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生产的粤菜可行吗?

“炳胜”称得上是广州饮食界的头号招牌,素有“吃粤菜,到炳胜”的说法。这个创立于1996年的餐饮公司,如今发展为旗下共有“炳胜品味”、“炳胜公馆”、“炳胜私厨”、“禅意茶素”、“金矿食唱”、“小炳胜”、“炳胜大排档”等7大子品牌的庞大餐饮集团。

其中,炳胜公馆与炳胜私厨都被米其林指南评为一星级餐厅,须知全广州也不过8家而已;此外,炳胜品味和禅意茶素也获得“餐盘奖”推荐。米其林进驻广州,炳胜集团无疑是最大赢家。


如今规模庞大的炳胜集团,起步时却只是家位于海印区的大排档,后来发展为如今的“炳胜品味”总店。“炳胜”之名,得自已故创始人卢润炳之名,他与自己的妹夫曹嗣标合伙创业。后者是如今炳胜集团的董事长,弟弟曹嗣全则接过卢润炳的枪,担任行政总厨。

曹嗣标

曹嗣标虽不通厨艺,文化程度也不高,却是个很有远见的餐饮管理人。他崇信标准化生产,还前往日本丰田工厂学习成功经验。炳胜的一切菜品,都经过特定的评测与精密的称量,烹调基于科学测算而非经验积累,可说是一种“反匠人精神”。

其实曹嗣标最初也同绝大多数的广东餐饮人一样,笃信粤菜无法实现标准化;但随着分店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厨师资源难以为继,加之远赴日本的学习经历,他最终还是毅然决定开设中央厨房,走上标准化生产流程的探索之路。

所有食材在中央厨房根据绝对精准的配比,加工为半成品,运送至其它分店,顾客下单后再加工成菜。为了防止厨师出走后带走机密配方,所有工作任务都经过严格的拆分与限定,确保每名厨师只能掌握一小部分的生产工艺。

可想而知,“炳胜”的实验工作,势必招来无数批判与争议。有人认为中央厨房直接拉低了品质,无权代表广州这座美食之都;也有人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积极探索,值得支持。

但无论周遭声音如何,“炳胜”仍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道路,也逐渐得到认可。无论市场上对于其品质有何批评之声,都无法否认,“炳胜”已然是商业价值最高的广州餐饮品牌之一,是名片般的存在。


炳胜旗下诸多子品牌中,“炳胜品味”定位于大众市场,是主线品牌;“小炳胜”与“炳胜大排档”更加轻快,吸引年轻人用户群;“炳胜公馆”与“炳胜私厨”则面向高端市场,从环境、服务到食物品质都更加细致,于是也顺利获得米其林星级认可。

至今我试过“品味”、“公馆”、“私厨”三家门店,炳胜品味的定位比较明晰,但“公馆”同“私厨”的具体差异在哪儿,一时间还真说不上来。据“炳胜”自己的说法,炳胜私厨力求提供私密性更佳的体验,所以主要都是包房,氛围更安静一些。

这两家里我还是稍稍偏向炳胜公馆一些,或许是因为菜品的特性更易提炼,能抓得到餐厅希望通过食物来表达的理念与风格吧。


炳胜公馆的装修尤其给人以深刻印象,方走入大门,就被走廊里的高大上风格所惊到。之前去过不少好餐厅,比这更富丽堂皇的也不是没有,但唯有炳胜公馆独树一帜——说是新楼盘的样板房、或者拍婚纱照的影楼都有人信,偏偏就是不像饭店……

走进正式吃饭的大厅,尽管从屋顶飞流直下的水晶吊灯依然很浮夸,但毕竟回到了正常餐厅的环境里。炳胜公馆装潢虽夸张,食物仍是比较传统风格的粤菜。价格虽比寻常餐厅为高,但比那些位于五星级酒店里的高端粤菜馆仍便宜不少,比较符合广州人“抵食夹大件”的饮食偏好。


粤式招牌烧味拼盘

炳胜的创始人卢润炳是烧腊师傅出身,早在80年代便已在海印开烧腊档,人称“烧鹅炳”——可以说,炳胜的原点,便是烧腊。炳胜做大做强后,烧腊依然是克敌制胜的看家菜式,不可不尝。

在炳胜公馆,可选两种烧腊拼盘,差别在于一者以烤乳猪为主,另一者以烧鹅为主——这根本就是鱼与熊掌之争嘛!纠结再三,我还是忍痛割乳猪,选择了炳胜独创的名菜“灌汤烧鹅”

广东人自信广式烧鹅要优于北京烤鸭,因为“肉都有味”。传统烧鹅需在鹅的腹腔涂抹上配制复杂的腌料,烤制后风味渗入肌理,令其美味不逊外皮。炳胜则在此基础上,直接将汤汁灌入鹅腹,味道能扩散得更均匀,也利于保障鹅肉的嫩度,不致发干发柴。

四种烧腊中,竟同时出现两种叉烧,皆是炳胜独创的招牌菜色,尤其黑叉烧更是驰名。这黑色并非烤得漆黑的焦糖,而是炳胜独家研发出的特调酱油,据说用到三种酱油及多种香料。黑叉烧的主旨是通过加强咸味来中和甜味,吃来有些像是酱肉。

脆皮叉烧的历史更久,由卢润炳所创,是炳胜的看家菜之一。是在传统叉烧外裹上面包糠与砂糖,充分吸收叉烧释出的油脂,烤干后形成香脆油润的外壳。这种外脆里嫩的质地,是对传统蜜汁叉烧外层焦糖的强化,不过因为五花腩的油脂被尽数保留,吃来会比较腻。

烧肉虽不及烧鹅与叉烧来得有说头,品质亦相当不错,外皮金黄香脆,猪肉也香嫩多汁。但这肥瘦相间的烧肉同两种肥叉组成拼盘,吃多了确实太油腻了些,还是适合更多人一起分享。

冷水猪肚

这道外观朴素的猪肚,看起来真不像是公馆会主打的菜色,但确实如此。事实上,冷水猪肚与脆皮叉烧大抵是炳胜最早期的招牌菜色,在2001年的广州美食节上便已获得“名牌美食”大奖,可说是炳胜走向辉煌的里程碑。

人们都说粤菜的精髓在于火候,做猪肚尤其困难,需达到生与熟之间的临界点,少一分则又腥又韧,多一分则过老发紧。猪肚浸煮至恰到好处的熟度,捞出后迅速用冷水激,令口感更脆弹爽口。

只要搞定了火候的问题,把原材料料理好了,余后的调味便容易得多。只消摆上花生与葱丝,以酱油调味,最后淋上一勺热花生油即可。这冷水猪肚可说是大道至简,以最简洁的工序和配料,呈现了粤菜“点石成金”的魔术。

公馆虾饺皇

来粤菜馆喝茶,总不能免俗地点上一笼虾饺。虾饺虽小,每个环节却都不可马虎。如今大酒楼爱用整只大虾入馅,既华丽又能卖出好价钱,其实除了虾以外,猪肉品质同样不可忽视。至于澄粉皮的捏制与蒸制技术,当然也直接决定了出品的成败。

敢叫作“虾饺皇”,更冠上“公馆”之名,足见炳胜公馆还是对自家的虾饺相当有自信的。确实虾肉够新鲜,技术也扎实,没有太多可挑剔之处,但总觉得缺了些特色,不够惊艳——或许是我期望值太高吧……

金橙酥皮蛋挞

我所期望的“特色”,其实就是或者品质能超凡脱俗,或者予以恰到好处的创新改良。这道蛋挞显然比虾饺更令人惊喜。

往蛋液中掺入柠檬汁,并凝结成布丁或挞馅,本是西点常用的技术。参考“法式柠檬挞”来制作“广式香橙蛋挞”,当然也没有任何问题。橙汁的酸甜香气能消解蛋奶馅与酥皮的甜腻,更加清新爽口。


“炳胜”作为广州本地粤菜品牌的龙头老大,通过积极推进中央厨房与标准化等先进的饮食生产模式,有效降低了厨师人才资源上投入高、稳定性低、个体差异大的弊端,从而令中餐也能实现简单复制和快速扩张,取得商业成功。

关于“中餐能否标准化”的议题,人们始终争论不休。其实更多时候,大家所讨论的并非同一个维度的问题。商人关心的是“能否实现标准化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食客关心的是“标准化之后,是否会降低食物品质?”

现实情况是,标准化生产目前暂无法带来完全等同于手工烹调的水准。于是处在供方与买方之间的厨师,则同时担起了满足双方诉求的执行者,与协调双方矛盾的调停人的角色。厨师的命题,成了“如何尽可能调试出适合标准化生产的最佳配方?”

更迭日益快速、追求效率的商业社会中,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逐渐取代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方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口碑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餐饮行业的容错率比过去更低,一家餐馆的下限比上限更重要。高水平厨师的培养速度,渐渐追不上飞速扩大的市场需求,标准化的意义正在于填补这一沟壑。

寻求商业扩展的大型餐饮集团,可利用强大的资本与厨师力量,积极开发探索,尽可能缩小标准化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差距,消费者也能享受到高性价比与稳定的品质;专精于食物品质的餐馆,则秉持匠人精神,继续钻研烹调技术,纵使规模较小,依然能凭借更优秀的食物吸引到忠实拥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