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原增长论
行业规模见顶,但优秀房企中短期业绩不会见顶!
文|潘永堂
过去,房地产经常上演“行情大于能力”!
行业周期波动,累加城市周期波动,导致一家房企“外在规模与内在能力”并不成正比例关系。
房企大了,并非抵抗风险能力就大了
这些年,大中型房企“陷入危机”比比皆是。
反过来,房企规模不大,能力就不强?答案也未必!
就在最近一份由《证券市场周刊》与北京贝塔咨询中心联合推出的2020年度A+H股130多个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老潘看到一家房企外在规模与内部能力的巨大“剪刀差”!
对象是东原地产的母公司迪马股份。
2019年总资产排名行业67位,但综合实力加权后位列上市房企29名高位。“规模”67名减去“能力”29名,足足有38名的差距!
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老潘第一观感是短期来说,房企规模与综合能力是可以错位的。
因为新的战略体系能力释放有一个“传导周期”,往往是2、3年才会见效,所以规模与能力的“剪刀差”也是正常的,但从中长期来,企业规模量级与综合能力是正向匹配的。
尤其在2018年之后,房地产进入“弱周期、中低增速”发展之后,一家企业的真实增速,越来越取决于房企的综合能力体系。
道理很简单,行业全局的好行情,资金的持续灌水楼市,高杠杆高负债的打鸡血模式……这些外生的“刺激”环境越来越少了。
回到主角东原地产上来,这是一家“中而强”的房企,也是一家“战略有持续,负债有克制、产品有腔调、服务有特色”且女掌门掌舵的优雅房企。
老潘很喜欢这家房企,经常串门、访谈,交流,5、6年跟踪观察下来,发现东原地产,在综合能力和很多专项能力有着独特的竞争力。今天老潘也尝试去盘点下这家“中而强”房企的6大发展观。
首先,企业发展面前永远面临不同的路径选择!
A企业是加财务杠杆,提升周转效率,而后牺牲利润中短期换来千亿规模,但风险也一路飙升;
B企业恪守财务安全,打磨好产品,强调高周转,并做高利润,规模适度。
对这两种打法,东原会选择B企业路径。
因为东原认为规模增长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放大杠杆是生死风险问题,东原更愿意选择安全前提下稳健增长。
而过去一些喊出冲千亿、2000亿的房企,通过放杠杆激进增长,各种经营风险也在累加上涨,彼时,如果内部管理能力跟不上,现金流失控,企业就会陷入破产风险。
其次,对于很多人认为可以“先做大后做强”,但东原并不这样认为。
事实上,房企一旦习惯于了依靠放杠杆、好行情快速做大的速度快感,往往在企业管理内功等慢功夫就会疏于修炼,一旦行业进入调整和下行期,房企很难“向内求生”。”
同样,一家房企给你送来快速做大规模的秘籍,我开放给东原一些项目10%的股权,东原你也开放一些项目的10%股权给我,这样双方规模就做大了。对此,东原的选择是NO!核心因为这样的规模水分太大了,对企业而言也意义不大。
其三,未来怎么走?尤其行业2020年规模逐步见顶后,东原怎么办?
对此,东原的答案是“行业规模见顶,并不等同于企业规模见顶”。
东原的判断是东原还在“半山腰”,希望2020年后东原业绩保持30%到50%增速。
这个速度,是能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也是不掉队的速度!
问题也来了,凭什么行业高位下行,东原还设计30%到50%的增速?
对此,东原跨界对标发现这样的行业与优秀企业比比皆是。
这样的案例,东原看到很多!
而在地产航道,东原也相信,未来房企也进入“典型能力”驱动的发展新阶段,尤其“调减了超额负债、去掉了周期波动”后,由企业自身经营效率决定的净资产回报率,这是企业最底层的增长能力。
长期主义是东原所强调的!
在东原看来,一个企业长期主义,可持续性发展的秘诀就是善于布局第二曲线,即如何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找准第二曲线。
对东原所在的迪马股份而言,有趣的是,可能是第三条曲线的问题。
与恒大刚刚既造房子又造车不同的是,迪马股份早就实现了造车又造房!
迪马股份,起家就是“专用特种车”制造商,1997赶上银行业大爆发,迪马股份开始做特种车,推出第一代防弹运钞车,并在2002年成功上市,目前已经近20年成为中国防弹运钞特种车领域的冠军,但这个行业蛋糕不大,即使到2019年,作为龙头的迪马防弹运钞系列产品收入3.6亿元。
其次,迪马股份旗下的东原地产早在2004年就诞生了,一路深耕城市、产品为王,2019年进入行业45强。截至2019年,东原地产销售540.8亿,成为继专用特种车之后的成功“第二曲线”。
但在地产开发一路成长过程中,围绕地产相关产业公司也在陆续开花,2003年成立东原物业公司;2008年成立商业公司;2009年成立绿泰(建筑)公司;2017年成立原聚场和原美术馆;2019年,迪马股份旗下继地产之后,又开启了一个创新板块即“迪马产发”! 这个名义上位第三曲线,将围绕养老大健康、文体娱乐、产业拓展、集成应用四大领域展开,而且迪马产发战略意义非凡。
第一,迪马产发承担在迪马继特种车行业、地产行业之后第三曲线的探索布局的使命;
第二,迪马产发是地产和工业孵化协同性业务的平台。
显然,迪马股份开启了一二三曲线的战略承接和延续,以此可持续发展。
如果“中期”是住宅冲规模,高质量增长,长期是“一二三曲线”可持续发展;那么东原地产的投资,则是当下战略的重中之重!
第一类是快周转型土地,真正快周转项目利润率能做到8%到10%已经很好,凡是所有人争的基本上都不是高利润项目,但这类土储胜在现金流回正快。
第二类是粮仓型土地,这是用来跨越楼市周期波动的土储,虽然这类土储短期内会牺牲现金流,但长期利润和后续现金流会不错,这种粮仓土储一般选择在城市发展方向、货地比在3.5以上;
第三类是品牌型的土储。能够更好体现品牌价值的、可实现区域高售价的改善型项目。
第四类是资产经营型项目。
东原的增长是系统的,而全产品力是业绩高增长的前提和重要驱动。
杭州 东原·九章赋实景图
上海 东原·印柒雅实景图
同时,站在C端客户维度,客户并不会把它们分开来单独看,比如单独看你硬件能力如何,再单独看你社区服务如何?客户不会这样看,对客户来说,看三者的整体体验,浑然一体且各个体验好,就是全产品力!
事实上,东原掌舵人罗韶颖也强调:“2020年之后,东原全产品力将整体继续上行!”
其二,东原产品进化力优秀,创新领先市场半步!
比创新更重要的是,保持好与市场、需求的合理距离!
比如相对市场发展,产品“领先一步是先烈,领先半步就刚刚好!”在这方面,东原的产品创新可圈可点。
第一,在行业还在做基础刚需为主的时候,东原已经开始谋划改善产品的前瞻推出,比如生了2个娃户型怎么设计?爷爷奶奶要来看孙子怎么办?
第二,在行业进入改善为主的时候,东原又把目光投向了社区服务。彼时,东原发现社区里被家庭最看重的孩子竟然没有安全“玩耍启智”空间,于是,东原的独特IP童梦童享就领先行业诞生,打磨三年应运而生,而后被房企一路模仿,但东原童梦童享已更新到3.0版本,可谓一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昆明东原·璞阅童梦童享实景图
第三,在经历了改善崛起、社区服务优化之后,东原发现大都市邻里之间冷漠,人情冰冷,东原又针对性打造了原聚场,用心把失去的社区温暖找回来。同样,东原发现社区业主文化生活缺乏、精神追求单薄,东原就制定了Gallery 100计划,把最好的艺术带给大家!
武汉东原·阅境原·聚场实景图
其三,2020年,东原的产品力 “五个到”新标准。
什么是五个到?
即从好看到好用、从适幼到适老、从硬件到服务、从夯实到引领、从参差不齐到高均好。
这5点老潘看到后,倍感总结很到位,内涵丰富。
比如从好看到好用,东原就反对网红售楼处,提倡“所见即所得”的实景展示,而不是销售时高颜值的示范区、样板房,交房时又是另外一个降级降格的配置和感受。
又比如东原更关注好看之外,更关注产品背后的空间营造和生活创造。
所以,客户会发现,这些年东原的售楼处,不一定很炫,但却一定能真实展现了未来美好生活场景和美好体验,住的会非常服务。类似很多极具“好用”被东原产品标准化,比如东原就要求高层要有自身的“核心景观”、社区入口“中央水景”面积要大而美、回家动线不应该只是大门和大堂2个节点,而整体动线就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回家,就是逛公园!
所以,房企产品力,未来硬件都会趋同,但唯有服务、社区运营等软实力会难以模仿,基于此,东原的全产品力将成为独特竞争力,成为东原产品高去化、高溢价、企业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支撑。
关于负债这个事,需要辩证去看。
房企发展都在强调均好。
但老潘要提醒的是,均好并非所有的能力都是均好,更务实的做法是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战略下,企业各项能力应该是有所侧重和关键竞争力培育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保持各个专业口的提速提效、形成均好竞争力!
专注地产30强之变
地产总裁内参
努力为地产总裁提供“建设性、价值性”内容!
交流加老潘微信 dczcpyt
请注明公司城市姓名(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