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竹简被清华大学破译,揭开了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如果有西方人问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哪一个?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说出夏朝。正如我们的史书所记载,夏朝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乃是司马迁记录中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当然,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常识,但可能对于外国人来说,却会让他们困惑。因为西方讲究统一的纪年考究方法,一切历史王朝都需要以出土和文字准确记录,否则的话,他们会否认这一时期。所以,当我们说出古老的夏王朝时,很多西方人都会予以反对。
而且不仅仅是如此,就算是目前公认的学术界,似乎大家依旧还是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直接5证据,这一下子使得我们的口头禅中华上下5000年有了缺。面对这一局面,无数的中国学者都在努力,在这之中,清华大学的教授有了新的突破,或许真的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夏朝,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做出这一重大突破的学者,是清华大学的李学勤教授,他是通过对一批竹简的钻研发现了奥妙。
这位教授可是了不得的人物,首先他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另外他是第一个综合性研究战国文字的人。不客气的说,在历史古文字界,李教授是当之无愧的两大权威之一。很明显,李教授是最有资格发言的人,而他的研究也更具有可信度。
作为泰山北斗,李教授也一直很关注夏朝的问题,但可惜的是,历史证明不仅仅需要学术研究同时也需要考古发现,一切都需要有更多的出土文物来支撑。
但是有凑巧,就在李教授苦苦寻找之际,有一批新的出土竹简被送到了他的面前。这批竹简是战国时代的老古董,其上记载了很多内容,教授对其进行了认真的解读。
这不解读不知道,一解读还真的吓一跳,原来这批竹简是战国时代的尚书,为什么要加上1个战国时代的定义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现在流传的尚书很多都是后人伪造的。
这一发现让很多人惊讶不已,人们终于找到了真品,但事情并没有就这样结束,李教授在观察这部真品的时候,居然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上古文献中,里面有两篇内容分别为《尹诰》和《尹至》,本来内容没什么值得注意的,但其中的两个字却立刻引起了教授的注意。这两个字为西邑,在两篇文章中都有登场,似乎是被指代一个重要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地方到底是什么地方呢?
其实,如果了解夏朝历史的朋友,很快就会产生联想,这不会指的就是夏朝吧。之所以会这样联想,就是因为人们经常将夏朝的都城称为西邑夏。而且这还不只是学者对于夏朝都城的称呼,在那个大动荡的年代里,孟夫子曾经有言,商朝为大商邑,周为大周邑,所以据此推论,夏就是西邑夏。
这就好似我们对刘备的蜀汉政权的简称,通常很多人不会称呼它为汉,往往都称呼它为蜀。所以,教授为我们解答的这个名词,难免会让人们想到,尚书中提到的这个词其实就是指的夏朝。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可能性存在吗?个人以为可能性还是挺大的。在以往的调查过程中,学者曾经在两汉的各种经典中,都看到过关于夏朝的说法,这的确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存在。
而且有一点值得注意,当一个王朝灭亡以后,那么新的王朝只要有文字记录,必然会提到前一个王朝的历史,这就是中国修史书的传统。但诡异的是,夏朝被商朝取代,商朝的甲骨文中居然没有只言片字提到夏朝。
这曾经被西方学者指责,是夏朝为虚构的证据,但很明显,两汉以后的学者不可能真的凭空捏造一个王朝,即使司马迁的史记可能有一定的偏差,但这就如同捏造登月计划一般,众口铄黄金也做不到。
因此,结合教授的发现,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大胆猜想,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发现夏朝的踪迹,而是因为甲骨文上提到的夏朝的存在,但我们却不知道这些词语中哪一个指代的是夏朝,毕竟年代过于久远。
试想一下,假若我们的历史出现了一次断层,我们的子孙是隔千年以后,再去追溯刘备政权的历史,当他们拿着刚刚出土的三国演义,看着一大堆关于蜀国五虎将的称呼,那么他们是否也会怀疑当年刘备的汉政权不存在,毕竟三国演义中可没有强调汉政权,而是经常以蜀国来代替。
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对于甲骨文的研究不要不要被束缚,应该要用开拓的思维去理解。
当然有一点,我们也值得注意,关于夏朝的名称,我们不仅仅得自于孟老夫子的说法,同时也是取自于夏朝的图腾,以及夏朝的种族。
据史书记载夏朝的图腾就是夏字,当时的图腾就可以被定义为部落称号和国号。而且,组成夏朝的统治部落一共有十几个,但是这里面实力最强,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夏后氏,所以夏朝之名也得于此。
但很明显,毕竟古今有别历史总有一些差异,尤其是关于夏朝的记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代的篡改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怀疑,当年夏朝的名字可能成为了禁忌,关于它的称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又或者我们在考究二里头遗址的时候,我们有可能已经发现了夏朝的某些痕迹,但由于我们对于历史文献的缺乏无法将其论证,只能将二里头遗址定义为夏朝末期到商朝时期的文化遗址。
当然除了以上的猜想以外,有学者也提出了另一个观点,虽然中国王朝有记录前朝历史的传统,但甲骨文毕竟是一种比较难使用的记录工具,而且商朝重点记录祭祀和战争,所以关于夏朝的记录,肯定不会太多,又因为甲骨文非常珍贵出土很少,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缺失。
因此,对于上下5000年可能出现缺失的尴尬,我们倒也不需要太过于着急。因为我们有很多历史有明确记载,只要曾经存在过,终有一天会被我们发现证明,即使现在我们还在徘徊,但终有一天会打开通向夏朝的大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