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品牌的未来竞争力
国内品牌的未来竞争力
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新一代的年青人没有70-80后这样对欧美的心理逆差,所以会认为中国还不错啊,欧美正在衰退啊这样的感觉。
但作为一个市场第一线的品牌人,你必须对市场有一个新的认知:
1、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2、中国传统品牌头顶上的几座大山?
3、什么才是品牌建设的第一要务?
一、中国品牌的几座大山:
第一座是欧美大牌,占了文化和资源的优势,欧美的品牌比起来要更强大一些。传统鞋帽箱包,几乎很难与欧美一线品牌相抗,然而中国产品无论从设计还是生产工艺都在不断进步,问题是这些进步并不能产生巨大的市场效应。
第二座大山是渠道的垄断资源。线下的大卖场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广告位都是给传统的欧美大牌的,线上呢,目前就是淘宝、京东,他们正在形成的利益体系,以及流量的金字塔结构,即使能在众多的流量森林里抓到一些消费者,但是整体上还是不能够形成文化和心理上的巨大认同。流量本身呈现的方式就不利于品牌文化冲击市场,流量只能是卖货的思维。
流量销售商的定价计算方式其实和品牌商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会考虑到很多非必要流量的价值,所以报价系统里并不会将品牌的会员作为对象,而是将自己流量转化的价值最大化作为优先考虑。目前一些品牌做3000万,流量成本在500-1000万之间,死不了,但也赚不到什么钱,因为大多数钱都被阿里赚去了。
好的广告投入,是随着广告不断加强,流量成本是成反比降低的,而现在淘宝也好、京东也好,百度等竞价也好,都因为流量的成本让商家无利可图,而且流量成本一直没有办法下降,这就是说品牌的资产并没有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第三座大山是品牌文化的浅陋。中国这个市场竞争者,大多是从一个很奇怪的视角去分析问题的,所以品牌商对于消费的感知,以及新的趋势来不及去仔细思考。正如阿里等电子商务冲击后才上线的传统品牌,文化其实也是一样的。很多的品牌并没有去思考文化的底层结构,一个市场就是一个种族的文化,这个文化决定其中的人会在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趋势上有一条不可逆的路径。
用欧美文化来思考中国市场是浅薄的,所以中国市场必须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底层结构,从而将品牌扎根于自己的文化操作系统之上。
那么作为一个品牌商,做品牌的方向到底应该在哪里,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哪里呢?
二、什么是品牌建设的第一要务?
品牌有很多要素,但做品牌的人不可能盲目乱抓,什么都想要抓好,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结构去抓好品牌的建设。
市场有一个第一性原理,就是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认知,是靠品牌商给其整体的形象感受到的。
比如我们知道诺基亚,当年一个普通的机子要卖上万元,大家还抢着买,以排队买到为荣,但为什么这个强势品牌会一夜之间败给苹果,从而基本上从市场上消失?
诺基亚到底错失了什么?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市场是按照波特的4P原理来的。
有了互联网之后,市场是按照与客户互动的紧密程度来思考的,一般把一个品牌划成五大部分:
即产品(产品结构:引流产品、形象产品、利润产品、生态圈产品)
渠道:线上,线下,自有,还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渠道是战场上最重要的地形,先处战地者胜,后处战地者劣。
物流:围绕产品体系的到达系统,有的产品要通过用户自己体验其物流,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必须对物流的体验感很好。
工具:智能化时代,品牌与用户间的距离是非常近,却又非常远,很多时候用户有要和品牌沟通的需要,但是很多时候用户却又很难到达品牌方,大家之间缺少一个工具,让用户能与品牌方形成良好的互动,用户觉得自己参与进品牌建设的本身。
客户:客户的场景,对于一个品牌商来说要非常熟悉。
互联网出现后,客户现在对于商家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所以商家的信息优势越来越小,靠信息不对称获取利益都归于零。而传统的品牌目前的优势还在于信息不对称,比如法国的LV等品牌,皆是这个原理。
后来的品牌就要想办法在品牌信息更加对称方面来突破,比如小米后来居上,就是把品牌建设的信息全部向消费者公开,让消费者在其中感受到自己对信息掌握充分,从而产生对品牌的信赖感,小米的品牌不管市场怎么说他不好,消费者其实是知道这个品牌的定位的,产品的信息是认可的。
我们认为传统品牌的优势正随着信息化普及,新的品牌必须结合新的智能技术,在应用新技术上取胜,弯道超车。
在具体操作层面,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会员如何招?
第二,如何互动管理?
第三,如何让会员形成自己的生态文化区,并且通过会员的生态推动品牌的发展,品牌是在会员共建下形成的。
品牌角色是什么?很多公司在吉祥物的设计上没有做,有的就流于形式,实际上互联网时代品牌的角色,就是通过互动而加深的,消费者获得产品,但仅限于产品的话,消费者对于品牌认知就形成认知的误差,人都是会把商家想成有罪认定。
我们去买东西,你问,老板,这个衣服多少钱,无论老板说多少钱,你都会觉得这个老板一定是奸商,所以我们要想好还价的策略。
而品牌的角色就是和消费者建立感情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在智能化的条件下,吉祥物不能仅是玩具,而智能化的确玩具完全可以具备分组,与客户形成互动。还有可以形成品牌文化的新挖掘,成为品牌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要把消费者与品牌之间不信任障碍打破,首先就要将思考,消费者未来会对品牌有哪些要求?
三、消费者将会对品牌形成什么样的新认知?
第一个关键词是“共有”。
消费者认为自己是品牌的一部分,而品牌不再是某个公司独有的。
未来品牌本身就是消费者参与建设的,是分布式的,是一群有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人共有的,当消费者认为这是共有的,就会形成一种自发的参与感,参与的形式就是自己要用这个品牌,还要向别人去推荐这个品牌,并且对于品牌的成长有某种自豪感,而且也能得到品牌成长的各种收益。
区块链是分布式的思维,创始人即使一开始有贡献,但是其后他的贡献不大,别人贡献大了,就会慢慢成为这个品牌的主导。
第二个关键词是“生态”。
生态建设是互联网品牌的关键字眼,而生态本身,就是消费者在这个品牌文化下,不仅只有品牌本身,还有品牌周边产品,消费者也可以贴品牌的名字,向品牌文化下的其他收益,区块链下有矿机的收益,数字货币的收益。还有自己参与其中形成的品牌溢出效应,这个溢出效益由大家共有。但品牌自己有个信任共识机制,对分享品牌收益的人进行某种信任监督。
第三个关键词是“空间”
品牌的文化要有包容性,需要有空间。
工业化时代,大师德鲁克说,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企业要努力做的是现在。
到了信息时代,连线杂志为代表的管理大师每年都在预测,连线杂志有几个被很多人认可了,未来最优的模式是蜂巢式,而不是金字塔式,而蜂巢式的管理结构,符合人们间相互关系。
而人们相互间的关系,就是要考虑空间的问题。人都认为自己在一个有想像力的地方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