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天文历算】|内外的“混血儿”
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更兼容并蓄国内外其他民族相关学科成果发展而来。
由于对农牧业生产活动起到重大指导作用,符合藏族传统风俗习惯,深受群众欢迎,至今逐年编制。
藏族天文历算主要组成和来源包括:1、藏族固有的物候历;2、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和“占音术”;3、从中原汉地传入的时宪历和“五行算”,绝对是优秀的内外“混血儿”。
藏族物候历:生息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经过世代长期观察日月星辰和动植物的变化规律,逐步总结出具有藏族特色的自然历法。
此种原始观测经过千百年长期积累,于公元14世纪初期,被第一次纳入藏族历书。
时轮历:公元11世纪初,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时,大规模从印度翻译梵文佛经时,随着《时轮经》的传入,因为既是密宗无上瑜珈的修证方法,也是能推算日月食的历算,从而在藏族历算中占据优势。
时宪历:时宪历的日月食推算法起源于公元16世纪末的丹麦,公元17世纪中叶被清廷采用,经五世达赖喇嘛和康熙皇帝亲自推动,于公元18世纪初摘译为蒙文,随即转译成藏文。
18世纪中叶由雍和宫一位蒙古人为适应时轮历的运算习惯,简化和改编,传入甘肃东北部西藏,经甘肃马杨寺一位藏族僧人以藏文记译,成为了被通称为《马杨汉历要旨》的藏传时宪历的祖本。
19世纪中叶传播到甘肃南部和青海,1916年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太医钦绕罗布的主持下,西藏建立了医算院(门孜康),藏传时宪历经甘(肃)青(海)传入拉萨。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