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铁军,大唐军魂

【安西都护府】

公元640年,大将侯君集灭高昌,设安西都护府。此后唐朝先后征服西突厥,翦灭西域诸国,并在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遂有安西四镇,统辖天山南北。公元702年设北庭大都护府,统辖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下辖十六个羁縻州。自此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以天山为界,以安西都护府为主,分治西域南北。公元753年前后,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势力范围最盛时,称安西大都护府,辖西域全境、中亚大部,西至波斯、咸海,安西都护府驻地位于龟兹镇。

大唐全盛疆域图

【威震西域】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对于安西军的规模,《旧唐书· 地理志》记载,“安西都护府镇戍兵二万四千人”,但这只是正规编制的安西军精锐。除都护府外,唐朝还在西域普遍设置了军、镇、守捉、烽、戍等各级军事单位,各驻防单位拥有数十到数百不等的兵力,受安西都护府统辖调遣,因此,全盛时的安西军规模远不止两万四千人。不仅如此,大唐作为西域属国的宗主国,西域属国的军队也要听从都护府的调遣。虽然在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安西军确实不多,但却是一支可以震慑西域的强大武装力量。对于西域、中亚诸国而言,安西军可谓是神兵天将的存在,有着无上威严,因敬畏而投降的城邦部族不计其数。

安西军

【安西荣耀】

公元747年,高仙芝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仅用半日便攻占由吐蕃上万兵力防守的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吐蕃又在娑勒城聚集了十万军队,高仙芝在夜里挥军渡河,派李嗣业率军发起进攻,吐蕃军大败,摔死、溺死者十之八九。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攻占了小勃律国,此役之后,安西军在西域威名更盛。公元750年,高仙芝灭石国,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求救。高仙芝先发制人,率领一万余安西精锐和军两万余部族联军长途奔袭,翻过帕米尔高原,越过沙漠,深入七百余里,主动进攻大食,最后在怛罗斯河畔与大食军队遭遇。面对十数万阿拉伯军队,唐军临危不惧,甚至占据很大的优势,唐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战斗持续了五日,第五日傍晚,葛逻禄部族军突然反叛,从背后攻击唐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阿拉伯联军乘唐军发生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唐步兵。高仙芝受到阿拉伯与葛逻禄部两面夹击,无力支撑,遗憾败北。高仙芝和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收拢残部,向安西方向败退,最后只剩数千人生还。此役,阿拉伯联军伤亡七万余人,唐军伤亡一万五千余人,虽败犹荣。慑于唐军的强大,阿拉伯联军没有乘胜东进,大唐依旧掌控着西域。

怛罗斯之战

【内调平叛】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由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北方四镇叛军长驱直入,攻陷东京洛阳、西京长安,安西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先后被年老昏聩的玄宗下令处死,唐玄宗自己则怆惶出逃,南下四川。玄宗的儿子李亨在灵武继位之后,调集西北边军勤王平叛,守卫西域的安西、北庭节度使属下的边军也被大批调往内陆。西北边军的大批内调,对平定安史之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北的防御力量。吐蕃本就对西域和河西之地觊觎已久,趁着守军内调平叛之际,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并步步蚕食西域,西域与唐朝的联系中断,成为一块“飞地”。

安史之乱

【铁血军魂】

唐肃宗末年,郭子仪的侄子郭昕任安西四镇留后。郭昕守安西,李元忠守北庭,两个都护府和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不下。公元781年﹐郭昕与北庭节度使李元忠一起派使者到朝廷述职,终于取得了与唐朝廷的联系,而此时距安史之乱已过去十五年之久。唐德宗对其进行了嘉奖,任命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并且诏令四镇将士均按等级破格提拔七级。但是,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已经无力西顾,直到兴元元年(784年),安西大都护郭昕、北庭大都护李元忠仍在任上,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随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变得孤立无援。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北庭被吐蕃攻陷。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安西陷落。从安史之乱(755年)到安西最终陷落,以郭昕为首的大唐男儿困守西域五十余年,用生命捍卫了大唐的军魂和荣耀。“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写尽安西铁军的脊梁。

满城尽白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