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能否老有所依?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两鬓斑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时,

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起,追忆那当年的眼神,   
神色柔和,

倒影深深……

叶芝的诗,写尽了饱经沧桑的老者所拥有的沉静与淡雅。

而现实的问题是,当你老了,能否老有所依?

家庭养老独木难支,多重保障势在必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全国老龄办的相关数据,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位老人,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使得我国的养老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电视剧《嘿!老头》剧照

近年来零点对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需求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在解决养老问题上亟需做到“两个转型”:在养老预防模式上,需要从政府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型;在养老执行方式上,需要从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向互助互补的多元养老模式转型。

1养老保险:社保基金收不抵支,商业保险亟待发展

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总体上由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三方面构成。目前,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收入持续减少,而退休职工养老金支付不断增加。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显示,在剔除财政补贴后,全国养老金“亏空”正在逐年扩大。目前在全国30多个省份中,已有18个省的养老保险征缴收不抵支。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9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缺口将达1.21万亿元,对政府形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而国家养老体系中本应是另一大支柱的商业保险或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目前却呈现出较弱的态势。零点的调查显示,老年群体参与商业保险的比例普遍没有达到10%,其中商业养老保险的投保率为7.4%,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率更低至6.3%。当社保基金存在巨大风险时,目前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商业养老保险根本无力发挥其弥补作用。

养老保险从本质上来说是为解决将来养老问题所采取的一种预防行为。当前,我国的养老金体制存在着较大的结构失衡问题,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解决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因此,在养老金的筹集模式上,应当逐步改变过度依赖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的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充分发挥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养老资金的补充作用,最终形成以社会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型养老金为有力支撑的“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2养老模式:充分发挥家庭、机构和社区三方优势,构建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大体上分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零点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老年人最可能选择的还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40.6%),然后才是机构养老(26.5%),而社区养老的方式总体来说接受程度并不高。

传统的家庭养老有利于维系亲情和节约开支上。但是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出现了小型化和空巢化的趋势。2011年发布的《上海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及养老问题研究报告》就曾指出:78.8%的“独一代”父母已经退休,而“独一代”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只有27.6%,43.4%的“独一代”因工作忙而无法亲自照顾父母。可见,适合传统家庭养老的条件已经大幅减少,过分倚重家庭照顾的养老模式将来只会使得众多的80、90后独生子女不堪重负.

机构养老虽然在专业性上更为突出,但是目前也面临着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到2014年底,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仅为26张,绝大部分老年人,无论其养老意愿如何,只能选择在家养老。此外,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由于长期存在收费高、设施差、老人缺乏精神照顾等为人诟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老人入住的积极性。

社区养老有助于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区人际关系呈现出陌生化的发展趋势,邻里之间互惠互助的能力和意愿减弱,再加上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社区在提供养老服务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合来看,三种养老模式各有千秋。未来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应该充分发挥不同模式互补作用,正如《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形成一个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共同面对在未来养老保障方面遇到的挑战。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