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轴线
从北京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这条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明清时的北京城,皇宫居全城中心,受三重城垣包围,皇城是朝廷重地,禁止一般百姓进入;内城居住着官僚和商人;外城为一般平民居住。整个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以皇室为主体的思想。一条中轴线从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景山到钟鼓楼,将外城、皇城和内城串联起来。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平衡对称、高低有别、错落有序,形成一幅独有的壮美画卷。 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一.钟楼
鼓 楼
鼓楼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地安门外大街北端,为古代城市的报时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时,钟鼓楼上文物遭到了破坏,建筑幸免于毁。民国年间钟鼓楼对外开放,民国十三年(1923年)将鼓楼改为明耻楼,第二年复改为齐政楼。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钟鼓楼,1987年和1988年鼓楼和钟楼相继开放,随后作为展览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和利用。
在楼上远望景山万春亭
楼身有上下二个功能层和中间的一个结构暗层,平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带周围廊;城台(下层)外显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内部为拱券结构,前后各有三座券门,左右各一券门。
楼台东北隅有一门,门内有石梯69级,由此登临。
鼓楼屋顶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正脊两端安背兽,平坐周围以木制滴珠板封护,
仙人为首的七跑小兽。
上层室外环楼有走廊,设木栏杆。
景山万春亭 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登山俯视,可一览北京城区景色。景山五亭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万春亭坐落在中央,高17.4米,三层重檐,32根红柱,金顶剪绿边,四角攒尖。万春亭里供奉着一尊毗卢遮那佛,原供奉的佛像大文革中被捣毁。现在的佛像是1998年重塑归安的。 |
|
这是在公园南门口照的。 | |
从故宫出来看万春亭及辑芳亭、观妙亭。 |
|
中轴线上南起永定门,往北一直走3100米就是正阳门,再往北908米是天安门。
正阳门是老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俗称“前门”。在京都诸多的门中,正阳门规模最大,形制最隆,是内向“仰拱宸居”,外向“隆示外邦”的国门和礼仪之门,其箭楼之门只在帝王祭天或出巡时方可开启,所以又称专行“官车”之门,又因正阳门历来是京都的一处胜景,每年都引来中外众多游人参观瞻仰,故又有“衣冠之海”的佳誉。
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古老的前门大街。 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
正阳门箭楼从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1915年改建后,更成了北京人游览的场所。1928年辟为国货陈列所,30年代增设电影院,1949年艺人魏喜奎等组织大众游艺社在箭楼演出。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入城式。
正阳门箭楼曾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箭楼严重受损,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全面大修。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160万元,将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这是箭楼
箭楼门前的石狮
墙砖
前门楼子地上的砖
一位老北京在给大家讲中轴线的故事
龙脉上标示着经度、纬度。
中轴线上的龙脉
历史文化展
前门大街
其中的天成斋鞋店
这是一组雕塑反映清末民初,北京曾流传这样的一首歌谣,来形容阔人的享受时尚:“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而生产和出售这些名牌产品的老店都在前门大街上,这形象反映了前门商业的繁华和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