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打开城门让朱棣进来,下场如何?答:叛徒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叛徒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1404年,风云突变,一场巨大的阴谋席卷整个朝堂。

李景隆还老实巴交地等着朝廷给自己封官加爵,可是现实再一次扑面而来,只不过自此开始,整个朝廷上再也没有了李景隆的影子。他在哪呢?答案:被囚禁在了某个地方,一直到永乐的末年,李景隆去世也没能获得自由,李景隆通过身体力行来再一次向我们阐述一个道理,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

公元1404年的阴谋

公元1404年,一个人物给另一个人物写了一封信,举报了其中的一个人物,这句话讲出来谁都听不懂,对不对?包括我都有点糊涂了,我们把这句话给他剖析开来,第1个人是周王,第2个人是朱棣,第3个人就是李景隆。

关于这个周王是谁大家不用管,只需要知道他是皇室的人就可以了,这样一个人物,哪怕它本身没有任何权利,随便说的一句话也能够代表整个皇家,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巧妙之处,而他给朱棣写的一封信,在这封信当中用了4个字来形容李景隆。

至邸受赂

不用多说,谁都能明白,这4个字所代表的分量。不久之后,李景隆遭到了整个朝堂的清洗,而当时上到刑部尚书,下到普通官员,甚至就连那些七八品的芝麻官也都纷纷地给朝廷告密,指出李景隆的各种问题和错误。

不久之后,另一个皇家之人甚至公开表明:李景隆曾经和他的弟弟有过叛乱之事,如果仍然让李景隆接着当朝廷重臣的话,那将会给天下释放出极其不好的信号。

好了,原本李景隆还能再运作运作、活动活动,再不济的话就顶了天给自己发点俸禄。可是,这一句所谓的“叛乱”,直接把李景隆钉在了死亡的那个柱子上。因为古代的帝王对于皇权是极其看重的,如果朱棣对李景隆的这种行为或者对于这封奏折不闻不顾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第2个李景隆,第3个李景隆。

到那个时候,即便是朱元璋在世,也无法摸清整个朝局,更无法掌控整个大局,更况且朱棣又不是朱元璋,只能痛下杀手。

不久之后,朱棣直接把李景隆的爵位给撤掉了,同时把李景隆及其所有家人全都禁锢在一起。李景隆原本好好的能吃能喝能运动,突然之间出现了这事儿,自己也顶不住巨大压力,更认为这是一个耻辱的事情。

本身自己啥错也没犯,竟然稀里糊涂变成了这个样子,于是李景隆决定绝食以明志,在10多天的时间里面李景隆不吃不喝,当然这句话是历史记载的,是真是假,大家仔细一猜也就能猜出个大概来了。可即便如此,李景隆仍然没有死掉。

在朱棣即将死亡之前,李景隆再也坚持不住了,稀里哗啦一下子就给死掉了。

诡异的权力分布

公元1402年,朱棣直接打到了南京城,并且找到了已经在火里面烧焦的朱允炆,于是朱棣万般无奈之下悲痛地向全国宣布:朱允炆已经不在了,我只能勉为其难的来代替他成为新一任的皇帝。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都是在作秀,可是皇帝嘛,会点演技也没什么。

但是当时的权力分布来看,理论上来说:朱棣身边的那些臣子们,尤其是在靖难之战当中,出过大力气的臣子全都有大功,全都需要有大量的奖赏。可是这一部分人的奖赏被一个人硬生生地比了过去,那个人就是李景隆。

而根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朱棣直接授予了李景隆佐助国太子太师等诸多至高无上的称号,而且每一次朝廷进行议事的时候李景隆总是排在第1位。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和朱棣一起辛辛苦苦打天下,把脑袋别在腰带上的那些文武臣子们,任何一个人的赏赐都没有超过李景隆。

长此以往下去,谁能够受得了?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满朝文武们就已经开始讨厌李景隆了,我们无法去做鉴定,也无法得出具体结论,朱棣这样做是否就是为了日后折腾李景隆做伏笔,但这件事情的确给李景隆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危险。

同时,也为不久之后,也就是两年之后的满朝臣子们有预谋的开始诬陷造谣中伤李景隆埋下伏笔,整体来看,李景隆当时完全没有造反的必要,毕竟他已经成为了朝堂当中最顶尖的那个人物了。

再造反那只能造谁的反?当然是造朱棣的反,可是李景隆对于自身实力又有着深刻的认知,打又打不过,说又说不过,怎么造反肯定是不可能的呀,但是当满朝臣子们都这样认为的时候,就连朱棣都开始犹豫了。

李景隆有着怎样的特殊之处?

顺着这条脉络,我们已经明白了整个事情的前后因果,那就是李景隆受到了朱棣的赏识,并且成为了朝堂当中最为重要的臣子,不久之后满朝文武觉得不服气,于是纷纷诬陷李景隆,而最终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李景隆被圈在某一个特殊地方,并且一直到老死都没有获得人生自由。这其中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难题:那就是朱棣为什么如此的赏识李景隆?

李景隆是朱棣这边的人吗?并不是,李景隆仅仅是朱允炆这边的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将军而已,当然这个超级厉害四个字需要打一个引号,那为什么朱棣如此的器重这个对手呢?是因为李景隆特别会打仗。

朱棣是出于对对手的敬佩吗?也不是,李景隆和朱棣打仗的时候就如同酒囊饭袋一样输了很多次,而且每一次输得都无厘头,几十万大军被主力的几万人撵在屁股后面跑。

所以我们又有可能得出一个结论来,这个结论未必是真也未必是假,大家当个乐呵就好,李景隆很有可能是朱棣早期安排在朱允炆身边的间谍或者叛徒。

除此之外,公元1402年的时候,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入南京城,彻彻底底地当了一回叛徒,也在朱棣那边加了一点分。当然指望着这一点点的分就给李景隆如此高的爵位,如此高的地位,好像怎么也说不过去。

但无论如何,李景隆之后的发展演变以及自身的起落也足以见得:在任何一个朝代、在任何一个情况之下当叛徒,永远无法获得别人的尊重。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快乐、开心,也诚挚的期望您在阅读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趣谈唐宋元明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