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索罗斯是如何狙击97年的香港政府?
索罗斯,这个名字不陌生,你去百度搜索看百科,它会告诉你这是一个狙击英格兰银行的男人,在价值投资大行其道的年代,醉心于研究“反身性”,利用人性的弱点和盲点去引导市场,指导投资。
这是大众对他最通俗的解释。
其一生率领的投资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财富,1997年的香港,差点成为了其中受“迫害”的地区。
差一点差的是什么?为什么是1997年的香港?这个问题待我领你细细品味:
01 索罗斯刺破了英国的谎言
二战后的欧洲,为了摆脱美国的制衡,同时建立起一个跨国家的联盟,一是为了缓解各国千年以来的冲突,二是为了强调经济合作。
说白了就是欧洲多个国家,咱们能不能当一个国家来看?这样子各国矛盾最小化,且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如果这事儿靠谱,那么为了便于商人在欧洲经商,首先欧洲的汇率要稳定,别每天一个价,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个时候欧共体就成立了,只要加入的国家,当地货币都需要和德国马克挂钩,也就是德国马克的汇率升,当地货币也会跟着升,如果马克贬值,它也只能跟随贬值。
但是汇率通常是和利率有强关联的,也就是在欧共体里,这个国家的汇率上升,利率也必然要跟随上升,不然的话会有问题。
假设德国汇率上升,那么英国的汇率也会上升,如果这个时候德国政府把德国利率提升,那么英国政府也需要把利率提升,不然的话市场就会存在套利空间:
因为一个地方的利率提升,意味着把钱存在那个地方的收益增加了。假设德国政府提高了利率,而英国政府还是保持以前的利率水平,那么拥有英镑的人就会不断抛售英镑去换取马克,然后存在德国的银行里面去套利。
大量的英镑抛售,就会导致英镑贬值,汇率不稳定。
所以这个时候,英国政府唯一的办法,也只能跟随德国政府提升利率,抹掉这种大量抛售的汇率贬值风险。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不就等同于德国做什么,英国就要跟着做什么了么?至少在利率和汇率的调控层面,英国处于较为被动的角色。
汇率的调控是为了稳定进出口,控制贸易顺/逆差,利率的调控则是为了刺激/抑制市场,对付通货膨胀/紧缩用的,也是货币独立自主的一种体现。
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论述,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可能同时满足下面三种条件,只能三者选其二:
1、货币政策独立性
2、汇率稳定
3、资本自由流通
就上面的情况来说,英国政府已经丧失了前面两条,毕竟是被动跟随策略,但英国三条都想要,这个时候索罗斯就出场了,他笃定英国政府说这话不靠谱,就这么看来,英国始终要放弃第2条,也就是货币汇率稳定。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德的人大量涌进西德,社保福利啥的因为国民基数变大,使得当年德国的财政费用飙升,为了应对亏空,德国开始疯狂印钱,加速通货膨胀。
这个时候,德国为了降低通胀的影响,减少市场上的钱,只好让中央银行把利率调高,回收一下流动性。
按照上面说的,英国政府也得提高利息呀,不然就会有大量英镑抛售的压力导致汇率不稳定。但是这个时候英国的经济并不景气,反而是需要降低汇率,刺激消费。
英国政府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连首相都放话:我们不会盲目提升利率,毕竟现在需要低利率去引导市场刺激消费,但我们依然会保持英镑的汇率稳定,如果市场上有投机者大量抛售,有多少英国政府就动用外汇储备把这些英镑买回来,维持汇率稳定。
索罗斯一听,愣了,扭头回家大举做空英镑。
做空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英镑汇率下跌,我就赚钱,索罗斯的判断是,英国政府并不能凭一己之力稳住英镑的汇率,当你要享有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通的同时,你就必然要放弃汇率的稳定性。
这个时候索罗斯在市场上用各种方法借入英镑,后面只做两件事:
1、把自己借入的英镑在市场上全部卖掉
2、煽动全球媒体散布英镑的汇率危机
事情发展到后面,英国政府几乎遭受了国际游资对英镑的抛售压力,英国政府动用了全部的外汇储备,不断买入英镑,为了维持汇率稳定。
仅索罗斯一个人就抛售了120亿美元的英镑。
英国政府绝望之际,为了促使别人买入英镑,减少抛售压力,拉升英镑的汇率,硬是把利率提升了两次,由10%提升至15%,现在我们每提升0.5%,朋友圈都要转发个三四天,现在一天提升5% ,简直是吓尿了。
至此,英国已经动用了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无奈之下,当天晚上宣布推出欧洲汇率体系,从此英镑不再和德国马克挂钩。
英镑犹如脱缰野马,疯狂贬值。
这场战役,索罗伊盈利了10亿美元,后面他还在书中透露,他曾为这场战役准备了150亿美元的子弹,没想到到120亿美元的时候,英国政府就投降了。
其次索罗斯也预计到英国的利率政策,后期会提升利率来应对,所以他早在各国利率期货上埋伏了众多看多头寸,这些多头也为他赚了不少。
当年就靠这一战役,索罗斯疯狂赚取20亿美元,所以当时媒体评论:索罗斯,一个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男人。
02 1997年的香港,胆战心惊
随后,索罗斯用同样的方法,在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里面屡试不爽,泰国泰铢的跳水成为了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蔓延至香港。
在我们谈论香港本次金融保卫战的同时,联系汇率制度需要提前了解一下,有关这里的详细描述可以看看以前的这篇文章《我所理解,那些藏在货币里的蝴蝶效应》。
简单来说,联系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大体相似,都是规定本国货币和其他国家货币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保证汇率稳定。
回到1997年的香港,这个时候国际市场上认为:香港的金融市场和东南亚那些国家差不多,没能维持汇率稳定,自己以前的那一些老套路可以用起来。
我简单介绍一下这种套路的玩法,以泰国为例:
索罗斯抵押手中的美国国债去换泰铢,同时也会用手中的美元换泰铢,这一步是为了吸收筹码,随后在泰国的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回收美元,这个时候加上一定程度的吆喝和渲染,会有不少的跟风盘。
理论上,由于供需关系存在,泰铢会贬值,泰国政府为了防止泰铢贬值只能抛售大量美元回购泰铢,这个时候用到的就是泰国的外汇储备。
但是由于泰国的外汇储备过少,无法托市,只能让泰铢放弃汇率稳定,变成自由浮动,汇率自然一落千丈,这个时候索罗斯用少量的美元就能换回以前量级的泰铢,还完钱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了。
这个套路和上面对付英格兰银行的玩法是同质的,他们都是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时候,主权货币需要稳定的汇率进行友好经商,但同时资本自由流动,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在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托市,容易造成汇率脱钩。
这几乎是所有依靠出口贸易发展经济,且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没有达到独立行使货币政策水平的国家的致命之处,而索罗斯瞄准的,就是这一个点。
对于狙击1997年的香港,他准备来点更刺激的:
一开始,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游资开始低价大量借入港币,囤积筹码,和狙击泰国的时候的方法类似,但当局敏感发现到有人大量借入港币,时任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随即将港币同业拆借的利率提升。
简单来说就是,听说你要借港币,我把借钱的利息成本提升,看你还借不借。每当有大量借入的时候,任总裁就用这一招,一招用三次,所以被当时圈内人称之为任一招。
1997年10月,索罗斯等国际游资在货币市场上开始大量抛售港币,为了防止国际游资低价借入大量港币,港币的拆借利率飙升,港币的流动性被锁死,一段时间过后,许多银行在金管局结算账户上的港币余额已经没有啥了。
这个时候金管局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游资借港币的成本,还是硬生生地发出通知,要对反复通过流动性机制向金管局借港币的银行作出惩罚。
这啥意思?就是默认所有市场上要港币的人都是索罗斯的人。。这就大大抹杀了市场上那些真正需要港币流动性的投资者了。
本来市场上哪哪都借不到港币,港府还收紧银根,港币流动性非常吃紧,能怎么办?只能卖资产还钱呗。
第一批担心联系汇率不保的香港居民以及外国投资者,率先把资产变卖,尤其是港股,这个时候利率又高,流动性吃紧,对股市来说无疑雪上加伤,港股开始暴跌。
狡猾的索罗斯此时此刻就在这里等着,原来早在前几个月,索罗斯等国际游资在港股市场毅然做空港股,你让我借不到钱,那我就让你的股市暴跌,楼市承压,我做空赚钱。
这个时候港股暴跌,市场信心不足,再加上索罗斯为首的空军大规模抛售港币,1997年10月20日恒生指数从最高的15000点跌至9060点。
香港1个居民回内陆旅游, 6天回来后,原本30万港币的账户就只剩4万了。
索罗斯明白,港府在没有这么多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为了防范自己大量借入港币,必定会提高拆借成本,收紧流动性,但这么做必然会导致楼市、股市、恒指期货大跌。
所以索罗斯在借入港币的同时,也借机做空了恒指期货,怎么着都是他赢,这个毫无疑问。单次不断拆借不断做空,来来回回已经让索罗斯赚不少了。这个时候他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打垮香港的外汇储备系统,做空香港。
不要说这个新念头,光是来回几次的折腾,香港就快断气了,恒指眼看跌破4000点,这个时候给香港政府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实行外汇管理制度,二是宣布港元和美元联系汇率脱钩。
第一种办法,不利于日后香港自由金融市场的发展,第二种办法,也就是上面泰国的下场,汇率必将暴跌,宣布失败。
1997年10月到1998年1月,索罗斯一共抛空1000多亿港币,香港股价暴跌6000多点,许多公司破产倒闭,中小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
经过大半年的迂回战,1998年年初到8月份中旬,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游资资本每当港币利率趋于稳定的时候,就借入港币,然后在外汇市场大笔抛售。
在此之前,索罗斯联合各大国际游资,用一部分资金持续性买入指数股,不计成本的那种,投资过股票市场的同学都清楚,这将会令股指飙升。而在股指达到高位的时候,再开大量股指期货的空单,空单越积越多,光是8月份的期指空单就有10多万张,不难看出大家都想在8月尾部一决高下。
根据当时数据,恒指每下跌1000点,国际游资便获利40亿港币,你品你细品,这利润空间有多恐怖。
索罗斯等国际游资开始有条不紊地卖出股票,从高位开始不计成本地卖出,当然这些也会盈利,但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真正的盈利重头在于8月底那堆股指期货空单上。
来到8月28日当天,这是恒指期货的交割日,如果今日恒指不能大跌,那么之前的空单一分钱也赚不到,反而会巨亏。
港府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决定:政府干预入市
这个决定意味着,政府将拿着人民群众的钱,去和国际游资搏杀,如果搏杀的结果是正面还好说,如果是负面的,我们不但被国际游资更大程度上卷走了大量的资金,汇率脱钩导致市场不稳定,几十年的经济果实也会毁于一旦,做这个决定的人很难,承担这个决定后果的人更难。
当天,开市5分钟,成交额30亿港元,这一天港府动用了几乎所有可以动用的外汇储备,全盘吃下了索罗斯为首的国际买盘,也就是抛售多少,我就买回多少。
政府开始有条不紊地购买恒生指数中33种成分股,拉动指数攀升。
索罗斯眼看胜利在望,却发觉开市有神秘资金不声不响地把无数的抛盘照单全收,他开始紧张起来,发动身边盟友把全部股票存货狂砸,也是不计成本的那种,可是这股资金还是照单全收,不动声色地慢慢收下,但却不拉高。
下午大盘开市反攻,指数被神秘推高,资金总是聪明的,这个时候国际游资内部已经有人开始反向操作,背着他加入多头,买回股票减少损失。
当天收盘的时候,港股全天交易额790亿港元,是前一天交易额的十倍,恒指收在了7851点,比空军合约约定的7500点高出351点,最后空军做空恒指在8月的合约上巨亏,索罗斯等国际游资的狙击宣告失败。
随后1998年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随即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致使国际游资的投资大受限制。
后面恒指逐渐攀升,外围环境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姿态,国际游资眼见做空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逐渐平仓出局,亏损离场。
就这么看来,这场战役总结一下:
1、以国家队为首的资金,大获全胜,甚至获利颇丰;
2、港府也保住了根基,维系好三个市场的稳定,虽然牺牲了部分自由港的声誉(并非全自由市场,政府还是会干预经济);
3、索罗斯等国际游资亏损大概在20亿美元内;
4、早期布局做空恒指的卖家获利颇丰;
5、港人财富蒸发2.2万亿港元,楼市更是持续下跌,平均每个业主损失267万港元;
过年在家,动一下笔,记录之前自己早就想捋清楚的一些历史,今天献上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