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很久很久之前小蚂哥曾写过三篇留园的详细分析,把留园的历史和设计统统讲了一遍,传送门在这里:
长留天地间——留园的前世今生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完全技术剖析(下篇)
当时在文中我就说过留园在建筑命名上颇有文化,而知道这些文化对我们了解园林文化和古代文人的精神素养非常有帮助,但这些又深奥,又晦涩的文化名称我们怎么能更好的理解呢?“偏见”原本带有贬义,但在互联网时代,偏见地图反倒带有了自嘲和打标签的作用,所以我在想如果能用偏见地图的方式将留园中的建筑文化标记出来,岂不让大家更好理解吗~留园中部的山水景观是园中的核心,其中的建筑多是围绕园林中心的山水布局的。请看下图:留园全园除了中园以水景见长之外,还有以山林见长的西部,以田园见长的北部,以庭院见长的东部。由于建筑实在太多,我们这期就集中来盘点一下中部的建筑名称。看看这十几个建筑的名称究竟是怎么来的~中部建筑景点大小算下来12个,除去西楼这个直白的名字,其余的建筑名称都来历颇深,在行家眼中每一个建筑名称都有典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建筑背后的文化。中部最主要的建筑就是涵碧山房和明瑟楼组成的巨大船舫。我们先从这一组建筑说起:说的是建筑面池,水清如碧,点出了留园水的形状,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山房就是山中的房子,是古语中对房屋性质的一种雅称。所以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把涵碧山房自身的定位,周围的环境交代的清清楚楚。意思是山间水边的房子。明瑟楼取自郦道元《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而名。看着水中的鱼和天上的鸟,还看到明澈的水和碧绿的树木。明瑟,是莹净的意思,大意为明镜,明白,清楚,清澈。明瑟楼刚好位于留园中部的最佳视点,所以在楼上观景当然心明眼亮。
明瑟楼下方室称“恰杭”,杭:《唐韵》与航同,《说文》方舟也,此建筑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处看来有如一艘航船,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故名恰杭。此名盛氏时已有。
可亭,取白居易的代表作“池上篇”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也暗示了在可亭处看涵碧山房和明瑟楼有惊喜,可见古人在取名时埋藏了多深的梗。下图容我再用一次,这就是站在可亭看对岸像一条大船的视角。而这首白居易的名作,和留园简直一模一样,非常的有画面感: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龟居坎,不知海宽。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时饮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远翠阁位于留园中部的最北部,坐北朝南,二层单檐歇山顶,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近观,远翠阁取名于唐代诗人方干“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一楼取名“自在处”意为自由自在的地方。“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意为近处的山和远处的绿色交相呼应,都呈现在窗户中。所以从释义来看,坐在远翠阁可以看到近处的大横批假山和远处绿树,可谓是非常应景。
闻木樨香轩,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它并不是取自古诗,而是黄鲁直的一桩公案。
宋朝的著名诗人黄庭坚,大家都很熟悉的,他也叫黄鲁直,他自称自己为山谷居士,他不但诗写得好,书法也独树一帜,与苏东坡齐名,号称苏黄,他两人也在一起共同学佛,共同学佛、参禅、盘道,他俩关系非常好。他跟庐江的晦堂禅师学禅,虽然他的学问非常好,但是学了三年也没有悟道,这一天,他问晦堂禅师:说有没有什么方便的方法、法门方法告诉他,让他早一点开悟。这个晦堂禅师就说了,你读过《论语》没有,在他们那个年代,两三岁的小孩都要学会《论语》的,都能背诵《论语》的,何况这么一个大的诗人呢,所以这个话对黄庭坚,在他听来就是一种侮辱,他不高兴,但是也不敢在师父面前表露,他就跟晦堂禅师说了,说了我读过,是不是,禅师就说了《论语》上有两句话,二三子吾无隐乎,意思是说,你们不要认为我隐瞒了什么,我并没有保留什么秘密。这个师父的话,黄庭坚不懂,老和尚一拂袖就走了,就出门了,黄庭坚闷闷不乐的跟在师父的后面,他们走到山上,秋天木樨花正开,非常的香,禅师突然回头就问黄庭坚,你闻到木樨香了没有,你闻到桂花香味了没有,黄庭坚说闻到了,禅师接着说,二三子吾无隐乎,这么一喝,他一下子就悟道了。他在《山谷诗集》中写道:山谷幽香,源远流芳,错生浊世,行为荒唐,迷途知返,桂花飘香,触鼻开悟,不再徜徉。说的是晦堂启发黄鲁直摆脱人为观念的束缚,体会自然的本真,生命的根本之道就如同木樨花香自然飘溢一样,无处不在,自然而永恒。借物明心的理趣和用语意语言来暗示精深微妙境界的表达方式,很有山水写意味道。后常以“木樨香”为(儒释道)三教教门中的典故。轩外有楹联,曰:“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这个我们已在园林意境诗文中说过(传送门),就不再赘述了。清风池馆是中园水榭,向西敞开,平临近水,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刘氏时称垂杨池馆,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曰“清风起兮池馆凉”。所以要明白清风池馆,我们得从“清风起兮池馆凉”这块旧匾入手。这句话译意是:清和之风徐徐吹起,池馆生凉。我们朝外望去就是留园中园最精华的视角,临水开阔,季相变化。没错,这句话就是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说的是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东坡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天气爽朗,心情自然畅快,遂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朗诵“窈窕”一章。濠濮亭在清风池馆旁边,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亭”。亭侧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盛氏时名“濠濮想亭”。今易名濠濮亭。濠濮都是古水的名称,《世说新语》中说:“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观鱼之地。此处借以为名。所以可以得知名叫濠濮的地方应该都是自然和人调和之处,鸟飞鱼游,人也自在。所以今天我们到留园,大量游人都在这里指着水面说:看,这鱼真大!绿荫是留园入口的最后一站,人们在这里将积蓄已久的期待彻底释放出来,建筑似轩,硬山造,临水而筑,刘氏寒碧庄时已有。水轩中有屏风相隔,轩北面水,轩南庭院墙上有石匾嵌于其上,钱大昕书“花步小筑”。“绿荫”取自明末大诗人高启《葵花》一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故名。“汲古得修绠 开琴弄清弦”此处是一书房。联句取自韩愈《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绠,汲水用的绳子。诗意为钻研学问,必须以一线索持之以恒,像用一根长绳子系着吊桶去汲取深井的水一样;弹琴要先打开琴袋,调弄五弦,才能获得清音。读书、弹琴,古人的风雅之事,联句既悦情,又深刻,语意双关,具有哲理趣味。通过平栏曲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这个懂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应该都知道啦。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建筑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三米 左右,南北长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攸宁堂”,楼名曲溪,曲溪之名沿用至今。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说:“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借用。也就是说这栋建筑以水为名,可以直译为:在弯曲水系边的楼房。留园中少有的建筑制高点,所以在此俯瞰水面是绝佳的地方。好,终于把中园的建筑聊完了,如果我们把这些作成一个偏见地图的,大家是不是能很简单得看明白呢?这期我们说了留园中园的建筑,由于留园的建筑实在是太多,只能分上下两期了,我们在讲完后一起总结哦,这期就到这里吧,我是小蚂哥,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