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风靡全国的“五子棋”,在中国竟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
五子棋作为一款老少皆宜的游戏,曾经风靡全国大中小学,当时课堂内外,随处可见那一张纸,画一个棋盘,两支铅笔加一块橡皮就开始下五子棋的学生们。笔者高中时,甚至还有专门卖棋盘本的,当时一册好好的作业本,不出一个月就满篇是格子以及铅笔留下的“OOXX”印记了。
相信这样的本子大家都不会陌生
不过,经常玩五子棋的你可能不知道,这项游戏在中国有着很久远的历史,最远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关于“五子棋”的起源,有传说是在尧舜时期,一个关于舜如何发明五子棋最后屌丝逆袭的故事传播非常广。
上古时代,五帝之一舜帝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舜的父亲很快又娶了一个妻子,为舜找了个继母。没两年,舜的继母生了一个男孩,。也就是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
舜的继母两面三刀,她对舜非常不好,只溺爱自己生的象。舜的继母一心奢望象能够升官发财,她听说丹朱王子喜好石子棋,就请老师来教象石子棋。可是象桀骜不驯,没几天就把老师给气跑了。
舜则是个好学的孩子,他靠着老师教象石子棋的只言片语,便自己学会了石子棋,并经常一个人摆弄石子棋。
有一天晚上,舜坐在床头,看着窗外星光灿烂的夜空。此时天上最亮的5个星星连成一线。舜经常听村中的老人说,五星连珠是吉祥的征兆。
舜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微笑,他转身走到棋盘前,很随意地在棋盘上拿起石子摆弄。舜左摆右摆,突然眼前一亮,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说:“五星连珠连五子!”
舜的大笑和喊声将弟弟象从睡梦中吵醒,舜把刚才见到的五星连珠及自己摆出的五子连珠告诉象。象摇了摇头说:“哥哥你又没学过石子棋,你怎么会五子连珠呢?我不信!”
于是舜便邀请象跟他一起玩石子琪,宣布规则说一人执白石子一人执黑石子,看谁先用5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谁就是胜者。没一会儿,象就连揄三盘。
这一年,王子丹朱在京城大摆石子棋擂台,很多人不服气与丹朱对弈,但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人能胜过王子丹朱。
舜因为在本地玩石子棋玩得非常好,他被伙伴们推到了擂台上。舜与王子丹朱大战了很久,仍是难分胜负,王子丹朱急得面红耳赤,但他就是无法胜过舜。
舜见天色渐晚,他便建议王子丹朱说换个玩法,也就是开始玩五子连珠的游戏。
丹朱以为很简单,于是连下了三局都输了,最后一局虽然摸出门道,但是下满了棋格仍然未分胜负。
这下引起了王子丹朱的兴趣,他当场宣布石子棋擂台赛结束。丹朱将舜接进王宫,让舜陪他继续玩起了石子连五的游戏。
舜经常在王宫与丹朱下棋,他的聪明被尧帝相中,没过几年,尧帝就将女儿嫁给舜,他还将王位也传给了舜。自从舜做了帝王,他便将石子连五的石头棋推广到了民间。
当然,以上说的这些完全是民间传说,并没有实质上的记载,其实在“尧造围棋”之前,民间就已经开始流行五子连珠的游戏了。
还原古代孩子对弈场景的《童弈图》
中国人讲“琴棋书画”,可见下棋这种需要智慧的游戏,在古人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喜爱的。而说到棋,我们所熟知的有围棋、象棋。军旗、跳棋等等......当然,还有五子棋。
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记载与围棋多有重合,因为在古代,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有“女娲造人,伏羲作棋”一说,《增山海经》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
又《新唐书·李泌传》中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宋代,人们将棋盘上的线道谓之“秤”,线道间谓之“方”即“格”《博弈论》中道:“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之间,即指此棋也。”
李善注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日:“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见,五子棋颇有渊源。亦有传说,五子棋最初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后渐渐演变成围棋并在炎黄子孙后代中遍及开来。
在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诸类竞技棋种中,五子棋是颇为别致的一种。这一源于古老中国的传统棋艺,不似围棋、象棋的拼杀鏖战剑戟铿锵,不闻金鼓不见硝烟,不以争地吃子论成败,讲究的是温良恭谦外圆内方,但若无相当的城府与机智却又难操胜券。其“守之以仁,行之以义,秩之以礼,明之以智”的棋理。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有人将五子棋称为“连五子”、“连珠”的,可能是源于《汉书》中的“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相传,宋代有一个叫赵师秀的人与叫司马光的人相约下五子棋,司马光有急事未能赴约,使赵师秀坐立不安;由此,赵师秀留下了一首名诗《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由此可见,五子棋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影响厂泛,人们对它也是十分喜好的。
《宋史》中有记载“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这其中就阐述了五子棋的棋道与棋理。
宋《清商曲辞·读曲歌·三十四》中说道:
“计约黄昏后,人断犹未来。
闻欢开方局,已复将谁期。”
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五子棋的痴迷程度。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发明五子连珠的过程中,肯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四子连珠、六子连珠的尝试过程后,最后才确定为五子连珠。
下五子棋时要有一定的方法,古人曾论述过关于围棋的奇正之法:
法中变化商莫测;五子之交如水势,圜势避高而趋下。战不过攻守,法不过奇正,奇正之法:往复循环,不竭如江海,无穷如天地。
古代的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相同,纵横各17道。五子棋大约随围棋一起在我国南北朝时先后传人朝鲜、日本等国。
有一种说法,商朝被周武王灭后,中国文化史上有著作传世的第一位思想家箕子,因不能承受殷商被灭的痛苦,偷偷回到自己的封地箕,并向东逃到古朝鲜。
为了克服语言障碍,箕子起初让族人用连五子游戏与古朝鲜人进行交流,后逐渐相融,并传之中国的礼义、农耕、养蚕、织作,将中原文明传入到了古朝鲜的同时,连五子这种游戏也传播到了朝鲜。
到了1592年(中国明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日本文禄元年)日本战国末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出兵侵略朝鲜,一度打到平壤附近,把朝鲜的姑娘抓到宫中做宫女。这些朝鲜来的宫女,闲下来时就只好用玩连五子打发想家的烦恼。后来连五子被进出皇宫的商人带回家乡,这种有趣的“朝鲜五目”游戏在孩子们和衙役、官员间传播,逐渐为日本大众所喜爱。
不过,这仍然是传说。但据日本史料文献介绍,中国古代的五子棋确实是经由高丽,于1688至1704年的日本元禄时代传到日本的。
唐代《弈棋仕女图》
五子棋在日本有很多称谓,如“五石”、“五目碰”、“格五”、“五法”、“五联”、“京棋”。日本明治32年(公元1899年),经过公开征名,正式确定“连珠”这一名称,取意于“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这种游戏后来在日本也的确流行,一些规则上也进行过改良。据说日本明治33年(1900)、34年,万朝报社社长黑岩泪香(1862~1920)先生是位狂热的连珠爱好者,他召集了当时的高手们进行商议,做出了黑方“三三禁手”、走则判负、白方自由走的规定,并且把珠形分为桂、间、连的21种定式,并以“连珠棋”的名称进行发表,同时还决定了段位的分段办法,给棋手追加段位称号。就这样,连珠棋作为面向成年人的竞技迅速地发展起来。
1916年规定,黑方不许走“长连”;1918年规定,黑方不许走“四、三、三”;1931年规定,黑方不许走“双四”,并规定将19×19的围棋盘改为15×15的连珠专用棋盘。直线交叉为225个点,中心点称“天元”点,靠近四角的四个点称“小星”。此后,五子棋传人欧洲并迅速风靡全欧。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使五子棋这一简单的游戏复杂化、规范化。
1988年8月8日,国际连珠联盟(RIF)由日本、俄罗斯、瑞典、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爱沙尼亚、法国、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等9个成员国在瑞典宣告创立,我国也于1996年正式加入国际连珠联盟。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平常下五子棋的时候也都没有怎么遵守规定,还是怎么有意思怎么来。不说了,笔者要去下棋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关于我: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本订阅号避免调侃式的历史,用客观的态度说清历史。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欢迎大家留言谈合作事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