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被“压岁钱”弄得鸡飞狗跳!心理专家为你解除困扰!
今年也不例外,近日,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
春节“发红包”几乎是每个家庭过年期间的“必备节目”。
现在年味淡了,压岁钱多了,收压岁钱的年龄也越来越延后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浮出了水面。
曾经有过因为压岁钱的处理家人对簿公堂的事件。
一位云南的女大学生状告父母“挪用”5.8万压岁钱胜诉。
10岁男孩小苏起诉父亲拿走压岁钱,胜诉被父亲连本带利归还。
压岁钱,到底给多少合适?
作为晚辈几岁开始就不应该收了?
收到的压岁钱应该怎么处理?
相比起长辈们的各持己见,心理专家的回答倒是整齐划一。
说简单点,就是三个字:
看着办!
01
“压岁钱”究竟要压到多少岁?
小明认为:
压岁钱给到几岁这个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
许多人下意识地以年龄作为判断理由是不准确的。
事实上,年龄从来都不是一个可靠的标准。
晚辈要达成“不收压岁钱”的“标准”,不仅要看经济是否独立,也要看心理层面的成熟状况。
一个人,春节不用收压岁钱,是身心成熟的重要标志。
02
正确处理“压岁钱”,帮助孩子提升规划力!
以前钱不多,只够买点鞭炮、糖果,大人不用操心。
现在不同了,孩子的压岁钱有的多至上千元。
孩子们拿到的压岁钱应该样处理?这是个令当今家长非常担心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压岁钱有五种处理方式:
1.悉数充公型;
2.代为保管型;
3.自由支配型;
4.投资理财型;
5.专款专用型。
对于以上处理方式,家长和孩子各执己见。面对压岁钱的不同态度会折射出一个人对于金钱的微妙心理,而这些心理往往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悉数充公型,这种处理方式在无意识的状态当中给孩子传递了一些观念“你不能拥有很多的金钱”,“金钱应该放在能够使用好它的人手中”,“金钱是珍贵的”,进而延伸到“我不配拥有这么多金钱”这样的观念产生。
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又成了影响孩子人际关系的推手。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赵德仅仅是一个处长,虽然他每天骑车上班,但是他的受贿金额一定会让你刮目相看——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仅仅三个字“穷怕了”道尽了他对于金钱极度渴望的根源。
小明认为:
很多在小时候物质匮乏的人,在长大成人以后,将金钱或者物质看得格外重。
他只能通过攫取大量财富来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
自由支配型:如果孩子压岁钱自由支配,“打游戏、上网、买课外读物、资助贫困学生……”这是大部分学生对压岁钱的安排。
他们肆无忌惮地实现自己的心愿。这种行为暴露了他没有财商的意识,更说明了父母对待孩子压岁钱上错误的做法。
父母对孩子在成长中对金钱的需求没有形成相应的反应,总是否定孩子内心渴望的“没用东西”,让孩子为金钱焦虑。
这样不仅让孩子走上歧途的概率变大,更会剥夺孩子认识金钱的机会,从而使孩子丧失对金钱的管理能力。
《富爸爸,穷爸爸》里有一句话:“只要孩子一开始对钱感兴趣,就该教他们理财了。
爸爸妈妈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同时要教会孩子有正确的理财观。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驾驭金钱的能力。
可以开设储蓄账户。给孩子存银行或者给孩子买保险。
引导孩子拿很小的一部分自己支配,满足当下的小心意,大部分的钱自己存起来。作为学费和兴趣班或者未来活动的资金。
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可以实现两个目标:
短期目标: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及自主管理生活的能力。
长期目标:培养孩子管理钱财、时间以及人生规划的能力。
03
“压岁钱”,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给压岁钱本来就是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时的社会性行为。
小明认为:
人的个体行为总是会受到周围坏境的影响。
作为春节的一个传统项目,给晚辈压岁钱的年龄,给压岁钱的数量、方式等,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是肯定不同的。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有的地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再给压岁钱了;
有的地方则持续到结婚之后,差距是非常之大的。
总之,小明从心理学角度看:
给压岁钱这一行为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它与晚辈的成熟度与地方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
它既是经济上的赠予,也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期望和祝福。
因此,我们不必纠结压岁钱到底给到晚辈几岁,压岁钱其本身更多的就是一种心意,一种传统风俗。
回归压岁钱的本意,因为它的文化精神价值是要大于它本身的经济价值的。
什么是真正的儿童教育?
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孩子的父母,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小明老师的著作《第三代儿童教育》,专门提到打开亲子关系模式的正确方式、常见孩子问题的教育、突破传统儿童教育模式的窠臼等,将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技术与教育实践很好的结合。
受西方心理咨询文化的影响,导致中国的儿童教育也出现了去社会化,去家族精神纽带的特点。
对孩子们而言,更重要的并不是来自于父母的陪伴,而是来自于同龄人的陪伴。
对孩子在学校的社会化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在学校里面刷题写作业,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学校里与同伴一起玩耍的时间。
他们的大脑里面有十万个为什么......
但是我们今天给他们大脑里面输入的只有考试题和标准答案。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个人简历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原创作者:赵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