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雪山的魅力——岗什卡雪峰攀登
——————————————————————————
阅读更多游记图文,请“阳光户外”添加关注。
——————————————————————————
雪山的魅力——岗什卡雪峰攀登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小木屋正前方,C1营地的下方山崖
能望见一片厚厚的积雪冰川
那已经是四季覆雪结冰区域了
想想七月酷暑踏步冰雪该是怎样的冰爽体验
左侧的雪峰随着云雾的消散逐渐露出了真容
洁白,优雅,静谧,安然
雪山,虽无一丝绿色,却能给人最震撼的感觉
让人过目不忘久久怀恋
右侧的雪峰与小木屋隔着一条沟
根据资料知道,顶峰海拔4780米左右
此刻还是全身披雪银装素裹
山尖的大雪坡下一定是闪亮的冰层
盛夏时刻,该是怎样的亮骚惹眼
我们就这样站在小木屋前
看着左右前后云卷云舒
雪山,时而露头时而躲藏
高天画卷变幻无穷如诗如梦
终于,在一阵云雾过后
岗什卡第一次露出了它高傲的头颅
洁白圆润,平和安详
实际上,那是多少人望而却步之处
也是多少人只闻其名而不曾窥其真容的神山圣地
天空已经完全露出了它的本色蓝
目标在前,心中充满了敬仰和冲动
收拾行装准备继续前行
向着主峰方向的C1营地进发
四千米以上重装徒步是艰难的
也是对体能、毅力、承受力、高反等的考验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选择的是一天到达4650米的C1营地
事实证明这样的一日大强度高海拔攀登还是存在缺陷的
有一人自大本营起步后即高反头疼
行进不足一公里后确认不再前往C1营地
而是选择退回到大本营扎营休息
而其他的人在通往C1的行程中攀爬也异常艰难
几乎是十来步就要停下来休息喘息
以至于最后到达C1营地后,几乎全体人员出现高反症状
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其中唯一的女性杨杨几乎在营地睡了一天半
面对大美雪山营地连张照片也没出来拍
而其他人都是在C1营地睡了一夜后高反症状才有所缓解
才能进行第二天的登顶冲刺
整个行进中,看似山坡裸露着岩石,雪不厚
其实,随便哪个坑坑洼洼积雪都会超过一两米
重装行进中,身体自重再加上背包的重量
常常让人陷进雪窝不能自拔
只好爬着跪着甚至翻滚着向前向旁边挪腾出来
这让大家无奈又及其耗费体力
而由于体重和负重因素,俺掉进雪窝的机会总是比其他人多了很多
我们尽可能寻找坡度稍大积雪偏少的地方行进
但这些碎石坡又增加了下滑的麻烦
常常是迈一步退半步,左右迂回,之字形前行
绕开一些雪窝,增加了很多路程
回首大本营,成为远处的风景
爬上这个雪坡,距离C1营地还有三公里左右
珍贵已经高反的有点支持不住了
好在天气逐渐晴朗,能见度可视性很好
尽可放心前行,每个人都在其他人的视线里
路遇俩年轻的大学生,他们一早从西宁赶到山下
轻装爬山,一口气爬到4500米左右然后返回
轻松,活力,朝气,看着他们心中感慨:年轻真好
浓云散去,风光尽露
虽然攀爬艰辛,但心情大悦
美景可抵食物,可抵劲力
可调动人的每一个细胞
使之开心快乐,充满希望
看似平坦,也似乎不远
其中的艰难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
铁牛发挥了英雄主义风格
背负了俩人的装备
一路三步一停五步一站
这是共同爬山以来看见他最艰难的一次
而此刻,珍贵几乎已经被高反压垮了
他叮嘱我们:你们爬,我要走不动了就下去扎营
其实,此刻他就已经拿定主意要下撤了
这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能够认清自己适可而止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事实证明,后段积雪完全覆盖后的攀爬才是此行最艰难的
连铁牛都一直嚷着要就地扎营
不是因为坡度太陡无法扎营,他可能早就就地扎营了
沿着山坡左右环绕着捡雪少的地方攀登
看见镜头再累也要表现的美好
身后的风景,精彩纷呈
铁牛近景,全副武装
为他的无私奉献与帮助点赞
坐在山上,累得不愿多动
镜头环绕四扫,拍哪哪美
目标在前方,还要继续跋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同一景点,不同时刻和焦点
所表现出的形色是不同的
各有各的风采和特质
都能让人感叹和美的享受
岗什卡雪峰就在眼前
看似其貌不扬平实无华
却隐藏着冰雪暗沟风云变幻
成为多少人曾经的梦魇
换个角度,云天一色,云卷云舒
其实,在雪山,云也是山的一部分
缺少了云雾的演绎和缠绕
这天地将会失色很多
这样巨石遍布裸露翻滚的石坡是相对好爬的
只要小心碰磕,出路并且拔高快
是普遍性登山中驴友们喜欢的路线
雪山,加上这妖娆的云朵和湛蓝的天空
咋看咋美咋拍咋漂亮
走过许多地方
攀登过许多山峰
唯有雪山的魅力是丝毫不曾减灭的
对雪山的青睐与向往是不曾磨灭的
那份透彻灵魂的洁白、灵动、飘逸、静谧
无不魂牵梦绕着登临者的梦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