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像可口可乐那样高认知度的爆款品牌,弄懂这三个法则就够了
今天迎来2021年最让国人兴奋的消息,全国疫情所有中高风险的地区全部清零了!
自从去年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先是对健康环境充满忧虑,随着疫情没完没了,之前还有消息称新冠病毒有可能成为长期疫情。现在看来国内的疫情是相对稳定了,所以人们担心的更多应该是生存问题了。
昨天跟一位姐姐聊起,她的先生之前是投资公司的财务总监,去年因为疫情公司很多海外投资款没法收回来,公司把大部分员工都解散了。
她先生失业一年多了,也没能找回职位跟薪酬与之前差不多的工作,现在只能接一些兼职的财务工作,连每月的房贷都只能调用积蓄来归还了。。
疫情带给我们最多的话题就是经济下滑,但其实偶尔去商场、食肆等地方看看,人潮还是那么多,今年春节在广州城内的商场各大食肆几乎每天都要排队等位,说明国人的消费力还是可以的。
而且随着新冠疫苗的逐步普及,疫情为我们带来的健康隐患还没有那么担忧。
真正让人担忧的还是全球疫情持续失控,所以今年想做进出口生意的朋友还是得谨慎一点。反观近年国潮风不断,我们怎么不考虑做一个自有的爆款品牌呢?
去年接触了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才发现很多私营企业主根本没有品牌意识,在他们看来,生产出来的产品好用、能卖出去或者能吸引大厂来找代工、贴牌,他们的业务链就能维持了。
但有意思的是,大多数是小型企业主都有听过可口可乐前CEO道格拉斯.达夫特的那句名言:“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厂房都被一把大火烧光,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它会让所有的厂房在废墟中拔地而起。”
其实作为企业主,老板们都知道或者听说过品牌的价值远远高于商品的。但同时很多老板在品牌咨询的时候,听到专业人士的系统分析,反应都是:“做品牌太难了!”
这两天看了作为首个获得最具权威英国D&AD黄铅笔奖的中国创意总监黄伟先生,他用自己二十多年广告创意、品牌营销的经验积累,写下的新书《认知锥》。
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系列如何以认知锥打选爆款品牌的策略,不仅让业内人士拍手称赞,行外人也能对品牌输出有了新的认知。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一起看看怎样打造入门级的爆款品牌吧:
01| 什么是品牌的认知资产呢?
著名广告人黄伟老师在新作《认知锥》里说过,“从0到1,认知是一切生意的起点。”
那什么是品牌认知权呢?
换句话说,说起某个品类,能让你脱口而出的名称就是品牌了。
品牌认知权为什么那么重要呢?下面让我们看看两个例子:
1、为了争夺品牌认知权,可口可乐曾在2011年向澳大利亚墨尔本联邦法院提出诉讼,状告百事公司旗下“百事可乐”、“佳得乐”、“纯果乐”的玻璃瓶馐仿造了可口可乐的设计,存在侵权和欺诈行为,要求索赔。
2、同时,在中国也有一场极为轰动的品牌官司,凉茶行业两大巨头王老吉和加多宝,争夺“红罐包装”的归属权。随着时间推移,“战场”逐渐扩大到对“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等广告语的争夺,旷日持久的官司耗去了双方六年光阴。
这些规模庞大的企业,为何要耗费大量资源去打一场只涉及字眼和包装的官司?
答案很明确,那就是为了争夺用户心中的“可认知资产”,即在公众心中某一品类已形成共识并且是“唯一认知”的那部分内容。
例如,当凉茶和红罐之间已经画上坚固的等号,当时加多宝将红罐调整成金罐,市场份额便迅速下滑了。金罐不等于凉茶,而且金罐既无品牌认知度,也没市场辨识度,自然很难让消费者埋单。
所以黄伟老师在《认知锥》里强调:“认知资产必然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品牌的地方,就有认知资产战争。”
如果企业选择避世独美,做个安静的“不争品牌”呢?众所周知,凉茶头部阵营是王老吉和加多宝,“不争阵营”是和其正、邓老、黄振龙、深晖、清酷、鸿福堂、徐其修等—很残酷,这一长串中一定有你没听说过的品牌。
“不争”就得从零打造品牌认知,可能消费者至今都未必听过,更别提成为该品类中消费者排序前两位的自然提及品牌了。
成为头部品牌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20%的品牌赚取了80%的利润也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据媒体估算,2019年苹果公司获得了全智能手机行业66%的利润。
可以说,苹果公司是靠强大的品牌认知和高品质走到了现在。由此可见,认知资产就是企业核心资产。
02| 如何打造一个高认知度的品牌呢?
“定位不是品牌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品牌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品牌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方。说得再直接些,就是将消费者的心智作为战场,打造品牌的目的就是要在战场上取得主导地位。”—《认知锥》
黄伟老师在《认知锥》书中还给出了两条关于打造品牌认知的公式:
1、产品满分+认知满分=打爆市场
2、认知锥=词汇锥+符号锥+体验锥
单看概念好像有点不容易理解,那简单来说:品牌传播的第一步是什么?就是顾客得能认出品牌。
打造爆款品牌的第一步就是改个好名字。
最近有些朋友想要注册新的品牌,我帮忙想了好几个,但是通过商标注册的网站查询就发现都被抢注了。
我们都知道好的名字能改变企业命运,而且名字简单、易记、形象的名字实在太易于传播了。
像百年品牌可口可乐,这个全球无人不知的品牌,原来当初也经历过改名的痛苦期。
据记载,在1928年,《泰晤士报》上曾公开悬赏征集一个叫“蝌蚪啃蜡”饮料的中文名。英文原名叫coca leaves-kola nuts,缩写成大名鼎鼎的Coca-Cola。coca leaves和kola nuts来源于配方古柯叶和可乐果,中间用短横杠衔接。
但是在中文语境中,“蝌蚪啃蜡”词汇完全看不出到底是个什么产品,而且毫无美感,甚至听起来还有点吓人,当时产品在华销量也相当惨淡。持续了两三年,负责拓展全球业务的Coca-Cola出口公司在《泰晤士报》悬赏征集中文名。
一位旅英学者蒋彝想出“可口可乐”四个字应征并最终拿走了奖金。“可口可乐”,简单的四个字,是中文译名里的巅峰之作。
用黄伟老师在《认知锥》书中的话来说:“可口可乐”之所以难得,皆因它不仅保持了英文的音节读法,而且体现了品牌核心概念“美味与快乐”,更重要的是,它简单明了,极易传播。它是Coca-Cola全球所有译名中,唯一一个在音译的基础上具有实际含义的名称,由此也成为广告界公认的最佳品牌中文译名。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直接命名了“可乐”这一饮料品类,就连20世纪Pepsi入华,也不得不被翻译成了“百事可乐”,因为国人早已习惯用“可乐”来称呼这类有甜味、含咖啡因但不含酒精的碳酸饮料。
由此可见,在品牌传播的领域里,好的名字不但价值万金,还能为企业带来无穷尽的商业价值,所以在打造品牌前,想个好名字好重要。
03| 品牌认知的更深一层意义是打造超强IP
马丁.林斯特龙曾说:“何以为品牌,不是公司自我认知,一定是社会与用户的共同认知和接收才能称之为品牌,否则只是一个商标而已。”
前面提到,黄伟老师给出关于品牌认知构建的公式是:
“认知锥=词汇锥+符号锥+体验锥”
他在定位的基础上把用户认知拆解成词汇锥、符号锥和体验锥。简单来说,要打造高认知度的品牌,必须用这“三锥”结合,把商品的定位词汇化、宣传词汇符号化、标识符号体验化。
只有三锥融合,让消费者从视觉、知觉和观感全面认识品牌,你所打造的品牌才能占据用户的认知,突围而出。
品牌形象IP化是近年非常流行的元素,喜茶成为年轻人最爱的茶饮,那个抬头张口喝茶的logo虽然设计简单,却深入人心,无论想效仿的人怎样做类似的logo,喜茶的忠实粉丝一看就会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经常喝的。
黄伟老师在《认知锥》书中给我举了一个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证明怎样打造的IP才符合认知锥三锥合一的标准呢?
他说,“IP是品牌的高级阶段,最适用于全新品牌或者品牌升级阶段。初创企业,如果想用IP思维打造品牌,那么一开始就必须想清楚,是走天猫型还是京东型。注意:符号与认知不统一的京东IP的用户教育成本会远远高于天猫IP。”
我们都知道天猫是淘宝商城的升级产物,猫在人们的认知里是高冷、挑剔的,正好符合天猫商城希望打造的“高端淘宝”的定位。
而且天猫的IP符号与企业命名的视听统一。一个猫头+名叫天猫,符合认知锥法则,在传播方面也简单易记易传播的。像小浣熊、三只松鼠、江小白、熊本熊都属于天猫型,符号与企业命名的高度统一。
但是像后面京东想把360buy商城升级为京东商城,却没有做到符合认知锥的要求。
京东IP的符号和企业命名并没有统一,企业名叫京东,IP形象却是只小狗,名字又叫JOY,这样的不统一极容易导致认知错位混乱、记不住。
所以从品牌效应看来,天猫的品牌价值还是远超于京东的。
结语:
“新国货品牌的诞生离不开快速建立用户认知。企业管理者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实现认知满分?《认知锥》给出了具体的方法论来帮助中国公司建立自己的品牌,实现 Made in Chian 的2.0.”—吴晓波
吴晓波老师给《认知锥》书写的推荐序,既高度概括了国内企业家的品牌认知发展需求,又总结了《认知锥》书中的精萃,不愧是业内高手啊。
新的一年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正式开始了,今年能否克服疫情的影响,把自己手上仅有的资源或产品打造成爆款呢?就看我们能不能做到“认知升级”了。
参考书目:《认知锥》
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