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以春天为名
投稿邮箱
和煦的阳光穿过林间钻进屋里,微风挑逗着枝叶摇曳生姿,好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倏忽,兴起抓一把春光,珍藏起来慢慢品味。于是,奔到门外,素面朝天正接太阳,张开五指横于双眸前,阳光透过指缝,晶莹透亮,暖洋洋的,很舒适。沐浴着春光,脑海浮现出春暖花开的万紫千红景象,心生惜春的意念。随即准备奔赴一场以春天为名的盛会。
轻轻远眺,树枝间成双成对的鸟在唱歌、嬉戏,好不热闹!冬天的萧条枯寂的色调已慢慢褪去,春姑娘早就化上碧妆悄无声息地登上了舞台。凑近,树枝上开始吐芽苞了,田埂上也冒出了许多彩色的小花,还有蜜蜂在花间忙碌着。路上偶尔经过一群人在聊天,身披春光,舌灿莲花,诉说着春天的计划和耕耘,怎一个美字了得。
生命于春天萌动,必须走出去看看。伸了一个懒腰,换上运动服,戴上麦草帽,扛着小锄头跳下了旱地。说实话,当时只想好好亲近亲近自然,用心感受春天的洗礼,没有具体的目标。
突然,跟在身后的侄女蹦到跟前,欢快地说:“二妈,我们去挖地菜吧!地菜饺子很好吃,这样就可以包好多地菜饺子!”我信口答应了。四岁半的女儿也起哄:“好哇,好哇!”站在空旷的田野上,目光在碧绿的草丛中搜寻,下意识眼花缭乱,竟辨不出来哪是地菜!
忽然,羞愧难当,“地菜”很熟悉的名词,儿时也经常接触,现在竟“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啊,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农村,竟到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地步。
一旁的侄女似乎看出了我的尴尬,迅速扯了一棵递到了我的面前,兴奋地说:“二妈,这就是地菜,我外婆以前经常带我去挖地菜。”我瞧了一下它的模样:叶子像蒲扇铺开,叶子上面似勺子或箭头,叶茎下面左右像镰刀齿。我对7岁半的侄女质疑,她随即和我分工:她找地菜,我挖地菜。她滴溜溜的小眼珠子转得可快了,一会扒开杂草,大喊:“二妈,这边,快点。”我顺着她指的方向,认真审视:地菜的叶子都是贴着地面的。我在地菜根部扬起锄头挖下去,侄女捡起地菜抖落泥土,放进袋子里。她很欢快,像小鸟一样一会飞到这一会飞到那,无论多小的地菜都逃不过她的法眼,而我挖都挖不赢!
女儿对我们的活动不感兴趣,她只是在不远处的田埂上跑来跑去,甚至从高高的斜坡上往下滑,一点都不惧怕,好像生来就熟悉这田野,弄得身上鞋上都是草渣子和泥土,还一直拍着小手欢呼:“妈妈,我在玩滑滑梯,好好玩呀!”侄女则在我身边一本正经地找地菜,还和我津津乐道她的有趣童年。不禁感叹:“春天真好!童年真好!”
我也想独立找找地菜,于是照着样子搜索,刚开始地菜在眼前却不自知。侄女跑过来说:“二妈,你可以闻气味。”果然,我拿起一棵地菜,寻它的背部嗅去,有一股舒服的青草香。我以为我掌握了,挖了一棵,还高兴来着,侄女大喊:“那个不是,颜色不对!”我仔细打量,果不其然,地菜的绿是纯正的柔绿,我刚才挖的是青绿,闻味道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看着侄女娴熟精巧的手法,不得不佩服,孩子的记忆力和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孩子不正和这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具有无限可能和可塑性?
侄女又跟我讲述了一种辨别的方法:地菜最中间会长出独立的杆子,最后会开一簇小米粒样的白色花。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这个呀!家乡有三月三用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地菜都是老,我竟不知道它最初的模样,真是贻笑大方!”
经过反复实践,终于能够独立行动了,可是锄头柄松了,侄女赶紧过来用方言跟我说把它放硬石头上上下颠几下就紧了。看她捡地菜捡得不亦乐乎,不免怀念自己嬉戏田间的岁月,拥抱大自然,拥抱春天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
伫立扫视四周,女儿在绵软嫩绿的草地上打滚,时不时扒开草叶,抓虫子,还一个人在自言自语。不一会奔跑在小花中,想抓住翩翩起舞的蝴蝶,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她蹑手蹑脚,扑倒了,站起来,又扑上去,还大叫:“好舒服的毯子呀!”
袋子里已装满地菜,正准备回去。我唤玩疯了的女儿,女儿却恋恋不舍地央求道:“妈妈,不要回去,我们就在这里玩好不好?”我正苦恼时,轰隆隆的声音响彻云霄,昂首望去,一辆飞机飞过,女儿兴高采烈地挥舞着臂膀喊:“妈妈、姐姐有飞机,你们快看!妈妈,我以后也要坐飞机,去看看神奇的天空。”
放下锄头,躺在田埂上,以蔚蓝的天空为被,碧绿柔软的大地为床,吮吸着春天的鼻息。春风拂面,真有母亲抚摸的感觉;青草的味道浸入鼻孔,沁人心脾;草舞鸟鸣声洗尽沉冬的寂寥,揭开生命成长的帷幕。夕阳下,一幅春光水墨画呈现眼前:远处高山绵亘,层林尽染;近处湖水瑟瑟,波光粼粼;枝间鸟群闹春,三五人群恣意品春。
一次以春天为名的踏青,说走就走,唤醒沉睡的心灵;我行我素,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活力四射,给生活增添色彩。
相关链接:
作者:孙静 濯港镇小学教师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推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