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老友。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小时候就知道青铜关。那时没通公路,大姑在达仁象元,姑父在那儿教书。姑父提前一个月写信来,想让祖母去他们那儿小住,约好时间,父亲送她到青铜关,姑父在那儿等着,再下小河,上仁河。
我不想祖母去,可这事儿我管不了,看着祖母走了,直抹眼泪。第二天晚上父亲才回来,说在青铜关歇了一夜。问父亲那条路怎么走的,父亲说了好多地名,比如樊家冲,黑沟,坑子,祖师殿,月西沟,等等。
天天盼祖母回来,晚上不肯关门地盼着,几个月后的一个黄昏祖母回来了,我冲进屋里,从墙洞把小小的糖精瓶儿拿出来递给她,我已经藏了很久了,觉得那是世上最好的东西……一晃多年过去了,很多次经过青铜关,只是在车上,少了亲近的机会。
不过,有几位老友,身上背着青铜关的水土,却是另外一种贴切的亲近。
高中毕业后,下过两回窑子,一回在铜川,一回在山西,然后去商州做过皮匠花匠,有一回坐车,忘了是从镇安到商州,还是从西安到商州,同座一个人,叫张峰。青铜关的张峰,那时,还有点玉树临风。
下车了,就去张峰家捧着腊猪蹄啃,仰起脑袋一杯酒。那时我自号野山酒徒,还嫌不够,得刻个印章显摆。
没过几年,我到武汉,和张峰断了联系。时间一晃再晃,晃进二十一世纪,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是西安的号码,那边一张口说话,许多活蹦乱跳的名字,最后还是喊出来,哎呀,张峰。他调到西安了。
往来西安,总要见个面。
前年,叔父浓丹突然去世,我去西安送葬。火车上,张峰问我啥时到,我说清晨五点,不用接。
等我下车,他站在出口处,很薄的晨光打在脸上,神情落寞,有点像烙印。
去年腊月在镇安见了一面,饭毕,他回家陪父亲,他父亲卧床不起。他拍了一张照片发过来,父子俩都是孩子一般的笑。
张峰闲时写了张家坪旧事:外爷的胡琴拉得好,外婆的歌子唱的靓,几个过门儿下来,外婆高亢的嗓音就刺穿了云霄,惊得竹林里的憨鸟“扑啦啦”一群一群向河对岸的山林里飞。
一天写一点,贴在网上,我很喜欢看。
张峰他们喜欢叫樊明涛“瓜子”——他不爱说话。
我认得明涛比他早,那时明涛的小名儿叫“黑蛋子”。
明涛父亲给我教语文,写得一手好字,没有大毛笔,山上砍一条葛条回来,一头砸得茸茸的,蘸了墨写春联,写得端庄。六曾祖过世,对联刚写好,忽然想着得贴白对联啊,明涛他爸转身回屋,抓了一把麦麸撒在墨迹未干的字上,看着有点像白字,并且突起,好看。他教我们写作文,自己写“下水作文”,有一篇开头这样写:黑蛋子他妈叫我上街买洋芋种……他说,作文得开门见山。
明涛突然长大了,念完书去青铜关当干部,喜欢写文章。这样,我们有好多话说,那时还写信,我在信封上写了很多次青铜关。
那时他好像有点苦闷,没对象,天天得去搞计划生育工作,好在青铜关有山有水,闲时,坐在河边看人洗衣裳,或者走进林子里头看鸟,灵感很多,总有些落上纸上。一个人干不成两个人的事!他说,谈恋爱了。
明涛在青铜,干过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在天涯社区为当地一位重病的学生求助,惊动央视,终于,救人一命。
最近我问那个学生现在做啥?他说,在西安,买了房。虽说调走了,说起青铜关,脸上有神秘微笑,大约有些甜,还是甜的。
年逾七旬的父亲,有一天要去青铜关看一个人,说是当年修公路时认识的,下雨天他们下棋,好像总是有话说。又说,某一年,这个人去郧西回转,来过一次家里,卧谈深夜。我们劝父亲,这三四十年没见面……父亲说,屋总是在的!
于是去了,果然是人在屋也在,真有点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的感觉,当年孔武有力的两个小伙头子,如今白发,父亲玩了四五天回来,说不出的高兴。
只是最近,这位老先生的手机突然打不通了,他叫冯双成,就住在青铜关街上,哪位认识他,代问个好。
听人说,青铜关最初叫青藤关,因为当地一株巨大的青藤,顿时喜欢上这两个字,枝枝蔓蔓,恰似老友。

往期

别把前妻撕一丝不挂。

补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