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气栲胶脱硫改DDS脱硫技术总结

摘 要:介绍了DDS脱硫剂在我公司净化加压变换脱硫中的试用、应用情况,指出了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其操作管理、控制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下一步需要改正之处提出了见解。运行实践证明:DDS脱硫效果明显优于栲胶脱硫。

关键词:变脱,DDS,栲胶,脱硫,效率,应用

0 前言

湖南金信化工有限公司自2004年4月15日起,在净化加压变换气脱硫系统(以下简称变脱)开始改用DDS脱硫剂取代原栲胶脱硫以来,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期间经过了许多的波折,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同时也有许多的地方可以通过努力来改进。

我们值此对我公司两年多的DDS应用情况做一个总结,以期对我公司脱硫系统的生产更加稳定并有所提高,提供一些启迪。也期望给兄弟单位提供一些借鉴。

1 DDS脱硫法简介

DDS脱硫法是由北京某高校的魏教授发明的一种生物铁碱法脱硫技术。其脱硫原理在各种杂志上都有大量的详细介绍,简单来说就是:用含好氧菌、酚类物质和铁离子(包括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或其它价态的离子)以及碱性物质的水溶液(铁碱溶液),吸收气体中的有机硫、无机硫;同时,在吸收过程中还产生少量氢氧化(亚)铁、硫化(亚)铁等不溶性铁盐;溶液中的好氧菌在络合配体协助下,将生成的不溶性铁盐瓦解,使之返回铁碱溶液中,保证溶液中各种形态铁离子稳定地存在;铁碱溶液的再生与栲胶法溶液再生相同,用空气氧化再生,副产硫磺,再生贫液循环使用。DDS具体生产操作与栲胶脱硫相同,由栲胶脱硫改造成DDS脱硫比较方便。

总之,它也是湿法氧化脱硫法的一种,据资料介绍和一些用户的测试,对有机硫的脱除率达到80%以上,目前,有不少企业采用它来取代原来的栲胶法和其他湿法脱硫。

2 我公司DDS脱硫的提出

2.1 提高变换脱硫效率的迫切性

2003年4-6月份,净化二氧化碳再生气的H2S经常超标,变脱出口的H2S也大都在20-30mg/m3;甲醇触媒更换频繁。因此脱硫的压力很大,当时迫切需要提高变换脱硫效率。与此同时,脱碳系统准备用NHD技术,要求变脱后的H2S小于10 mg/m3。面对如此工况,要么就再上干法脱硫,要么用新的高效的脱硫技术来提高变脱的效率。

我们在7月份对部分DDS使用单位进行了考察,认为它是一种好脱硫技术,脱硫效率比较高;有些用NHD脱碳的厂家,改用DDS脱硫后,将原来的干法脱硫装置停开,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虽然我们对DDS脱硫感兴趣,但考虑到DDS脱硫一次性投入和运行费用增加比较大,因此比较犹豫。在考察后,我公司就我们现有的脱硫装置情况和北京技术单位进行了多次交流,他们认为我们的再生槽能力偏小,但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可以先开,以后再加再生槽。

2.2 现有脱硫塔的能力挖潜有限

在此时,1-2号变脱塔的效率高于3号。我们考虑1-2号变脱塔是旋流板塔,而3号变脱塔只有一段填料,并且填料的高度只有3米(当时因塔堵的问题,没有装到设计的5米),面对现在我公司已经基本解决了栲胶脱硫堵塔的问题,3号变脱塔有增加一段填料(实际是8米)的条件,能否通过增加3号塔填料高度,可以提高栲胶脱硫的效率,做到不必改脱硫剂,而解决脱硫问题?因此在2003年底的大修中,对3号变脱塔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一段填料。在2004年1-3月份的运行的结果来看,其脱硫效率确实有所提高,3号变脱塔系统以前出口H2S比1-2号的要高,改造以后比1、2号的低,在15-20 mg/m3。但遗憾的是仍达不到脱碳技改所要求的小于10 mg/m3的指标,并且系统阻力上有所上升,从15Kpa涨到了140-80Kpa。

2.3 对上干法脱硫装置的考虑

为满足后续工序的需要,脱硫上必须要投入,我公司也考虑过要上干法脱硫装置,来提高甲醇触媒的使用寿命。但我公司目前现场的条件不具备,同时投资太大,必须等以后有条件才能上。

2.4 最后的决策

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和考虑以后,公司才决定正式使用DDS脱硫技术。于2004年1月10日与北京的DDS技术单位签订了合同,并等到2004年4月份才购料试用,在2004年4月15日开始投料。

在投料试用前,我公司对地下槽和硫沫回收过滤系统进行了小的改造,以便使变脱溶液与常压脱硫(以下简称常脱)溶液能做到完全分开。

我公司使用DDS脱硫技术,并不是草率的、匆促的决定,而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反复考虑,是十分慎重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尽最大努力、以最小的投入来解决系统脱硫问题的方法。

3 试运行阶段的情况

DDS脱硫技术于2004年4月15日在我公司变脱系统正式开始投入试用。使用DDS脱硫时,原栲胶脱硫液不需要置换,只是停加栲胶和五氧化二钒。另改加DDS催化剂、催化剂辅料和活性碳酸亚铁。

3.1 投料初期情况

DDS脱硫投料初期,效果非常明显。栲胶脱硫与DDS脱硫对照请见表1与表2,DDS脱硫技术设计指标与运行情况对比参见表3。

3.2 试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①在投料初期近二个月内,泡沫很少,溶液变得十分浑浊。被迫采取各种措施从脱硫中取出硫磺:从DDS生产厂家拉离心过滤机装上进行过滤;人工辅助真空离心机下料;加大过滤频率等;②在一个月后,脱硫效率出现下降,并且溶液状况未根本好转。在6月9日又开始加入500公斤的基料,到6月13日开始固定加料;③到7月20日后溶液才开始转清,从8月份起基本转为正常控制。但脱硫效率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在10月份公司决定增加再生槽。

3.3 DDS试用效果总结

①对于脱硫塔的填料有清洁作用,变脱塔的压差有所下降。特别是3号变脱塔压差下降到以前一段填料(3米)的水平,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但3号变脱塔溶液分布器的降液孔因洗下的硫沫块和其他杂物堵塞,利用停车的机会进行了一次清理和扩孔改造);②溶液循环量与栲胶法相比减少了100 m3/h,比以前DEA脱硫的550 m3/h则下降更多,达到180 m3/h;③脱硫效率尽管未达到合同的规定的要求,但确实比栲胶要高;④从挂片检测的情况来看,DDS对设备没有腐蚀作用。以后的运行也证明了这一点;⑤在溶液转型期间,脱硫效率有比较大波动,从2004年8月份以后,基本稳定;⑥在变脱进口的硫化氢过高的情况下,效率有下降的趋势;⑦从再生气的情况来看,有机硫的脱硫效率有一定的提高。因为在再生塔加空气量不变的情况下,再生气的H2S含量有所下降,尿素的活性炭更换要少一些;⑧加料十分麻烦。包括碱有五种原料需要人工加入,并且加料处环境差,有的需要熟化,控制也很难,客观上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⑨改制时期悬浮硫高。悬浮硫最高时达10g/L以上,正常悬浮硫已降至0.4g/L左右。虽然悬浮硫较高,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并没有发现堵塔的现象;⑩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再生温度不要控制过低,经过摸索再生温度控制在35-40℃比较适宜,过低影响再生和脱硫效率。

4 两年来的使用情况

4.1 运行情况概述

①从2004年7月30日以后,变脱的水平基本上稳定在90-93%,其中1、2号在88-93%,3号在91-96%;并且在总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硫磺产量还有所增加(参见表4);

②但从2005年8月份起,脱硫效率出现波动(参见表5),12月份出现明显下降,到2006年2月出现影响生产。后在3月份进行整改,到2006年6月份后才又基本转入正常、稳定;

③实际脱硫效率。DDS脱硫效率参见表6。从2005年2、5、7月份的情况来看,溶液循环量在370-420 m3/h之间。因循环槽未改造,循环量控制较低,以保证再生效果。1、2号变脱的效率在91-93%,3号在94-95%。与表7中2003年栲胶脱硫的数据相比,DDS法比栲胶法的脱硫效率是有明显提高了。

4.2 2005年8月份以来脱硫效率下降原因

从表5可以看出,变脱的脱硫效率从2005年8月中旬即有开始下降的趋势,首先是1、2号变脱的效率下降,在12.9事故后出现大变化,但当时由于半水煤气中的硫化氢低,所以未显得如此紧迫,掩盖了矛盾,因此重视和调整的力度都不够。

仔细分析后来持续发展的脱硫效率波动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①2005年9月14-24日年度大修时,为投运新的再生槽,将一号循环槽的进液管切断了,而再生槽又未及时投运。加料加在一号循环槽,只有少量的过滤液回入,溶液循环的次数少,搅动不够强烈,所以形成加料沉积的死角,在下部形成固体物聚集区;②大修期间和12·9事故期间,装置的开停车比较多,因流程和操作时间不统一的原因,不可避免地造成DDS溶液的跑损严重,影响溶液的质量;③11月19日投运二号再生槽,将一号循环槽内下部积聚的固体物搅动,抽入变脱塔,造成变脱塔液位调节阀卡位,调节过程中又造成排液带气和超压的现象,致使二号再生槽的喷头密封面损坏,而造成被迫停车处理,溶液损失量大;④冬季气温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40-50℃的再生温度,溶液中的细菌数量减少,没有发挥生物脱硫的作用;⑤DDS溶液的操作使用有许多未被认识清楚的地方,控制和管理办法的针对性不强。据了解全国几乎同时有多家出现脱硫效率下降的现象。我们的常规分析结果显示,溶液的控制指标在我们以往的范围之内,而技术单位说这并不能反映溶液的好坏,这样实际上我们对溶液的控制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参照物,势必造成认识和处理滞后;⑥加料管理和方法上有一定的不足。出于成本增加的考虑,在脱硫效率可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投料量;因加料十分麻烦,在天气不好时,有偷工减料的现象。总之在2006年1月份进行的盘点时,多出了近一百公斤DDS原料。同时在辅料的加法上也有指导错乱的现象,这对溶液的质量肯定会有不利的影响;⑦常脱出口以前一般在10mg/m3以下,后面在20 mg/m3左右,常脱效率下降的影响,造成脱硫负荷的后移;⑧从8月份起,合成公司及净化阶区的主要技术人员工作十分紧张,相对来说对脱硫的管理和关注程度有所减少,而同时职工的工作情绪波动大,工作质量相对降低,对加料、溶液的管理有可能存在失控的地方。总之,这一次DDS脱硫质量大的波动,需要我们从技术改造方案、管理、组织上,溶液的日常管理上,对DDS溶液本身的特性的掌握上,去仔细寻找原因,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才有可能提高。

4.3 变脱溶液整改情况

从发现变脱溶液的脱硫效率下降以后,我公司就开始进行整改,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①2005年12月20日切1#循环槽,12月31改变加料位置和回液管位置,并组织人员对1#循环槽进行清洗;②制作不锈钢的喷头,并对二号再生槽的管道进行了改造,于2006年3月1日将二号更生槽投运;③2006年1月16日制订加料管理规定,2月16日开了脱硫专题会议,提出改进和处理措施。2月28日起进行细菌的检测分析。④3月1日到9日加大了DDS和其他原料的投运量,进行溶液加强,并且加了100公斤的对苯二酚。此后在溶液转型的过程中又出现当初使用时的一些现象,在6月份改用了500公斤新型辅料。脱硫效率到7月份基本恢复原状到了以前的水平。

5 变脱使用DDS的评价和经验教训

5.1 DDS脱硫效果的客观评价

①DDS脱硫的效率要高于栲胶法。从2003年脱硫情况可以看出,用栲胶脱硫,变脱的效率在85-91%之间,是不能适应现在煤质变化的要求的了。同时脱碳改用NHD或PSA技术以后,为保证再生气中的H2S含量不超标,也必须提高变脱的脱硫效率。由于造气原料煤碳市场的变化,煤碳供应质量不断下降,煤中的硫含量在上升,从2003-2005年的硫磺产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但在这一段时间内变脱出口、供尿素用的二氧碳再生气中的H2S含量基本没有超标,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DDS脱硫效率比栲胶的要高。因此也可以说,我公司变脱采用DDS脱硫之路是正确的。②DDS脱硫成本要高于栲胶。如果变脱和常脱一样用栲胶,据统计每吨合成氨的变脱脱硫费用是1.7-1.9元。从表8可以看到,DDS脱硫成本略高于栲胶。③管理难度和加药工作量比用栲胶要大。如果变脱也用栲胶法,则溶液的配制和管理都比较方便,而用DDS要加五种原料,并且有两种还需要熟化,硫磺中回收废液也有可能造成混乱,而且分析方法也比较麻烦;④DDS在变脱进口H2S高的时候,效率下降。从两年多的使用情况来看,变脱进口H2S高的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出口上涨,可以说DDS的脱硫负荷不能太重,否则长时间造成溶液的疲痨,效率就会下降;⑤DDS有未被认识清楚的地方。从我们公司和一些兄弟单位使用的情况来看,有时溶液的分析指标很好,在控制范围之内,但脱硫效率下降,并且需要长时间和较大的调整力度才能恢复。这种情况技术单位也不能很好地解释清楚,可以说DDS有未被认识清楚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努力去掌握它的变化规律。

5.2 DDS使用的经验教训

5.2.1 工作方法的总结

从使用DDS的情况来看,我们要吸收一些经验教训。一项新技术在有的公司用得好,有的公司用不好,总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

作为外因来说主要是技术的成熟性、可靠性、先进性的局限,未知的隐患没有暴露,没有被认识到而造成使用的失败。

作为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单位的管理水平。DDS使用的公司家,管理制度执行严的公司家要用得好些;②是否严格按技术规定要求的方法操作和控制;③原料、设备、装置、配制设施的特殊性,是否与所用技术有不相适应的地方;④要统一大家的认识,既要领导的决断,也要有管理层的认同,执行者的理解。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执行到位,进行全面的监控,及时发现变化、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有的公司上下的意见不统一,导致使用一段时间后又停用;⑤对新技术在实施过程中要有适当的,及时的激励措施;⑥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形成制度,用于指导操作;⑦具体执行的人一定要多次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并且执行人员选好后,要尽量少调整、少变化。

5.2.2 技术反思

我公司在DDS使用的过程中,在这方面是值得反思的。

①我们公司生产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复杂性是别人不清楚的,甚至不理解的。二套系统、三个变脱塔、一个再生槽、二个循环槽、三台泵,相互是制约的,影响的,所以DDS技术单位推荐的玻璃钢喷射器,在同样压力的用户,在别的公司是可行的。但在我公司使用却是不可靠的,因为只要有一个塔带气、超压,就会造成跑液事故;②要控制好溶液总量。一定要避免溶液损失,特别是在冬季注意控制好入塔气体与溶液的温差,防止因温差过大发生涨液,造成溶液总量持续增长,不得不外排,导致溶液中有效成分流失。虽然可以通过大量加药品来弥补,但其区别于其它技术的关键组分细菌,因生成成熟需要较长时间而难以很快恢复,势必对脱硫效率造成影响;③控制好溶液温度。由变脱实际生产数据来看,尽管技术公司家要求溶液温度在35℃以上就行,但在溶液成分稳定的情况下温度对脱硫效率影响较大,35-38℃时的脱硫效率与40-43℃时的脱硫效率能相差5-8%;④严格按规程加药。辅料和B型辅料必须充分熟化,未熟化好的药品加入系统会导致再生槽硫泡沫不稳定,泡沫大量泛出导致恶性循环。DDS催化剂和活性FeCO3最好充分搅拌直接加入贫液槽,搅拌不匀会使其在系统中沉淀,不能及时充分发挥作用。因DDS催化剂和活性FeCO3充分溶解比较困难,为此我们特意制作了一个专用加药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药操作变得比较简单;⑤必须严格按方案要求定期加药。切忌在系统脱硫效果较好时,少加药或停止加药。因作为DDS溶液的关键组分细菌生长成熟需要较长时间,在系统脱硫效果较好时,少加药或停止加药,短时间内不会影响脱硫效果,但若等到当溶液成分失调时,再加药难以使成分尽快恢复;⑥DDS溶液对气体中H2S成分变化反映比较缓慢,所以在正常过程中应稳定控制气体中的H2S成分。需要调整时,尽量缓慢,不要过猛的让溶液承受重荷,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因受制于原料煤的变化,而十分被动;⑦在溶液再生条件差或脱硫负荷较重时,可以适当向溶液中加入少量V2O5以刺激溶液再生。

6 变脱DDS脱硫系统可以改进的地方

①将再生槽分开各对一个系统。现在变脱是两个系统,三个吸收塔同时对两个再生槽,要改为一个系统对一个再生槽,便于开停车负荷调整的联系工作,减少跑液损失;②1、2号变脱塔内部结构改造。现在1、2号变脱塔只有2.5米填料,三块旋流板,不适应于DDS脱硫。从表9与3号变脱塔的脱硫效率对比就可以看出来,3号变脱塔的负荷重,但效率高。因此可将1、2号塔改为填料塔,加高填料;③溶液分系统落实到位。由于过滤系统紧张,和常脱共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尽量避免。地下槽泵等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要加强。同时要加强常脱与变脱的联系,尽量减少溶液的跑损;④加料、贮存、分析、信息沟通方面的管理还要进一步加强,要制度化并认真执行制度;⑤要及时与DDS技术单位沟通,保持与其他兄弟单位的技术交流,了解使用的经验、教训,用于指导我们的生产。

7 结束语

脱硫在化肥企业是一个很重要,也很麻烦的工作,许多公司家都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对于DDS用于变脱,只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应该远优于栲胶等脱硫方法。

如果对再生槽和1、2号变脱塔进行改造,一定会使脱硫效率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后续工序的生产。但如果溶液跑损严重,不及时关注,则有可能使溶液状况恶化,重复发生2005年底的问题。我们要力争用好DDS脱硫,为后面系统的稳定长周期运行发挥基础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