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法这几点太重要了,靠它打破固有思维,摆脱创作难题
书法中单个字的好坏很重要,但从一件著作的整体来说,欣赏作品时首先注意到的必然是作品整体的气势,字的摆放与组合--便是章法。好章法的作品如精神佳者,欣赏时能感觉到意气相通、琴瑟和鸣,忍不住地驻足不前、心追手摹、流连忘返。
当一个人拿起毛笔的一瞬间,就无法把章法等闲视之!相比较于楷书的静态,行草书是一种动态性书法,在谋篇布白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但自由并不代表任意聚墨成形……
王羲之指出:“夫欲书,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书谱》也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意前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这不难得出创作靠手随意运,笔随手转,翰不虚动,下笔有由”。书法圣贤再一次论证了章法对创作的重要性,它就是书法作品的“气质”、“灵魂”所在!
虽章法往往是最后需要考虑或者学习的要素,但也是实现一幅完整作品创作的必备条件。但许多书友很容易忽略,有了灵动的用笔,精巧的结字,却没字与字之间的前后照映,行与行之间的左右顾盼。章法的平庸来源于对章法规律的清晰度不够强,应用能力也弱,想章法写得好对症下药是重点,突破自然不在话下。
当前国展作品中常见章法规律含传统法、多体活款法、留空法、朱迹法、制作法、综合法等等。从书法章法的角度上看,可以说大是合,小是分;大是统一,小是变化。以大抱小,大整体中求变化,以小破大,于丰富中求得统一。而对于章法变化的处理,不外乎“变”与“不变”。“不变”在当代来说,似乎是个贬义词,名声甚糟,但它并非一无是处,如在基调确立、风格塑造上,它就功不可没。
“变”似乎千态万状,难以捉摸,其实也不过“渐变”和“突变”两种而已,与人在中年状态相仿。渐变与突变,主要依据变化程度及有无过渡加以划分。在章法中,渐变和突变也主要通过线条之粗细、曲直;字结构的欹侧、大小、错位;字间、行间距离的疏密;用墨的变化等方面体现出来。
线形之变
线条在粗细上的突然变化,即为线条粗细的突变。用笔的忽重忽轻,线条的忽粗忽细,线条粗细的渐变与突变的综合运用,大大丰富了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多变的线条犹如一双敏锐的“心灵捕手”,书法家的心境变化、情感起伏。
书法艺术强调“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妙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渐变式的曲直处理与突变式的曲直处理的综合运用,无疑使二者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使章法的构成更经得起推敲,更耐人寻味。
字结构之变
欹侧能破平直、生跌宕,“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是高明书家驾驭章法的要诀。包括单字的大小、错位形成的字组间的关系,极大程度丰富了章法。
字间距离的疏密
章法上的疏密是指字体在间隔距离上的聚散变化,在营造书法艺术的空间效果上,疏密是须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过度平和易步入平淡,导致生气不足;过度刺激易坠入粗野,导致格调卑俗。“不及”和“过之”,决定了渐变式的疏密处理和突变式的疏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