很值得深思。但就对巨石建筑的创造而言,今天的我们依然是难以想象的。
考察巨石建筑的遗存,无不令人吃惊,这样的巨石景观是经过数千年之后,我们看到的史前先民唯一保存下来的巨型作品形式。巨石建筑作为文化现象,可以说是被巫术化的艺术,以现今的观点来说是被艺术化了的原始宗教。用一种形式语言结构创造出梦幻般的现实生活,这一定是精神的巨大需求。人类艺术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其在逐渐掌握了强有力的语言表达系统之后,未必是单指一种表意的图案或文字的体系。精神或艺术语言的传达可以广泛地借助于它独有的构造方式。
作为人类这个物种,在久远以前,语言形式同艺术方式几乎有着相等的功能,起着沟通与确立自信的价值。从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巨石文化阶段,史前先民为驱散自然威力造成的心理恐惧阴影与自身文化积累形成的思考,应该做过极大的努力,这将成为我们最感兴趣的人生价值问题。人类的生存恐惧感,这人性中最初的脆弱驱使先民伟大的文化创造。从当代的视角来看,史前先民之所以像一位力大无穷的创造者,成就为一个巨人,它的造就也许不只是源于内心的自觉意识的觉醒,而来自自然环境条件的激发,又是什么机制在一片沙漠上或大洋中的弹丸小岛成就人类的奇迹,多年以后到来的考察者许久以来都在它的面前沉思了,找到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解答,巨石长久地沉默着。
这里暂且如此说罢,因为在很多的遗址上,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困惑。就此面对今天的人们,这是精神还在酣睡,还是精神仍在困顿?
目录
由戈雅的一幅绘画说起(代前言)
神话传说与存在的传奇
导语1
有关西西弗斯神话2
关于一个时代的界定及延伸思考9
最古老的图腾15
石棚的最初含义30
对太阳崇拜的远古遗存
导语39
话说太阳神40
山东日照天台山太阳崇拜42
马耳他的神奇建造44
哈夫拉法老身旁巨石神像的意蕴47
斯通亨治巨石圈52
美洲大陆上的太阳门55
荒废的石头城特奥蒂瓦坎58
对人自身超能力的验证
导语65
具茨山巨石摆放之惑66
卡纳克的列石阵71
马耳他的巨石神殿74
法老的金字塔群81
黎巴嫩的巴尔贝克神庙88
蒂亚瓦纳科古城92
关于萨克萨瓦曼的石头建筑96
世界肚脐上的石头101
史前先民的审美与娱神
导语107
对精湛工艺审美的解释——娱神108
蒙娜亚德拉神殿的美学意蕴115
再谈有关胡夫金字塔的建造120
太阳门设计中的黄金比例124
羽蛇神庙的精妙计算126
死亡大道上的娱神与自娱130
“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导语135
史前先民因炽热幻想而实现的白日梦136
相似的“艺术”最高表现形式146
现代艺术的最高表达形式149
参考文献154
后记155
(节选)
相似的“艺术”最高表现形式
从史前先民建造的巨石建筑上,还得以窥见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他们因为内心的脆弱而陷入一种沉迷,而这种心理机制直接导致了宗教感情的泛滥。宗教虔诚之心和它对理想国的描述,令向往它的信徒在观察自然时,更加的细腻而专注,也因此致使在蒙昧的时代出现了科学的灵光。这个幽灵般的“科学灵光”,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时代,真是带有颇多迷幻的色彩!然而其中艺术的感悟却直接导致了对美学法则的运用,这方面的诸多因素,倒是很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史前时代的人群,面对洪荒自然,时时感到精神的孤独与无助,他们很难找到人生的支点,那时尚没有出现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与基督来指导内心的方向,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自然神来护佑他们的繁衍与收获。巨石就是展示他们获得精神力的最典型表现方式。从历史的发展演化来看,用巨石建造神庙寄托精神向往,一直保留在人类文明史的各个时代。至今,宗教的圣地与巨石都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然而史前巨石文化应该是人类用巨石体现心灵的一个最高的形式表现。通过巨石架构的建造,显示宗教的力量,进而反映了人性中从脆弱渐趋强悍的精神进程。不用过多的解读和理论,就会有深刻的直觉体验,这就是艺术的思维,蒙昧时代极具真理性的标志。
当艺术史翻到了人类的科学时代,我们发现艺术的思维以迅猛的速度从人类建造精神的庞大结构——宗教中剥离出来,这是一种认识的反叛,与史前先民截然不同的,是这群离经叛道的人不再需要以神明的名义,规范道德、凝聚社会公理,他们更强调特立独行地解释人性本身,一反数千年来有记载的文明史所特有的虚饰或矫饰的功能,使我们看到人作为一种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比较,更像一类聪明的豺狼!
直率的、裸露的、更加直接的、敏锐地观察,深刻地洞悉人性中的脆弱与强悍,精神的苦闷与孤寂。这就是500年前在意大利掀起所谓文艺复兴的风潮之后,世界兴起的主流文化的直接结果,就是现代艺术运动的兴起。虽然它只有短暂的一个世纪,却打碎人类文明所创造的许多令人炫目的辉煌灿烂的壳子!从人性的自身认识这一点来说,没有人会为艺术提出一个规律,只是为艺术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或者说人们更青睐直抒心灵的表现形式,单就“直抒心灵”这一特点,巨石时期建筑与现代艺术的精神内涵是完全相通的,它是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吗?
现代艺术的最高表达形式
如果说现代艺术运动发起之时,艺术家们都是尼采的信徒,这话是反映实际状况的。宗教的上帝已经不再是他们敬慕的偶像,这群桀骜不驯的艺术家不再需要以创造主的名义,深刻地体验宗教来引导他们的宗教感情,社会历史的发展使精神的视角渐趋独立,因此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反叛(背景链接十一),神圣的规则被蔑视,清规戒律被打破成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源之一。努力达到先验的,人所具有超能力的创造性。
然而,人类精神的脆弱与强悍同样在新时代的曙光前如影随形,跟随着人类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巨石时期的史前先民因为宗教情感的发生而导致了巨石建筑的建造,同样,如此的宏伟建筑也为原始宗教的创立,找到了最有利的原始宗教的立足点!因此那些史前伟大的祭司们,人群的强力首领们,当人类需要英雄站出来时,他们带领众人创造了恢宏的业绩,凝聚了史前先民的精神力,归纳了浮泛的感情因素,创造了一个质朴而强悍的时代,使我们认为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当我们回顾那遥远的过往时代,是否会联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内心最初的怯懦或脆弱而引发的,体会其中所包含的美学因素,成为一种奇妙的享受。
美学是因为敏感而直击心灵,感受令艺术表现样式更迭,演绎出美术史的视角。
现代艺术运动的骤然而至,无外乎是人类在寻求自我价值本质的一个浓缩的集中体现,而它的过程一直贯穿在漫长的艺术史庞杂纷繁的现象中。消融偶像化的神圣,宗教的教条不再是宗教情感的天然支撑,人们唯一认真对待的是把宗教感情的虔诚表现为艺术的执着,利用便捷的方式给灵魂一个最直白的表达,例如脆弱与强悍,人性从两个对立方面的复合。任何被称为激情的毁灭,都蜕变演绎成新的回归,为犹如“最初的脆弱”而做的创造,然而它的过程体现为强悍而独特,表达形式的变换此起彼伏,图像意义的界定愈发狭窄,这种精神一直成为数百年来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轨迹。艺术家们成为一道风景,成为金钱的偶像!这个急行车道必须要有弯道减速,艺术的波普化就成为人内心精神的必然选择。
中国禅学思想的发展几乎脱离了宗教的教条,进一步演化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状态,成为人心灵的一种独白。禅学的思考方式,无疑使艺术从“成教化,助人伦”的庙堂官府的说教中脱身出来,为人的灵魂与智慧的灵机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去处。如果说这也是宗教情感的一种体现方式的话,就是在脆弱与强悍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艺术在现代的最高境界就是存在状态的体现,其典型性等同于巨石文化时期先民的心理抒发。
参考文献
1.〔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成都:巴蜀书社,1985.
2.〔西汉〕刘安等.淮南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北京:中华书局,2007.
4.〔春秋〕庄周.南华经.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5.〔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6.〔现代〕丰子恺.西洋美术史.上海:开明书店,1931.4.
7.〔当代〕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2.
7.〔法〕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
8.〔澳〕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孙浩良等译.艺术的涵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7.
9.〔德〕尼采.刘崎译.悲剧的诞生.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12.
10.〔法〕罗丹口述.葛赛尔记.沈琪译.吴作人校.罗丹艺术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5.
11.〔美〕欧文·斯通.刘明毅译.渴望生活.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12.
12.〔瑞士〕H·沃尔夫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8.
13.〔英〕劳伦斯·比尼恩.孙乃修译.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2.
后 记
石器时代的巨石时期,史前先民在巨石上赋予了更多的信仰与认知的寄托,他们使用巨石高耸的建筑,足见当时人们精神与心理是多么的强悍。坚实形状固定了一个人性张扬的时代,成为后世重要的对人艺术精神的解读。在当今时代,这个被称为“艺术”的色彩缤纷的文化现象,如何寻找到心灵上的“太阳神”,以坚定性托起巨石放置在一个理想的高度,这是一个相当重要,也十分困难的事情。艺术家们看到评论家们茫然地指出,艺术是如此的一个景观。我们这里要说:“不是为了别的,认知方式的确至关重要。”
2011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