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懵了,这怎么可能?
德国人懵了,这怎么可能?
作者:周碧华
德国人以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闻名于世。
但当他们面对来自中国常德的麻质画时,受到极大地震憾,画布和颜料均是麻的,这怎么可以做到?!
10月29日至11月1日,德国艺术名城杜塞尔多夫市,“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现场,德国观众第一次见识到这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他们围绕着画师李健鹰问这问那,被东方文明中国智慧所折服。
在常德麻质画走进德国之前,德国媒体曾组团来到湖南常德,记者们目睹了画师现场创作的过程。
只见画师先在麻布上细心勾描图案,然后手拈细沙般的五彩麻纤维颜料轻轻来回抖动,山在心中,水在心中,万物在心中,颜料轻重缓急而下,一会儿像薄雾笼罩,一会儿像大雨倾盆,有立体感的画面便神奇地在麻布上呈现出来。
这种通过十几道手工工序、利用秘制颜料创作出的麻质画,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神奇的是,可根据技法的不同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巧妙地表现出各种画种的艺术效果,你想要一幅油画,它就神似油画;你想要绣画,它就能做到纤毫毕现,如同画种中的“百变金钢”!
有史以来,人类创造了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等画种,这种制画方式,素来以日尔曼民族优秀而自豪的德国人见了怎不惊讶?!
常德麻质画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原常德麻纺厂科研团队研发的成果,曾获得国家专利。无奈国企改制潮中,该厂消失,掌握这一技艺的画师各奔东西。
所幸的是,这一艺术形式像一粒火种还残存在几位画师心中,几年前,李健鹰、张双慧等几位在天南海北谋生的画师聊起麻质画时,拯救与振兴常德麻质画的强烈愿望就像一团火腾空而起,她们立即收拾行囊,回到常德,在城郊山上的一座破厂房里开始了追逐梦想的艰苦创业。
可是,这座破厂房面临拆迁,几位画师正为何处栖身犯愁时,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发挥社会担当精神,在常德河街古玩城为她们免费提供了创作场所。
在媒体的宣传下,常德麻质画渐渐走进人们视野,除了省市区领导给予她们关怀外,社会知名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或出谋划策,或免费撰文赠字作画,如张雪翔、张新民、张志平、傅启芳、熊柏隆、易凭、杨善智、何首旺、曹先辉等。武陵区委宣传部出资为她们制作了宣传片,并推荐麻质画作为湖南文化名片到德国参展,岂止是湖南文化名片,因为独一无二,完全称得上中国文化名片!
就像梵高的画直到他死后才凸现价值一样,任何伟大的事物要被人们普遍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传承这一独创民族艺术的几位下岗女工在顽强坚守着,等待着春天。
终于,湖南川木空间设计公司的老总方振兴第一个吃了“螃蟹”,这个从广东创业归来的设计师为麻质画的艺术品质所震撼,决定将麻质画应用到室内设计软包装中,他成功地游说桃源县“桃花源里”小区的两位业主在新居装修时采用麻质画,于是,文女士和江女士家中就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麻质画装饰的家庭,文女士甚至将原来购买的装饰画全撤换了,而江女士更是将孩子的画作用麻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批用麻质画呈现的儿童画,极具收藏价值,试想,无数的儿童都有过涂鸦之作,谁保存下来了呢,又能保留多久呢?
常德麻质画,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次神奇跨越,这是常德人民、湖南人民、中国人民的智慧对世界艺术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