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文苑 | 爱上丰城炒面

一锅滚烫的汤水,放入一把炒得金黄喷香的挂面,围坐一群热情的乡亲,传递一份浓浓的乡情……这就是我脑子里丰城炒面的印象。

丰城人对炒面情有独钟。拜年走节,首先端上的是一碗面,有的是白水煮挂面,有的则是汤水煮炒面。在一些村庄,每年各村各族的“冬至会”、“清明会”,炒面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外打拼求学的游子祭祖扫墓来了,外迁他乡的宗亲寻根问祖来了,不管男女,无论老幼,大家齐聚在祠堂里,围坐在八仙桌四向,吃上一碗喷香可口的炒面,说上几句土得掉渣的乡音俚语,所有漂泊的、疲惫的、孤独的心便全都随着热气腾腾的炒面融化了。吃的是炒面,流露的是难以割舍的乡愁,感受的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渊源。

丰城炒面是用手工挂面进行炒制,炒制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植物油。细长的挂面变得脆硬,断成寸许长短,植物油被挂面吸附进去,面条开始变硬泛黄,散发出独特的清香。这个时候炒面就做成了,收藏备用,随吃随煮,却也胜似其他贮存的快餐食品。

那天,一位身材单瘦、口齿木讷的后生找到我,自我介绍说他是做炒面的,打听能不能申请非遗项目。我问他,你做了多少年?后生说,从小就跟着外婆学,已经小二十年了。我又问,外婆是哪里学来的?他说,外婆是从她的祖父那里学来的,至于外婆的祖父从哪里学来的,他没问,也说不清。

全国通行的非遗项目认定标准,非遗项目需传承3代以上或至少100年的历史。听后生的说法,我相信他至少传承了三代以上,并且以我的认知,炒面在丰城的存续历史决不止100年。按照非遗项目的条件,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挖掘保护价值的非遗线索了。我有些后悔在此之前为什么没有关注到丰城炒面,也诧异于后生居然有如此敏锐的视角,要给这个传统手艺植入非遗的元素。

后生姓吴,曲江人。据他自己说,因为性格内向,读的书又不多,一直有些自卑。在开炒面作坊之前,他在曲江镇上做饺子皮卖,有时也包些饺子卖。后来,看到每村每户的乡亲都喜欢吃炒面,觉得手有些痒痒,便鼓起勇气,捡起从小跟外婆学到的炒挂面的手艺,和妻子一道,开起了一家专门加工和炒制挂面的手工作坊。

小吴的炒面作坊就在自己的家里。盛夏里的乡村颇有些燥热,但碧绿的田野和寂静的村庄,却让人内心感到宁静。走进小吴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屋里屋外收拾得一尘不染,用作加工炒面的作坊,各式工具收拾得整整齐齐。因为夏季不利保存,市场需求量也不大,小吴夫妇都是接到订单才干活,平时只少量加工一些,以补充市场上的空缺。真正的销售旺季是在中秋之后,那个时候,就几乎忙得没日没夜了。

小吴不善言辞,只有说到炒面的加工工艺和对市场的展望,才变得活跃而主动。他说,刚开始时,因为技艺不稳定,也不了解市场,所以加工量不是很大,而且完全靠手工炒制,最多的时候一天只能炒到两百斤,这已经是极限,而且人累得受不了。经过摸索,在对火候、温度、时间、颜色等关键环节完全掌握以后,他对自己更有信心。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完全靠手工炒制已经供不应求,小吴开始引进翻炒机器,他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要求厂家对机器进行改造,光改造费就多花了一万多元。现在,小吴已经能够精确把握炒制的温度、时间、颜色变化、加食用油的时机和比例,每次加工出来的炒面无论颜色、口感还是干燥程度,几乎完全一致。

技术稳定了,口碑好了,市场也慢慢打开了。现在,每年从小吴手上加工出来的炒面多达数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他的炒面。小吴却并不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他说,根扎得越深,树才能长得越高,抗灾害能力才能越强。所以,他想到了申报非遗项目,想到了做文化,想让传统的炒面变得有灵魂,有感觉,有味道。等到更多的人接受之后,他还会着手尝试更多更好的想法。“我不会做别的,我也不去想别的,这辈子只做炒面。虽然我笨,但我一定能把它做好!”小吴对丰城炒面的未来充满信心。

面条是长长短短的思念,汤水是浓浓淡淡的深情。在丰城28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用面条待客的习俗,而吃炒面更多集中在沿赣江两岸的城乡村庄。炒面的炮制工艺基本类似,但烹制方法则不尽相同。有鱼炒面,有肉炒面,有喜欢青菜萝卜的,有喜欢大蒜辣椒的。煮上一把炒面,加入喜欢的调料,口味轻的口味重的各取所需,却也尽可大快朵颐。

有时候,吃炒面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味蕾,抑或拨动一下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在独处的时候,聆听自己最真实的心声。

(0)

相关推荐

  • 5分钟打造一碗秘制蚝油炒面,关键就在这碗酱汁里

    夏天懒得做饭,就想整些方便简单的餐点,那这款豉油炒面一定能符合你的要求.用的材料也很简单,一把挂面,再加上冰箱里有的食材,只要把酱汁味道调好了,做出的炒面怎么都好吃! 蚝油炒面 用料: 挂面100g. ...

  • 快手荞麦炒面

    快手荞麦炒面的用料荞麦挂面 50克 植物油 少许原汁酱油 少许 蚝油 少许脆皮肠 3根 胡萝卜 少许葱花 少许 西生菜 少许快手荞麦炒面的做法 步骤1   准备全部食材,改刀备用. 步骤2   准备一 ...

  • 快手炒面,简单的挂面就可以搞定,晚上饿了再也不用宠幸路边摊了

    晚上饿了在路边摊吃的最多的就是炒面.一碗炒面配点酸汤,简直美完了,天气好的时候,晚上了还可以出去吃,像现在冬天比较冷或者是下雨天,饿了香吃炒面怎么办,也不想叫外卖.其实挺简单的,自己做一盘不就可以了, ...

  • 我在外婆家的童年记忆

    这是我外婆的老家,江南一个沿河的小村庄. 小时候,在这里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外婆有9个子女,我妈妈是老七.因此,表哥.表弟也多. 尽管表兄弟多,我依然是外婆最疼爱的人之一. 记得我10岁的时候, ...

  • 李文全随拍:如瀑布的乡愁,还有那年在村里的作坊陪老爹做挂面

    李文全随拍:如瀑布的乡愁,还有那年在村里的作坊陪老爹做挂面

  • 炒面没有太多讲究,一把挂面轻松解决,好吃不油,容易上手

    现在社会信息时代发达了,爱吃面早就已经不只是北方人民的爱好了,基本上全国各个地方的人民都比较喜欢吃面条这种美食,而且面条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尤其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面条粉丝都已经不再是汤面吃,而是习惯 ...

  • 丰城炉传斗首本

    丰城炉传斗首本

  • 煮挂面吃腻了吧,那就做一盘青椒鸡蛋炒面,又好吃又解馋

    拿出一包挂面,对着它直出神. 说实话吧,其实我是不太喜欢吃挂面的,记得曾经有很长一段日子,每天都是靠水煮挂面度过的. 为什么呀?因为挂面容易做呀,省时间呀,如果随手放进去一些儿菜,饭和菜就都有 ...

  • 江西丰城万氏村庄人口分布

    孙渡.三合村委会田垅排边万氏.约800人 河洲,新城区边,上.下万氏500人 杜市,茂枝村万家,约200人段潭,深湖村委会下坛组190人 三塘村委会山头组50人 荷湖,希望村委会扬湖200人 小港,北 ...

  • 文旅文苑 | 雷子龙:不被打扰

    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中写道: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少时的记忆里,故乡就是这样萧瑟的荒村,安详而静谧.村巷里是柴火,稻草,牛粪的味道.我们从小知道,那里有压迫,有剝削,有挣 ...

  • 文旅文苑 | 雷冲:君自筱塘来

    "你头上有白头发了--",同事熊姐惊呼,嚷着要帮我拔掉.我说,让它吧,顺其自然,到了它该长的时候.   不久前都还在为外婆.母亲满头的白头发而多愁善感.这么快,我就将变成她们的样子 ...

  • 文旅文苑 | 晓风寒:宁静的乡村

    山道上有来来往往的小四轮,跳上去捎上一程,可以走向村庄走向竹林,走向田野走向小桥,走向河流--   这时节是捕鸟的好日子,砍竹支网,傍晚时去罾网边,一定可以取到鹁鸪鸟.鹁鸪极活泼的,不小心着了道,便可 ...

  • 文旅文苑 | 雷子龙: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

    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 --读夏阳<丰城纪事> 雷子龙 经典的小说理论认为:小说就是写人物.写人物命运,通过人物形象来记录一个时代,表达一个时代.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文学手法也日益纷纭而多彩. ...

  • 文旅文苑 | 孙流航:儿时老屋

    屏幕有时显出古老庭院的画面,会让我想起儿时的老屋.屏幕上的影像,一闪即逝,而家乡老屋,图景古朴鲜活,泛现起来,让人思绪万千,陶醉迷恋.那是我童年的乐园,永永久久活在我的心田. 老屋马头墙的砖瓦房前,有 ...

  • 文旅文苑 | 晓风寒:秀才埠的早酒

    秋分过后是小雪,除了昼夜温差大,白日并无寒意,冬天菜园子丰盛."霜打青菜鲜又甜,下市辣椒味亦好."一季有一季特色,不管啥时节去秀才埠吃早酒,都能将胃安顿得熨熨贴贴.   秀市人拜年 ...

  • 文旅文苑 || 雷子龙:只有故土

    我在梦中飞.   身边有一些风,有时断时续的溟濛小雨.空气里充溢着潮湿的青草的味道.一片收割过后留下长长禾茬的田野在我的身下一闪而过了:又一片同样的田野一闪而过了:前面是起伏的丘陵,杂乱的灌木丛荊棘丛 ...

  • 文旅文苑 | 晓风寒:问道塔溪

    去塔溪,村民好奇,说那么陡,只剩下老的空房子,上去看什么.   到坪坑右分堎上,斜穿山路,须盘旋而上才抵达.早在1956年,四宜.西坊与升华三乡合并为希望乡(西坊之谐音),坪坑是乡址所在.2003年希 ...

  • 文旅文苑 | 夏阳:那些随世流转的光影与面孔

    岁末回到故乡,我习惯在村后的田野上坐上一阵.尤其是傍晚时分,守着夕阳在村庄的上空一寸寸黑下来,直至月亮落入怀里. 秋收后的田野,被农人拾掇得干干净净,犹如待嫁的姑娘.夕阳的余晖,在辽远如黛的玉华山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