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相续:见小梅
10.9日 安贞门见小梅。
占用了她中午休息时间,虽然我们好像许久都没见面了,上次疫情期间,小梅给我寄了100个口罩,然后,我们好像又许久不理对方了。
但,从来也没觉得陌生。
我总是在碰上事儿的时候,才迫切地想要找她聊天。
她是职场女强人,我是资深家庭主妇,因此,我们不聊工作,我们聊人生(好深刻)。
我们究竟聊了什么,好像都很深刻,又很琐碎,困扰我们的,还是那几个人,那么一两件事。
生活真的变了吗?
是的,常常有一些问题变得更严重了。
常常觉得又有一些槛过不去了。
“一程一程出发,一山一海升华”。
所以,去之前就想,这次不能再哭了,不然又浪费一顿美食。
结果,还是哭了,回来路上才想起还有鸡汤没喝完。
看起来,她多半是理性的,职场上的人没法不理性,不理性生存艰难,看起来,我也是理性的,至少是相对理性的,至少我看起来是平衡的。
但,我终究觉得,我们真正要达到的,不是理性的极致,而是情感的跨越。
这就是我们两个的共同之处。
我的朋友并不多,但个个是宝贝.
朋友是最不该迁就的一样内容,交朋友上,我很宠爱自己。
人到中年,你会发现,有很多话,是需要选择对象来说的,真正的安慰,其实不是设身处地告诉你该怎么做,因为别人的答案要变成你的答案,中间也许要跨越许多内容。
最好的安慰,是“我懂得你啊”。
是你还没有哭,她的眼睛已经红了;
是你看见她,就想起一些委屈的事情,想起一些自己一直在默默承担和消化的事情';
是你们也许不是经历一样的事情,却因为事情背后存在一样的理由,感到悲伤。
我因此觉得自己很富有。
毕竟有懂你的人,让你在倾诉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答案。
聊完以后,回家路上,我的脚步是轻快的。
早知道如此,我就不用去五台山吹风了,佛祖不会给我启示,朋友才会给启示。
记录这次对话,留下成长足迹:
01 旁观者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自负,表现出来就是:
“我如果当初不那样做的话,结果就会不一样......”
什么时候,我们才会真切告诉自己:
我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
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或早或晚.
我们都只是旁观者,我们只是承受者,我们甚至是结果的预见者,我们独独不是主导者.
想要当救世主的人,每一次复盘,都是一场折磨,仿佛动作优化,结果就会优化.
这是我们最大的自以为是,也是最坚实的捆绑.
站在终局看,一切都无能为力。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臣服”一切呢?
02 放手
我们终此一生,真正要学的是“放手”,把自己最在乎的、最珍视的,当作一场风.
风是自由的.
金庸先生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退去。”
这比“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碎”来得更有震撼力。
03 活着最大
不要美化逝去的人.
活着的人最大,活着才有机会,重新来过。
04 不要批评
不要干涉别人,包括孩子与老人,让她们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着.
要鼓励她们过自己的生活.
不要批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对。
05 抱歉 你的生命里有我!
要对孩子说:“抱歉,碰到了我这样的父母,无论我有怎样的缺点与局限,请你宽容接受,你也只能接受,这是你的命”.
要对父母说:“抱歉,你有我这样的孩子,无论我有怎样的缺点与局限,请你宽容接受,你只能接受,这是你的命.”
要对伴侣说:“抱歉,你有我这样的伴侣,无论我有怎样的缺点与局限,请你宽容接受,你只能接受,这是你的命”
要对她们说:“让我们互相担待.”
如此,我们才能平和相处,平和的前提是谦卑。
人在佛祖面前都谦卑,因为那代表智慧。
06 基因
人都有自己命中定数,基因遗传,你总会看见你亲人的某些言行,突然出现在你的身上,那一刻不要惊讶,不要沮丧,哪怕那曾是你最不喜欢的习气,要惊喜,你终于成了你家里的一份子,你有她们的基因,你回家了.
不存在鄙视链,尤其是亲人之间,因为你们是一样的。
受教育,长见识,闯世界,这些冲刷不掉你身体里本质的东西,但这些可以帮助你摆脱愚昧.
07 多样性
我们看这个世界,永远只有一个角度,那就是“我觉得”,多听听“别人觉得”,不是判断对错,而是帮你补充信息,帮你跨越门槛,帮你打开世界的万花筒.
去拥抱那些跟你不一样的人,去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去接受.
08 理性与感性
每个人都是理性和感性的混合体,感性让我们有人味,感性的东西让我们感受到“付出”、“拥有”、“纠缠”,“眼泪”和“欢笑”;
但理性只给了我们一样:“抽离”,
理性为感性保驾护航,有它,才有感性的轻盈,理性是救赎.
我们看别人的问题易理性,自己碰到事情易感性,这都是正常的,也因此,我们需要别人,孤独是可怕的.
理性不只是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了对方。因为在理性的世界里,我们的反脆弱性变得强大,这减少了许多内耗,我们可以变得眼光更通达,更长远,也更容易有支撑力.
09 相互力
爱是相互的,恨也是,真心也是。
10 要爱自己
舍己为人之前,先关照自己,不爱自己的人,对她人也很难真正好,我们的最大优点在于同理心,同理心首先在自己身上养成。
菜根谭: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厚;
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
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一致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