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打败诸葛瞻,刘禅只能投降不能坚守吗,如何才有转机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摆脱弑君恶名,一意孤行,命令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18万魏军主力南下攻蜀,邓艾和诸葛绪各自率领3万魏军,而钟会身为主将,则率领12万魏军主力南下,战争一触即发。

钟会主攻方向是汉中,没多久魏军就攻入汉中,邓艾和诸葛绪的主攻方向是姜维在沓中屯田的蜀军主力,结果姜维不与邓艾纠缠,并且摆脱了诸葛绪,先赶到了桥头,这个时候钟会的大军已经包围了汉中的汉城、乐城,钟会留部分军队围城,主力继续南下攻破了从汉中进入蜀中的重要关隘阳安关。

钟会、邓艾征蜀

阳安关一破,蜀中门户洞开,魏军继续南行,姜维则从桥头经白水先到达了剑阁,并利用剑阁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特点,把钟会十几万大军堵在剑阁,钟会一边劝降姜维,一边想尽办法也无法拿下剑阁,钟会甚至因为粮草运输不畅而有了退兵之意,而另一边邓艾则出了个主意:偷渡阴平。

所谓的偷渡阴平其实是一个类似声东击西的计谋,邓艾的想法是:从沓中经阴平小道到达江油,然后继续南下攻击涪县,如果姜维分兵救援涪县,那钟会就能率领魏军主力突破剑阁,如果姜维不救涪县,则邓艾就能攻下涪县,进而拿下绵竹,直逼成都。

263年魏征蜀之战地图

邓艾这是想东边不亮西边亮,姜维的主力只有一支军队,如果姜维分兵,两边可能都守不住,如果姜维只保剑阁或者涪县,那另一边就保不住,因为蜀汉所有能作战的军队都在姜维手上,包括廖化、张翼、董厥北上支援姜维的军队,当刘禅把廖化、张翼、董厥派出支援姜维后,成都已经空虚了,而蜀汉所有主力部队约五六人都在剑阁随姜维挡住了钟会15万大军。

在得知魏军大举进攻之初,后主刘禅也派人向东吴求救,东吴派出丁封、孙异等率军救援蜀汉,但远水显然救不了近火,蜀汉还得靠自己,这个时候姜维并不知道邓艾已经偷渡了阴平,仍然在剑阁坚守,而邓艾本人则率领自己手下精兵数万人与钟会派来的将领田章等人一起攻打江油,江油守将惊慌不己,不知道魏军从哪里来的,不战而降。

姜维

江油一降,邓艾不作停留,继续南下攻打涪县,涪县也被攻克,然后邓艾继续逼近绵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禅得知邓艾偷渡阴平,攻占了江油和涪县,正在逼近绵竹,所以刘禅派出诸葛瞻率领蜀汉最后的军团抵御邓艾,双方在绵竹一战,诸葛瞻父子、张飞之孙张遵、黄权之子黄崇全部战死。

要知道诸葛亮手下的军队可是蜀汉在成都临时拼凑的一支军队,大多数是蜀汉的警卫部队或者临时招募来的,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而蜀汉的都城成都则成为一座空城,没有军队驻守了,第一批军队派去支援姜维,第二批军队全给了诸葛亮,成都哪里还有兵。

诸葛瞻全军覆没后,姜维也得知了消息,姜维无法再坚守剑阁,因为剑阁以南的涪县、绵竹都被邓艾攻克,而且姜维继续坚守剑阁,他担心魏军会从背后攻打剑阁,这样的话,姜维就是腹背受敌,所以在这个时候,姜维主动放弃剑阁,选择向西南撤退。

刘禅

姜维先撤退到了巴西郡的阆中,然后向成都方向进军,到达了成都东边的郪(qī)县,郪县是今四川三台县南郪江乡,离成都有一百多公里,这个时候邓艾已经到达成都外围,成都以北的雒城(今四川省广汉市)还在蜀军手中,钟会则从剑阁经涪县到达绵竹。

也就是这个时候,刘禅在内外交困之下选择投降邓艾,以皇帝身份下诏给蜀汉境内的所有蜀军,让他们放下武器向魏军投降,姜维在得到刘禅的命令之后,只得率领手下将士从郪县向西向钟会投降,于是蜀汉灭亡。

那么问题来了,刘禅能不能坚守成都不投降呢?魏攻蜀之战到了这个时候真的没有转机吗?

答案是没有转机了,蜀汉的失败已经是注定了,但如果奋起抗争,只能放弃成都逃到南中,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了。

邓艾

如果刘禅不投降,接下来邓艾就会和钟会大军会和,围攻成都和雒城,成都被魏军从北边和西边两面包围,成都只有南边和东边是安全的,可以选择向南撤退,此外还有东边是安全的,因为姜维手上还有五六万蜀军主力在东边。

到了这个时候,蜀汉已经无险可守,除了成都、雒城、郪县以及所有南边和东边的城池之外,在汉中还有汉城和乐城仍然在坚守,但已经被魏军包围了,破城只是时间问题,姜维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无法抵御钟会与邓艾的十几万魏军主力,蜀军不仅寡不敌众,而且士气低落。

要知道蜀汉将士的家属几乎都在成都以及益州各地,如果刘禅坚守成都,那成都就会爆发激烈的战争,成都本为就是一座空城,无兵可守,再加上成都城内的益州本土士大夫们早就不愿意抵抗,以谯周为首的投降派在朝廷中占据了上风,刘禅要是不投降,搞不好成都城内来个政变,把刘禅俘虏了,再押送给魏军都有可能。

钟会

如果刘禅不投降,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成都,与姜维的主力会合,同时向南撤退,东边是不能撤退的,刘禅不可能去投降东吴的,这样的话,蜀汉也只能苟延残喘,成为流亡政府而已,而魏军显然不会放过刘禅与姜维,会继续追击。

但是,姜维手中的五六万蜀汉主力士兵是否愿意一起南逃,就是个问题,参考当年关羽在襄樊前线被徐晃打败,在南撤的过程,吕蒙善待关羽士卒的家属,于是关羽手下的数万士卒放弃跟随关羽,全部投靠到吕蒙那里了,这种情况将会继续上演,而且可能性非常大。

姜维

士卒只是普通人,他们的诉求很简单,一是自己活命,二是家属活着,他们不可能跟着刘禅和姜维继续南逃的,而邓艾和钟会显然也懂得如何利用当前的优势瓦解蜀军,到兵败如山倒的地步,就没有士兵愿意跟着你了,几乎大部分士兵会逃走,然后刘禅和姜维如同当年的关羽一样败走南中,或者被当地的少数民族武装杀死,或者被手下叛乱的士兵俘虏,蜀汉还是一样灭亡,只不过时间延长了一些。

所以当邓艾偷渡阴平,逼近成都时,其实蜀汉的大势已定,除了投降没有别的路了,蜀汉无险可守,十几万魏军已经逼近城下,如果当年刘备逼降刘璋一样,邓艾也逼降了刘禅。

(0)

相关推荐

  • 邓艾偷渡阴平,姜维的主力尚存,刘禅为何不等待姜维到来就投降了

    在曹魏灭亡蜀汉的战争中,曾经发生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很经典的一幕,那就是邓艾偷渡阴平的行动.邓艾这次行动的成功,使得他名垂青史.这次行动的成功,也促成了蜀汉的灭亡.那么,邓艾偷渡阴平的行动中都发生了什么 ...

  • 邓艾度阴平侥幸,攻成都是必然

    阴平,邓艾人生绝地,侥幸过了绝地,却没有逃过棋子的命运--羚羊哥 正文 一:蜀国末路 公元262年冬,姜维发动了最后一次对魏作战为邓艾破于洮阳.后怕朝官议论.效武侯屯兵汉中之策,迁大军驻沓中. 时司马 ...

  • 姜维降魏标志着蜀汉真正灭亡,那么他是诈降、迫降还是真降呢?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或者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平襄侯姜维是何等的忠于蜀汉!但他后来却不战而降.对此,很多人的说法不同. 那么姜维降魏是诈降.迫降还是真降? 公元2 ...

  • 邓艾偷袭阴平,手下仅数千兵马,为何能轻易灭掉蜀国?

    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率领太子.诸王.群臣六十多人绑住自己,抬棺至军营拜见,蜀汉正式投降.魏蜀吴三国争霸半个多世纪,最终蜀国第一个倒下. 然而,这里却有一个难以置信之处:邓艾偷袭阴平只有 ...

  • 邓艾灭蜀偷渡的阴平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地势到底有多险要?

    公元263年,曹魏晋公司马懿以钟会.邓艾为大将兵分三路大举伐蜀.结果钟会十万大军被姜维阻拦在剑阁,邓艾的三万军队却偷渡阴平小道得手,最终率先抵达成都城下,后主刘禅抬棺自缚出降,蜀汉灭亡. 打开凤凰新闻 ...

  • 蜀汉灭亡时到底有多惨烈?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建立汉朝,开启大汉四百年的基业.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汉室后裔刘备于成都称帝延续汉室.刘备虽然在延续了汉室但是偏安于益州一隅,虽然有诸葛武侯鞠躬尽瘁力图恢复汉室,奈 ...

  • 邓艾兵临成都的时候,姜维在哪里,为何不赶去救援呢?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 ...

  • 邓艾偷渡阴平,为何灭蜀如此容易?

    汉末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精彩时期,从群雄逐鹿到三国鼎立,最终还是归于一统.魏灭蜀之战则是拉开了统一的大幕,在这场战争中,邓艾偷渡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了历史走向,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

  • 邓艾偷渡阴平小道灭蜀,3d模拟看详细行军路线

    邓艾偷渡阴平小道灭蜀,3d模拟看详细行军路线

  • 邓艾偷渡阴平一举灭蜀何以成为军事奇迹?详解阴平古道

    公元260年,曹魏发生了甘露事变,举国哗然,导致司马昭篡位的进程被大大延迟了,在曹髦被弑杀后的九年中,司马昭的地位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高,他需要一件不世的功业,来打破因为弑君恶名带来的上升停滞,司马 ...

  • 邓艾偷渡阴平(三国文化)

    邓艾偷渡阴平史话 馆长 刚刚 阅读 68 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魏军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由狄道进军,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进攻武都 ...

  • 阴平村,回望三国名将邓艾偷渡阴平古道的神奇之旅

    在广元市青川县,有个普通的村子,但它的名字并不普通,就是阴平村. 阴平村处在阴平古道上,是当年三国名将邓艾偷渡阴平走过的地方,如今,历史回望.

  • 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否成功?

    子午谷道路非常艰难.所以魏延说的给他一万精兵,他从子午谷直取长安,可以一举拿下关中.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计划,但也等于是用这一万精兵去冒险.实际上,就是把这支部队置于死地,又希望能够侥幸取胜.这需要两 ...

  • 邓艾偷渡阴平,灭亡了蜀汉,魏延子午谷奇谋为何不能成功?

    军事,奇正相依.以魏灭蜀为例,鉴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又有险关要塞.若稳步推进,效率极其低下,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魏军先摆出伐蜀的阵势,诱姜维率5万主力前出.然后,兵分三路快速夹击,欲将其围歼于 ...

  • 邓艾偷渡阴平话《蹇》卦

    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魏军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由狄道进军,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欲乘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