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经方应用总结(五)
66、桂枝茯苓丸
【组成用法】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将五味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两次,饭前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方证】a.下腹痛、按压则痛甚,有包块。b.头痛昏晕、睡眠不良、烦躁、动悸。c.面红或紫红,舌质暗,或有紫点,脉涩。
67、桃核承气汤
【组成用法】桂枝、桃仁、大黄、生甘草、芒硝。
将除芒硝以外的四味药水煎两次取汁,混匀后分两份,每日服两次,服时将一半量芒硝放入药汁内,放火上稍沸腾,溶化后空腹服用,以泻下为度。
【方证】a.大黄证。b.少腹部固定性拘急疼痛,按之更甚。c.出血紫黑,易凝固结块。d.精神亢奋不安,如狂。e.面红、唇暗红、舌质暗红或紫,舌面干燥,脉沉涩。
68、抵当汤
【组成用法】大黄、桃仁、烫水蛭、虻虫。
四味药水煎后,温服,以泻下为度。
【方证】a.精神异常,狂躁不安。b.下腹部急满硬痛,按之腹中有硬块。c.大便秘结或下黑便,或身有黄疸,月经不调。d.舌质紫绛,脉沉结或沉涩。
69、下瘀血汤
【组成用法】大黄、桃仁、廑虫。
丸剂:研末,炼蜜为丸,日服一次,黄酒送服。汤剂:黄酒煎服,不能饮酒者,水煎服。每日一次。
【方证】a.少腹疼痛,腹中结块,按之有抵抗感而痛。b.腹胀腹满,大便干结。c.产后恶露不下或极少,少腹刺痛拒按,烦闷气粗。d.舌质暗有瘀点,脉沉结或沉涩。
70、大黄牡丹汤
【组成用法】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
四味药水煎后,取汁,放入芒硝,沸腾融尽芒硝,一次服下。
【方证】a.下腹肿痞疼痛,按之更甚。b.便秘,烦躁,身热有汗。c.舌质红而坚老,苔黄、脉紧、滑或迟。
71、大黄甘遂汤
【组成用法】大黄、甘遂。
先煎两味,阿胶另烊兑入,一次温服。
【方证】a.少腹满痛拒按,小便不利,大便秘结。b.下肢浮肿或手足心热,口不渴。c.舌质暗红,苔黄或白,脉沉滑有力小便微难。
72、理中丸(汤)
【组成用法】人参、干姜、炙甘草、麸炒白术。
制丸法:上四味,共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日二次,每次l丸。汤法:上四味,以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a.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b.畏寒喜温、精神委靡、口不干渴或旧干而不思饮。c.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7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麸炒白术、干姜、茯苓。
水煎服,一日三次。
【方证】a.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b.全身倦怠感,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c.腹泻或便溏。d.舌质淡或淡红,苔多白腻,或白滑,或根部厚腻。
74、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汤
【组成用法】茯苓、炙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
水煎取,分三次温服。
【方证】a.胸满咳嗽,遇冷更咳,咯吐清稀泡沫痰。b.舌苔白滑,舌质淡,脉沉弦。
75、桂枝人参汤
【组成用法】桂枝、炙甘草、生白术、人参、干姜。
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a.头痛、发热、汗出、恶风。b.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或心腹疼、心下悸、四肢倦怠、足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
76、干姜人参半夏丸
【组成用法】干姜、人参、姜半夏
【方证】呕吐不止,或恶心欲呕,吐物不臭或呈清水样,心下痞硬,纳呆,舌淡苔白滑。
【现代应用】妊娠恶阻、慢性胃炎、梅尼埃综合征、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等,以呕吐或恶心欲呕为主诉且病程较久者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77、四逆汤
【组成用法】黑顺片、干姜、炙甘草四。
先煎附子,再入余药,顿服或分两次温服。 以肢温厥回为度。慢性病也可煎三次,温服。
【方证】a.四肢厥逆,身体疼痛,精神委靡,二便清利,脉微欲绝属里虚寒甚者。b.汗、吐、下不当伤津损阳而造成的肢冷、疼痛、畏寒、喜睡、面色少华、舌淡暗、苔白腻、黑润或白滑而脉象呈沉、细、微、软等无神,或寸部空浮无力等症者。
78、真武汤
【组成用法】茯苓、麸炒白术、白芍、生姜、黑顺片。
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
【方证】a.头晕目眩,心悸,震颤,畏寒、浮肿或疼痛、麻痹,舌淡胖,苔白润,脉沉伏或微细无力者。b.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喜暖恶寒、下肢冷痛、下利或咳或呕吐,脉沉者。c.肢体痛痹失仁或痿跛不用而舌淡、苔白或苔黑而润、脉细小、精神倦怠者。
注:以上来源于网络,旨在弘扬中医文化,发扬国粹。仅供中医专业及爱好者研习,严禁自行使用。未经中医师辩证施方者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