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韦天瑜丨穿透艺术词语遮避的身体的死亡之旅

本期人物


  韦 天 瑜  

1956生于上海。

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 雕塑系78届毕业,82年留校任教

2003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国美跨媒体艺术学院前身)副主任

2004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

2010华师大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8上海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雕塑学会特聘理事

RMIT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术学博导

华师大美术学美术学美术学院博士后导师


穿透艺术词语遮避的身体的死亡之旅

文 / 马钦忠

当代艺术的万花筒般的词语严重地污染着当代艺术的环境质量。不要以为沾上“当代”便是前卫、前瞻。以当代艺术之名毁坏、利用的行为正在大行其道。这便是以理论词语编织起的一个与社会现实严重隔离的所谓专业“艺术圈”。当代艺术正在成为体制的欢歌盛世的参与者。天价拍卖成了中国艺术乃至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征。一座艺术金矿正在期待资本的征用!我要说,这是好现象,但它不代表当代艺术的健康生态。

必须击穿这个所谓艺术专业圏编织的栅栏!

当代艺术之谓,不是一个专业,不是一个画种,不是一个门类。当代艺术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扎根个体生命自由精神的价值观。因此,当它成为政府官员点缀政绩的形象图录、吸引游客的筹码、政府报告的施政欢歌,或是装扮成为以国际文化交流作为异族的大众狂欢和艺术派对,那便说明:这是对当代艺术精神和价值观的远离和出走。

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个体生命精神的当代艺术,既是对自身自由精神的建构和拓展,更是对公共自由精神的坚守;不仅如此,以致于不畏惧冒犯常识和社会惯例,走到“世界之外”、“生命之外”等等期待世界、期待生命!因此,它与谎言无关!与献媚无关!

当代艺术,一定扎根于生命之中!一定是生命生长出的关于生命的未来可能性的“信物”。

对此,我想用韦天瑜从2008年--2016年的几件作品加以评述。在我看来,这是他欲求击穿这个“艺术圈”词语栅栏让艺术思考落地的积极响应。

《被捆绑的香奈儿》 影像装置  200×300×400cm  2008

2008年的《被捆绑的香奈尔》,由巨型的旅行箱为主角,箱内装有箱主人的各种私密生活的视频,两边是捆绑的裸体女人。箱子仿佛是监狱,是牢房,而捆绑的人既是自我捆绑又是他人捆绑。一个都市行色匆匆的成功人士的自杀和他杀之谜的一场演出!而观看者却仿佛是光顾一次猜谜比赛并且以窥视之乐给予奖赏。

《无处的尽头》 装置  综合材料  1400×500×350cm  2014

2014的《无处的尽头》是天上地下、人、兽、飞鸟、蛇、鹿等在《旧约》预言的大洪水来临时的朝圣之旅;生与死、希望与绝望、快乐与苦难相互并行的一次旅程。

《变异》 局部  树脂烤漆  200×500×150cm

2015年的《变异》,教徒般的念经超度,木乃伊般的生命标本,把死亡和永生持留成为一个诗意的定格照。遥远而又在咫尺之间。索解而又无处找到入口出口。生与死之门开启式关闭。留下思……

《飞》 综合材料  300×600×650cm  2016

2016年的《飞》,全与坠落有关,却全是飞之梦想。鸟是飞物却又成为标本,人欲飞却是骨骇与健康之躯并存。躯体飞了,却是坠落。一个悖谬的梦想!一个现实的悖谬!

这个跨越了近八年的创作,贯穿了两个特点。

其一,每件作品都由多件组成、雕塑塑造和装置手段协同运用;

其二,每件作品都充满了死亡的思考,却又洋溢着生的纵情享乐的放纵

就我的感受来说,越到后来作品越好。从观念之身欲念之躯,慢慢从中生长出似乎要钻出身体的蠕动的虫子,揭示生死爱欲纵情施欲的语义交织的复杂场域。

这就是生命。以畏惧的思考,关怀生命的多元多义。以对生、欲、肉身之乐之死、梦生醉死的现世之忧之恋去连接社会现实之价值扭曲和直观生命之欲的人性之思。这就是福柯所期待的“思想来自域外却又不具有超越性”,“思考永远超越而内在”。

我想,这正是韦天瑜所追求的。而这种态度和观念也正是我所主张的当代艺术精神!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说福柯,击碎词语,让思想回归到具体的特别的个体的生命之中,这种“主观化不是向主体的理论回归,而是对另一种生命方式、对一种新风格的实际探寻”。

让词语与词语的艺术游戏收藏在书架上吧。必须穿透它的遮避,看看那个属于你也属于我和我们你们共同的同时又各自不同的现世的躯体!

注意,我说的是“躯体”,不是“身体”。

马钦忠  中国1957年生于中国安徽合肥,获四川大学文艺学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批评家学会学术委员,2010上海世博会专家组成员。


  作品欣赏(部分)

《变异》  树脂烤漆  200×300cm  2015

《变异》局部

《坠》  综合材料  300×600×650cm  2016

《坠》 局部

《浮云》  综合材料  300×200cm  2015

《被捆绑的香奈儿》 影像装置  200×350×400cm  2008

《无处的尽头》  树脂着色  350×1400×450cm  2014

《无处的尽头》  局部

《无处的尽头》  局部

《无处的尽头》  局部

《无处的尽头》  局部

《无处的尽头》  局部

《血脉系列》  雕塑、摄影、丝网印  300×600cm  2017

《血脉系列》 局部

《血脉系列》 局部

《花季》  2013

《花季》  局部


1956年生于上海。文革后恢复高考,1978年成为浙江美术学院第一批雕塑本科生。1982年毕业留校,是文革后浙美第一批留校任教青年老师。浙美恢复研究生教学后,1985年成了浙美文革后第一批具备硕士学位的在职雕塑专业研究生。后来他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形式非主流,差一点被院长废了硕士学位。1991年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系主任韦恩之邀作为访问学者赴美,一去十年。

2002年应即将离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并赴中央美术学院任院长的潘公凯和即将上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许江之邀回到母校雕塑系。当时中国美院新班子为了打破传统教学的一统天下,正在重建从传统到当代的美术教育整个体系的生态链。考虑到韦天瑜的海外经历,学校把他调离雕塑系,到综合绘画系担任系副主任,筹创综合艺术系。任期内陆续引进了杨劲松、管怀宾、邱志杰、高世强等,是2013年后成立的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前身。2004年赴上海张江,转任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并特设了公共艺术系和中国美术学院城市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韦天瑜作为中国最早将当代艺术纳入美院本科教育体系内的教育改革实践者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2012年转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主任兼华师大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启动搁置的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2014年举办汇集上海最具代表性艺术家的“象界--2014上海当代艺术家联展”,2015年举办全国主要美术学院如央美,国美,川美,广美,湖北美术学院等参展的“当代进行时——2015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论坛”,2017年举办由中德主要代表性艺术家参展的“态度”中国-德国当代艺术家联展暨论坛 ,2015年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提出“大数据时代的创意美术教育”大会议题。等等。韦天瑜明确提出现当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办学方针,力推国际层面当代艺术教学和互访,举办一系列全国范围和上海地区的论坛和展览,在各高校当代美术教学中崭露头角,显示了教育理念的实验性、前瞻性。

同时,韦天瑜也积极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创作和策划了一系列城市公共艺术相关学术文章、论坛、项目、规划和城市雕塑创作。主持了2002杭州西湖西线和南线的公共绿地整治的雕塑项目。在上海承办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之际,作为总策划人主持《天行雕塑园》,获建设部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雕项目大奖。2006年伏案半年,通过对城市宜居理念的表述,撰写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沿江景观带雕塑项目,在全球二百多个创作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总策划人,全球征集800件应征稿件,在2010年3月完成全部项目。

从个人创作的角度讲,在美国十年他错过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最好时机。韦天瑜早在80年代就非常注重作品的当代观念的表达,从思想、情感以及关注问题的角度上有着相当的连续性。作品曾赴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展出。屡次入选国内美术大展及国际大展,并获得各类奖项。为博物馆、美术馆、相关机构及个人收藏。

2018年他怀着对于当代艺术的热情,加盟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出任上海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

著名评论家马钦忠曾经这样写道:“从福柯的观点看,韦天瑜的作品在叙述着生命的文化层面的断裂:文明与非文明的互斥与悖谬。从拉康的观点看,韦天瑜的作品又在思考着生命的“镜像”对生命的确证:我们找不出确证,找不出生存的本身的镜像,虽然韦天瑜试图读出关于生命的乌托邦的美学价值和生存论意义。但韦天瑜只有质疑。”

主要艺术经历

主持策划

2001年 主持策划杭州市西湖南线绿地改造公共艺术项目工程/杭州

2002年 主持策划杭州市西湖西线绿地改造公共艺术项目工程/杭州

2003年 参与策划中法文化年开幕式 (文化部)/巴黎 法国

2005年 总策展人 “黄天厚土雕塑大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世纪坛 北京

2006年 学术主持《长三角公共艺术发展及动漫产业论坛》(三省十市十区、上海市宣传部、上海文广局等)/上海

2006年 总策划主持“天行雕塑园”——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公共艺术项目 (中残联、上残联)/上海(获建设部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雕建设项目大奖)

2007年 总策划 主持“熔点——上海国际当代金属雕刻展”/宝山区 上海

2008年 专家 中国上海世博雕塑评审小组(上海世博局事务协调局)

2010年  总策划人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沿江景观带雕塑项目(上海世博局事务协调局)

获奖作品

2002年 《情结》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此展获建设部特别奖)/杭州

2003年 《错掷》 “地之缘”亚洲文化考察展/杭州

2004年 《中国结》“中国·想象”中国当代雕塑展 中法文化年闭幕式/巴黎

2007年 《记忆的碎片》(优秀奖)

2007年 《世博想象》上海市美术大展暨设计术大展/上海

2007年  《自珍问天》获浙江省重点艺术工程项目,铜奖/浙江博物馆

2007年 《风追司马》 “天行雕塑园”——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公共艺术项目 上海(获建设部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雕建设项目大奖)

2008年 《包》 “介入:艺术生活366天” 五角场800空间/上海

2008年 《被捆绑的香奈儿》 莫干山50号 M50Y“解密行动”/上海

2008年 《实况报道》“中国杭州第三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

2008年 《外来人》2008上海双年展外围展“现场张江:悬浮特快”/上海,

2009年 《包》“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 ”/北京

2010年《悬浮特快》“与时代同行”长三角美术作品联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江苏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化厅、上海市文化厅)/上海

2010年《经纬2010》公共艺术综合展(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馆系列活动,维多利亚官方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办

2011年 《迷失》  “Gateway” 澳华历史博物馆 澳大利亚 墨尔本

2012年 《鳄人》“艺术▪经典”美术作品系列展

2012年 《鳄人》“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文化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上上美术馆

2013年 韦天瑜雕塑作品个展《人兽》 /莫干山 东京潘画廊 上海

2013年 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1921,11,11——全国国民外交联合会成立》/中华艺术宫

2014年 《无处的尽头》 “象界——2014上海当代艺术家联展”上海国际雕塑展览中心

2015年 《人类后人类》“当代”进行时——2015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明圆美术馆

2015年 《浮云》“城市之光-2015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展览”/“云·艺术中心”上海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

2015年 《失乐园》“城市目光-2015上海当代艺术大展”/“云·艺术中心”上海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

2015年 《新山海经系列——兔人》“亚洲语境下的中国多元”——当代艺术展/青浦

2016年 《蜂窝——曼德维尔悖论》“大漆世界:时序——2016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湖北美术馆

2016年 《飞》“萧条与供给”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百家湖美术馆

2016年 《心象》东外滩艺术空间“漆彩东方”第二届上海漆画展/上海美术馆

2016年《无处的尽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

2016年《蜂窝——曼德维尔悖论》“大漆世界:时序——2016 年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湖北美术馆

2016年《花季》“共生共荣——2016中国雕塑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6年《变异》“促动”春美术馆/上海

2017年《血脉系列》“态度”中国-德国当代艺术家联展/“云·艺术中心”上海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

2017年《痕迹》刷·新——当代艺术展我们画廊/上海五维创意园区

个人网站

http://artist.artron.net/yishujia026654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