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都称吴玉如为“书法天才”?
为何都称吴玉如为“书法天才”?名副其实吗?
说吴玉如是书法家,吴玉如自己是不承认的。说吴玉如不是书法家,那普天之下的书家是都不会承认的。
都说“吴玉如”是天才
我记得以前初闻吴玉如,别人都说他是书法的天才,我索性去网上搜了搜他的行草作品,不禁感叹道“真是什么人都能当天才”
后来,自己的水平高了一些,又看到了吴玉如的作品,突然发觉不对劲。
人都已经过逝了,作品水平怎么还见涨了呢?于是多看了看,才猛然醒悟,我以前看的都是赝品!
说到底还是自己愚蠢罢了,怨不得别人发赝品图。
那,吴玉如是天才吗?
起码在我眼里是一个天才,不可多得的天才,如上世纪要有个书家排名的话,综合实力应该能在前二十。(一个世纪的书家并非少数,20位以内,则相当于邢张米董,苏黄米蔡,吴门四才子等在当时朝代的水平了。)
天才一:小楷拓大,从古至今无几人敢如此玩!
众所周知,天下楷书以小楷最难,比小楷还难的就是把小楷放大写。历史上的诸多书法家都不同意把小楷放大写,因为会失了神韵。更别谈例子了,历史上或可能有不少,但是以我对古代书法史近千位书家作品的印象,应该不超过三个人。
确实,在大多数人眼力,这是一条死路,但是在吴玉如眼力就是一条生路!
其实把字放大,这种难度对吴玉如来说还不够,吴玉如的字难度主要在⑤个方面。
生宣,
薄纸,
淡墨,
长锋,
悬肘。
你是可以看到上图中的作品有些不太精美的地方,但是原因有想过吗?
且不说用纸,光长锋淡墨这两项,都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技术门槛了,起码在我个人来说,如用长锋,那只能用浓墨,如用淡墨,锋就得短一点。
这是一种可以达到正常控笔的要求。
如在加上生宣,薄纸。那真是不得出一点差错,所以吴玉如的控笔能力,在近现代来说,应该是排在前五。
(可能有一些人觉得上图字不好看,就以为这个没什么水平,其实真正的水平在字外,需要眼力才可看出来)
早年吴玉如
吴玉如出身很好,从小就学字,十几岁就已经有些名气。后几十年真草隶篆无不精通,这个魏碑作品应该在六十岁左右写的,此时书风应该是有变化的。
因为在早年,算命先生给吴玉如看病,说他不会活过55岁。果然,活了过五十五岁。
但也是大病一场,险些丧命,自此开始吴玉如开始注重养生,这个时期的书法法度就开始没那么严谨了。
天才二:行草不走寻常路
上世纪学王的大家有两个比较出名,一个是白蕉,一个是吴玉如。
但是这二人的方法卓然不同,白蕉是努力了几十年,努力接近二王,达到了一种“近王”的笔法,很多作品写出来,有白蕉的特征,但更多的是,这个字如果是王羲之写,也大概会写成这样吧!
吴玉如是努力了从晋唐到明清,后来又回归晋唐,只是把二王作为自己的一个工具。并没有其努力追求二王,而是通过学习二王努力追求自己。
字形略像,但是韵致非常切合。
如果只是学二王为了提升自己,并算不上天才。
难得之处就是学到了二王神韵,并且留在了自己身上,这是常人学字和天才学字的差别。
用笔很自然,甚至好多笔画都很轻,感觉不太好。但是这种不太好的笔画也非常和谐。
真是把二王的神韵吃到了骨子里。
吴玉如的篆隶功底是非常深厚的,这也为晚年的大行草作品的气势和笔力奠定了基础。
这是中年四十岁作品。
天才三:学字不入字
吴玉如对书法很认真,但是很多字的细节并不严谨,即便是跟白蕉谢无量等等对比,都是差很多的。
那吴玉如的字好在哪呢?
“文气”
吴玉如爱研究学问,爱读书,但是无有著述。如不是门人弟子众多,估计没人会知道这个名字。
这种极强的学养,才是吴玉如的字不可逾越的地方。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大收藏家张伯驹:“晋唐之风,当代巨擘。”
画家李苦禅:“玉如公书文绝佳,真是千年不朽之文物,当重之宝之。”
如看单字,其实有些未必精彩。
但是书法有一点特好玩,看一个人单字能看出功底,但是看一个人通篇,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高低。
(小楷拓大)神在,韵在,形不散,非常困难。(写出单字很容易,但是写通篇就是功夫)
草书
吴玉如的字,高明在形而外。
在形上,只保留了一些个人风格的特点,让别人一看,这就是吴玉如。
但是在神韵气息上,是那些赝品永远达不到的。
开头说过,很多行草其实都是赝品,是临摹而来。形或许可临,但是气息怎么临呢?
文化素养就是自然书写时才能流露的。
所以古人大家的字,向来都要学完之后,还要对字外功勤加用过才能得到神韵。
从来没有人一直临帖,不读诗文画印就能临出神韵气息,从来没有。
看吴玉如的字,是需要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的。如自身没有任何基础,或许就会有人说:吴玉如连楷书用笔都不准,只有大面过的去!草书用笔拖沓软而无骨等等!
汝欲学诗,功夫应在诗外。
学字亦然,看字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