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事 · 从租房开始
知道要来北京的的时候,内心是有排斥的,我对北京的印象就是高房价、快节奏、高消费。
高房价已经不言而喻了,我有个同事刚刚在国贸附近置换了一套102平米的小三室,九百多万。也有同事,一家五口挤在60平米的房间里,不过女主很善于空间利用,即使只有60平米也合理改造成了实用三居室,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温馨的。
快节奏是我的自我感受,偶尔也会有悠悠然的既视感,比如逛园子逛逛胡同逛后海的时候,尤其是春暖花开的午后,三五成群溜达在小胡同里,说笑吃喝间,也把日子过成了诗。但是大多数时候感知的还是快节奏,这种节奏总是时时的在催人奋进,就好像刚从地铁里出来,就能感受到在这座城市里的万千可能和满腔希望。
高消费其实对我来说主要体现在吃上,我大多数时候都是吃食堂的,以前没有食堂的时候,中午在外面三俩同事动辄就是二百左右。至于穿,我感觉越是发达的城市,因为渠道多选择多,所以反而在穿衣上没有那么大的开销。比如在上海,有很多外贸店,很多衣服虽然不是大牌,但也兼具质感和时尚感与一体。在这一点上,我倒是经常羡慕小李子同学。
老朋友们都知道,我的老东家就在北京,我当年在北京经历崴脚、拄拐杖上班逛园子的事情,在北京满打满算也待过半年多了。虽然待了半年多,但对这座城市其实并没有更多的认识。可能更多的就是:
北京冬天的风又大又寒,裹着羽绒服,一百多斤的我都感觉要被刮跑了。如果我再来点精神,不戴帽子,大清早在天安门广场、北海晃一圈,头疼就开始发作。北京的风是真的大,每当我迎风走着,都忍不住要落泪,并不是我伤感,而是我的沙眼作祟,生理性落泪。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呼呼的北风敲打在窗户上,刮过树木房舍,发出呜呜呜的鸣叫声,然而我再也不是从前的小女孩了,听到这样的声音总是忍不住躲进被子里,瑟瑟发抖,而是坦然的窝在床上听着一场盛大的风乐表演,乐滋滋的听着音乐看着书。不过,也正因为北京的大风,在雾霾重重的冬天,也能有看到蓝天的机会,其实也挺好的,对不对?
距离启程的日期越来越近,反而有了从容和释怀,无论如何,收拾行装,该出发了。
一个崭新的阶段,说来就来。
我拉着一大只行李箱,一个被朋友们嘲笑可以将自己装进去旅行的行李箱,坐上前往北京的动车。一路上,忽然有种要重新开始生活的错觉,包括在当下那段时间在情感上的挫败,连同还没有任何回暖气象的天气都被我抛在了脑后,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是很飒。如果可以用一首歌可以表达心情的话,那此刻便是:
来北京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住宿问题,刚来的当天晚上,把行李箱往酒店的房间一放,饭都没顾上吃,就直接奔五百米外的几个中介找房子了。
我实在是贪心,不愿意在上下班路上耽搁太久时间,于是只好在公司周边找房子。
说来也是奇怪,前几年,我总是想住在距离公司有三十分钟中以内车程的地方,这种念想就仿佛是一种魔咒,我曾经看过的房子,无论租的还是买的,都距离公司有两公里以上。如今,倒不是很想去太远的地方,最好是过了马路就是家,每天晃晃晃晃悠悠的回家,烧饭、看书、写字,倒是欣喜如今的进步。内心恬淡,无欲无求,接受生活的好,当不好的事情发生,也很快能够安抚内心保持宁静,是一种静谧的力量,是冬日在积蓄能量,是种子在等待萌芽。把头低下来的时候是坦然的,昂起头的时候,嗯,也是自信的,洒脱的。
说来也是幸运,在酒店住了五天后,中介就帮我找到了一居室的房子。一居室,有厨房、卫生间,月租6200元。就在公司对面,每当我站在21楼打印室,透过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就能看到租住小屋的窗户,心里就有说不出的亲密感,我总算是要与北京这座城市再次建立一种更近距离的感情,而这都得益于我要在这里开始工作、生活,我要与这座城市拥有一些共同的记忆。
房东是位50后的叔叔,初次看房的当晚,我们是通过电话联系的。他听说我从陕西来,跟我聊起自己在甘肃当兵的事情,在他乡遇到“西北人”也是欣喜的。他介绍着自己和阿姨的工作情况,聊起自己当时购房的初衷,简单谈了合同的基本条款,并邀请我们第二天晚上一起用晚餐。让人无法拒绝的热情。就像我几年前第一次来北京,托着大行李在地铁里,北京小哥看到了我的吃力,便主动帮我拖行李。怎么说呢,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给予的力量,这股力量是互助的、接纳的、友善的。
房子格局还是好的,只是十几年前的房子了,显得有些旧也有些乱。不过我看中的却是因为它闹中取静,房间虽然不大,但收拾一下也能够温馨舒适。如果有朋友来北京,我还可以略表女主的好客之谊。我现在虽多喜安静,但偶尔的欢闹场面,以及围着一锅热汤的各种笑脸,也是我所喜欢的温馨。如此,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木色的理由,木色的地板、木色的餐桌、木色的餐勺,一些深色的有质感的碟碗,还有木色的筷子,木色是温暖的颜色,是淡然的颜色,也是家的颜色。是出发时的心之所系的满心欢喜,也是归来后去除风尘仆仆的踏实知足。
就在我要定下这个房子的时候,之前联络过的其他中介也给我来了电话,说同小区有一居室的房子,因为租客要回老家,眼下要转租,问我要不要看看。于是我顺便去瞧了瞧,房子确实是好的,独立卧室、宽敞的客厅、开放式的厨房,红木的地板,想必住在里面内心也一定会跟着亮堂起来。
相比而言,因为是转租房,没有中介费,7000元/月,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在我几乎要倒戈这套房子的时候,租客说他们要等到4月份才能搬,这下只能落空了,因为我并不想在酒店住上一个月。酒店的感觉是无论如何也拼凑不出一个家字的,再温馨的酒店,总是伴着旅人的行色匆忙,大概也有咨询时期在酒店办公+住宿一站式的体验,所以内心里的感受总是更容易焕发出这样介意的感情。
心里有些失落,我也是见过大海的人,我知道但凡见过大海后,就很难再对那些江河流水一心一意死心塌地了。但是怎么说呢,人生总是有遗憾的,不是吗?比如租不到自己喜欢的房子,遇不到自己喜欢的人,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景志向……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日子总是还要过下去的。就算遇到了喜欢,那也是因为一些能够说的清道的明的致命吸引力,然而长久的相处还是要靠性情和人性最低处的接纳,然后就是信任、互助、共同成长。
如此想着,对于房子这件事情也就不再那么执拗。如果格局还好,那便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来收拾,可不要小看自己的改造能力喔,温馨、舒适、实用,也是可以实现的。
这样想着,也就当下决断,签了那个6200的房子。
按照我的意思,就简单一些,大家坐在一起勾兑一下合同条款,达成共识,签了合同了事。
然而房东叔叔很好客,定了玉林烤鸭,一定让我们晚上一起吃个饭。
一同吃饭的还有他们之前接触过中介的两个女孩。还有我带的一位朋友。
看起来,做生意能做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PS:但是没走完过一个完整的流程,是不足以评价一个人的,或者说一个身上的某些特性。故事总是有转折的,此处如果是伏笔也好。但我仍然想要在这个时候保留一些当下的美好。因为,不好的事情总要发生,它们不是互相替代的,更像是衍生品。因为你得到了美好,浅尝一些曲折也就无谓纠结了。
接下来就要发挥女主的清洁整理能力了。手忙脚乱的日子才真正开始。
下班后,到超市采购棉被、褥子、四件套、锅碗瓢盆、沙发椅子垫、各种打扫卫生的工具等等。我喜欢这种感觉,每次换房子,就好像要重塑一次自我,亲手挑选家具用品,杯子四件套宜家台灯,毛巾抽纸牙刷牙膏牙杯洗发水沐浴露香皂,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姜醋茶,抱枕坐垫镜子各种小物件。
心里设想的必买品简直太多了,以至于我已经忘记了自己这枚搬运工的能力,当我只身一人站在路边,身边还躺着一行各种物件时内心便焦灼起来,开车的大哥倒是幽默,专门挑了小面包仿佛未卜先知了我的诉求。
回家先是把家里整体卫生打扫了一遍,又开始对家居重新做了摆设布局。把小桌子搬到床边,放好镜子,化妆品全部整体的摆列。稍微大一点的桌子搬到射灯下,放上电脑,一些书籍,台灯,黑夜里,也就有了心之所栖。厨房的物件一应安排妥当,卫生间的玻璃台上也摆满了洗漱用品。铺好床,暖暖软软的被子,好看的花色,柔软的想要立马裹在里面睡个饱觉。
一切收拾妥当,这才满意的洗澡洗衣,躺在床上看着书,听着歌。
住进房子好几天了,我基本都没怎么出过门,除非是一些必要的应酬。看着空空的房子按照我的心意慢慢被填满,心里便开始踏实,起码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我都要在这几十平米的小屋里度过,可能会迎来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时刻,可能只是我今年的一些小小目标计划。
楼下就是一所学校,从窗户可以直接看到校园的操场,每当我下班回家拉开窗帘,就能看到孩子们在操场踢球玩闹的场景,他们穿着校服,年轻、阳光,是崭新的,是朝气的,是让人羡慕的。
操场的旁边有一小片树木,冬天的时候,每天都显得颓败的样子,不过,再过一段日子,春天就要来了,很快,就又会是生机盎然的画面,冬的蛰伏,春的吐露,好的景象才要刚刚开始的吧。
有时候推开窗,也会听到虫鸣鸟叫声,叽叽喳喳的吵闹着,也会在萧瑟的雾霾天让人惦念起夏的翠绿和生机。
然而,晚上等一切都褪去喧嚣,我躺在床上,总是忍不住想,我真的来北京了吗?
回想工作这几年一来,一共租住过三套房子,有过一些辛苦,但更多的却还是欣喜。租房住的日子,是发现自己挖掘自己释放自己,收获了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过好生活的自信。
嗯,知足而踏实,满足而安静。
爽咧的清晨、热闹的午后、静谧的夜晚,楼下的一两株玉兰盛开的容颜总是清清幽幽的样子,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白色的花瓣,粉红色的花蕊里还夹杂着一顶鹅黄,素静淡雅里添加了些许暖意,圣洁却不失亲近,让我忽然想到一位叫玉兰的朋友。
你还好吗?
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