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职称评价过程的心理分析——行为主义

虹野:职称评价过程的心理分析——行为主义
昨天在群里和一些网友谈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内容,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现在的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流派,主要是通过对人的行为结果的影响,从而让人或者动物达到实验者或者家长(老师)所要求的效果。
比如,小孩子不听话,你就可以揍他,一直揍到他听话为止。当然也可以用奖励的办法,小孩子听话一次就给他喜欢吃的东西,时间长了小孩子就会按照家长或者教师喜欢的方式来做事。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人的动物属性上,研究是非常透彻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被世人所诟病,并逐渐的被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所取代。
上面两个例子,一个容易培养出顺从的孩子,后者容易培养出马屁精。所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使用取决于使用者的水平和能力。
由于行为主义在社会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中国,尽管 没有抽象出理论,但是应用却是非常非常广泛的。其主要表现就是“没有把人当做人”。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诟病的最大的因素。
话说我们的应试教育,可以说将行为主义理论用到了极致,不按照老师说的,老师就是批评你,挖苦你,直至你改变行为,如果不改变,那就对不起了,被淘汰了。至于为什么,这就不是老师考虑的问题了,我们的题海战术,就是行为主义理论的经典战术。说有效果,那是肯定的,但是没有把人当做人的问题也同样严重。
扯了这么多,回到题目,那就是说,不仅仅学生受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老师同样也跑不了。如,教学评价、科研评价、职称评价……
我们的教学主管领导们,可是不给老师们讲为什么要这样评价,总之就是这样评价了,“写论文”,一定要写,写的有奖励有职称,不写的没有奖励没有职称,还有惩罚,让你无法有尊严的生活,如此循环往复,一年又一年,写论文的成教授了,教书的穷逼了。行为主义理论有效果了,大家开始都写论文 ,为什么写论文?很简单,不写,人家评价低啊,没有尊严啊,没职称,没有银子啊……可是问题也来了,这就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又一个问题,不仅仅把人“物化”(毕竟其理论来自于动物生理学),而且对于刺激过度产生的后果没有预测性。所以在我们的各种评价下,总之领导们是让老师们写论文的目的指导下,教学完蛋了课教学质量完蛋了。现在领导们又想让老师们好好教书,怎么办呢?还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指导,那就是写论文的我奖励少了,这算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常用的技巧“塑造”,慢慢的写论文的不奖励了,教学的奖励,然后奖励越来越重,利用职称、评价等等,反正是不听话,就用各种评价“揍你”,直至行为顺从,目的就达到了。至于目的达到后会不会出新的问题,这个就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了,可能 领导们已经退休了。
这个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来分析现在的应试教育和职称改革。其核心依然是”物化“和”控制“。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虹野
变换不同的视角来看教育
生态的、管理的、权力的、利益的、道德的、公平的、发展的、功利的、结构的、博弈的、技术的、伦理的、发展的、学术的、实践的、统计的、实验的、政策的、对立的、合作的、系统的、原子的、初等的、高等的、混沌的、突变的……
微信号:hongye_edu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