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三】针匠

针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针是骨针,我国山推洞人的遗址中就出土过骨针。随后又产生了木针、竹针、象牙针和铜针,最终出现了金属针。在秦汉时代,古代人用金属针缝衣服。在古埃及的废墟中有人曾经发现过石针的踪迹,罗马时代用铁针和铜针。现在用的钢针,人们认为由中国人最早发明。

那么,古人怎么制作出那么细小的缝衣针呢?难道真的是像李白遇到的那个老婆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把铁条一点点地磨成针吗?这也实在是太不可靠了。

针不是用铁杵磨出来的,而是用铁丝做出来的。专门做针的人就是针匠。旧时的针匠都是手工制针,明代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古人如何制针。

《天工开物》记载的抽线琢针

针一般有三种,最细、最短的是小针;稍微粗点、长点的是大针;还有一种更粗更长、用来缝被子和蚊帐的,叫行针——这三种针都称作缝衣针。

针匠做针的时候,把有细密小眼的钢模板固定住,让铁丝穿过小眼,一头用钳子夹住,使劲儿拉细。开始一两公分,很好拉,但随着铁丝越拉越长,从几米到几十、上百米,就越来越费力了。

拉细的铁丝,针匠用剪子“咔嚓”“咔嚓”绞出不同的小节,再用小锉子,把铁丝一端锉成一个小尖。锉的时候,针匠左手食指和拇指捏住铁丝灵活地旋转;锉好针尖,再用精致的小铁锤,把另一头敲扁;敲扁之后,针匠左手捏针,右手提转子,点一滴清油,提起转子挨到针屁股上,随着“呼呼”声起落,一个针眼就转好了。

转针眼是最难的。钻好针眼,还须把毛边的针屁股锉光滑。和锉针尖一样,针匠一根一根地锉。

打磨好针尖、针眼,处理好针屁股,没有刚度,还不叫针,只能是半成品,还需要锻烧。半成品要放药水里浸泡了,按照小针、大针、行针一小包一小包地包缠好,用砂罐装起来,放在专门的煤炭灶里锻烧一段时间。时间一到,针要出炉,针匠便用长镊子从灶里夹出红彤彤的砂罐,倒入旁边盛满水的大锅里。只见火星飞溅,像天女散花,锅里“嗤嗤”地冒着白烟,很是壮观。随即,针匠从锅里选一根出来,用力一掰,“咔嚓”一声就断了——这就是淬火。淬火到位,针脆,就好;如果不脆,这一罐针就完蛋了。

淬火后,有了刚度的针还很黑,要磨。将几人才能围抱的树一分为二,做成一个案板,纵放一排针,撒上一些铁砂子,将手掌覆盖在针上,一来二往,把针磨得透亮。长年累月,那个树面被磨出深深的沟槽,针匠的手掌也裂口纵横,像老槐树的皮。

这就是手工针匠制针的过程。后来有了机器洋针,彻底颠覆了手工制针,所以手工制针如今早已成为历史,手工针匠更是难觅踪影。

(0)

相关推荐

  • 排寒排病气八针

    ​四正位 开四关针效果好: 排寒八针 特色排病气疗法:  0.25*40的针,双合谷双太冲平刺进针,针尖指向穴位即可,脐部四正位(先坎后离   左右随便)进针点不在脐壁,而是在肚脐旁开0.5寸的范围内 ...

  • 患者静脉输液后皮下淤青怎么办?这 9 大方法值得尝试

    大家在临床中肯定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今天静脉穿刺很成功,拔针时也嘱咐患者按压 5 分钟,不要揉压,保护好血管. 可当你第二天给该患者输液时,针眼周围已是一片淤青,顿时头上三条黑线,又要另外找血管了 ...

  • 留置针渗液怎么办?试试这几招,管用!

    案例回顾 先看看网友的求助: 前几天遇到一个情况:患者肘部静脉留置针回血非常好,推着也顺畅,患者主诉无痛. 但输一段时间发现贴膜湿了,接头处连接完好,应该是从针眼外渗的,患者老年男性,非常不好留针,这 ...

  • 三高降压针

    男右女左第一针,用一寸半针,两针(右边的针尖必须比左边高一点)扎右边曲池,第二针用三根针字(中间的针高一点)扎右边太冲,第三针用两根针(右边针尖高一点)扎合谷穴 女性扎上面方法扎左边

  • 谈谈我这些年来在书店买的一包针灸针,及后面自学中医针灸和艾灸的经历

     轻口味故事 |真实灵异源头 有些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转文请注明:来自公众号 轻口味故事 By:丑小丫乖巧 我学针灸看的第一本书是,针灸临床取穴图解. 它是我父亲1973年有病在昌黎住院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三】纳鞋底

    现在好多人对纳鞋底这项手工活儿已是很陌生了,市面上卖的布鞋也大多是橡胶底.皮底的,纯手工制作的布鞋底已经不多见了.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人们大多穿布鞋,纳鞋底这项活计广泛流传于民间,那专门为人家纳鞋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九】手拉车夫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手拉车是我国南方拉运物资的一种工具,它体积较小.构造简单.操作简便.行动方便,人们拉货运物常要用到它.那时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如家里要添置一辆手拉车也需要一些钱但也不经常使用,平时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八】织草帽

    草帽一般是用水草.席草.麦秸.竹篾等物编织的帽子,帽檐比较宽.草帽可用来遮雨遮阳.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织草帽成为农家农闲的一项主要副业,因此也成了农村妇女的一个行当. 当时各地都有个麻帽社,麻帽社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七】照相师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我国没有普及使用数码相机,人们拍照都要去照相馆拍摄,拍照的师傅称为照相师或摄影师. 那时候,生活条件差,人们没有照相机,逢年过节时一家人到照相馆里照张"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六】木偶戏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五】制作鞭炮

    鞭炮,又名爆竹,有的地方称为炮仗.中国人有个传统习俗,逢年过节都要燃放鞭炮,一方面显得喜庆,另一方面认为可以驱邪.人们除了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和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也要燃放爆竹以示庆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四】捏塑

    捏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山东菏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入济南后,经李俊兴等老艺人的传承,逐渐形成了济南捏塑的独特风格. 捏塑,亦称面塑,俗称"捏江米人",是以糯米粉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二】爆米花匠

    "嘭"的一声响后,白花花的爆米花冒着热气,从黑色袋子里倒出来,香飘四溢--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头巷尾常见的崩爆米花情景.随着时代变迁,这种传统的爆米花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街头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三】说书

    说书,又称讲书.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过去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方言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说书这个行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尚未普及收音机和电视,夜里没有什么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