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错别字不放的背后,大家想表达什么?
事情是酱婶的,林同志前几天念错了个字,昨天道歉了。本来呢,念错字,朋友圈里一片祥和的开涮和讽刺;道歉信一出,朋友圈出现了分化。
有人觉得林校长知耻近乎勇,值得赞赏;有人觉得其态度敷衍,面目可憎。
我觉得呢,如果就单单为了这一个读音,揪住林同志一辈子,确实没必要,调侃调侃也就罢了。北大那些让人仰止的先贤们,纵然学富五车术贯中西,但是来自五湖四海,讲课的时候也未必不因为方言闹笑话。胡适生在江苏长在安徽,辜鸿铭祖籍福建生长在南洋,鲁迅是浙江人,陈独秀是安徽人。。。脑补一下他们说国语的情景吧。即使他们在生活中有各种瑕疵,也是瑕不掩瑜,被当做名流轶事而已;学术著作、格言警句,伴随着他们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代代相传。
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揪住林同志的这次错误不放呢?因为大家是在:
指!桑!骂!槐!啊!
就好比我们骂中国足球队。这个球队堕落已经三十年了,大家早看明白了:球队成绩差,根子在中国足协;中国足协能力差,根子在体育总局。但是总局是个大衙门,不好随便骂的;于是每次中国足球队出了糗,大家一哄而上的群殴一顿,实际上是在发泄对体育总局(及其所代表的体制)的不满。
这样解释是不是就清楚了呢?
要批判的,不是错字,而是林同志格外强调的: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信心、勇气和行动,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不是焦虑与质疑,当年的五四,热血青年们何来勇气走上街头呢?如果不是焦虑与质疑,当年的北平,北大先贤们何来信心为“德先生”“赛先生”鼓与呼呢?如果不是焦虑与质疑,当年的中国,革命先烈们何来抛头颅洒热血的行动救亡图存呢?焦虑与质疑,难道不是当年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吗?不焦虑、不质疑,怕是难有深刻的思考;没有深刻的思考就没有努力的探索;没有努力的探索就没有充实的收获;没有充实的收获哪儿来的信心和勇气呢?
要批判的,不是错字,而是大学精神的衰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民众对于所有大学共同的期盼。这种期盼,日益成为一种虚幻的想象,渐行渐远。
我们期盼的,是一个对于庙堂不卑不亢的大学;是一个对于江湖有情有义的大学;是一个对于社会有所担当的大学;是一个对于人类有所贡献的大学。
而现在的大学,对于官僚体制的攀附、对于政界的依赖,从林同志讲话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也许,这是目前国内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所中学、任何一所小学甚至幼儿园领导讲话的时候,都必须要遵循的套路。但,谁让你是北大呢?那个以叛逆著称的北大?那个被钦定为旗帜的北大?
我们不是想看着大学培养出一群刺儿头,只是不希望出来的都是奴隶。
同理。前一阵对于中兴的关注,是对于中国芯片产业的关注,是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关注,是对中国整个高科技行业的关注,更是对于中国政府如何利用行政手段建立行业产业链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对市场规律的把握、没有对消费者的尊重、没有对民营企业和资本的平等,只靠行政命令和政府投资,只会养活一批寻租者而已。
话说回来,为什么大家要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呢?好像很不厚道的样子。有意见,可以直接提出来嘛。党说过,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党还说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原因很简单,不让骂+不敢骂。虽然小学课本里告诉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治国之道;但是混社会,“道路以目”才是生存法则,“指桑骂槐”才是斗争技巧。言者无罪的结果就是不需要犯罪也能坐牢;百花齐放的结果就是昙花一现辣手摧花。
林同志不必喊冤,作为杰出代表,为组织挡箭,义不容辞。
PS:道歉信里说发言稿是其亲自撰写的。能在文章里写出自己都不认识的字,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