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

八公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南市,是著名的文化胜地,汉文化重镇。八公山,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这儿曾集中了大量当时国内的一流知识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这里诞生的。八公山也是绿色健康食品--豆腐的发源地,公认淮南王刘安及八公为豆腐发明人。

位置境域

八公山,原称北山,因其所属诸山位于今寿县城北而得名,其主峰位于谢家集区唐山、山王两乡境内。因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学仙、炼丹于此,故后人又称北山为八公山。又有人以八公山单指肥陵山(又名五株山,地处寿县城北四里)。也就是说,八公山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专指肥陵山,广义泛指城北诸山。据光绪《凤台县志》记载,八公诸山"错峙一隅,周围百余里",南北绵延约25公里,东西约5公里,三面滨淮,一面滨淝。

八公山中,以肥陵山、紫金山、硖石山最为有名。

八公山脉属大别山余脉,地处淮北平原与大别山区的过渡地带,八公山脉横跨寿县、凤台县、长丰县和淮南市。大小山峰三百多座。寿县所辖:东南起淮南打石山东坡,与淮南市呈犬牙交错状;西、北至凤台县驴蹄山北麓。

八公山,最早称云条山、北山、楚山、肥陵山,西汉时改称八公山。

主要山峰

肥陵山,属寿县所辖,原建有淮南王刘安庙,其东南麓有淮南王刘安墓,清同治年间,吴坤曾在墓前立一碑碣,阴刻"淮南王刘安墓"六字;西南麓有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墓。

硖石山,为凤台县所辖,有东西硖石二山,二山分筑一城以防津要。东硖石山有北宋摩崖石刻,"硖石晴岚"为凤台八景之一。

涌泉山(雷窠山),为寿县所辖,其南麓有谢公祠(又名涌泉山房),明人为纪念东晋名将谢玄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所建,该祠在明末清初香火最盛,地方文人显达频频到此拜谒吟哦。

紫金山,明清以来称紫金山为车路山,又名紫荆山,位于谢家集区唐山乡,南距三王铺1.5公里,其西临石塘山,东接茨山,西南距寿县5公里,南望东淝河,北临淮河,巍峨险峻,怪石嶙峋,控扼古寿春,为历代兵家所屯守。相传淮南王刘安曾在紫金山宴客;五代南唐齐王景达等曾列寨十八于紫金山(即十八连珠寨);后周柴荣(周世宗)亦曾屯兵此山;"紫金叠翠"为古寿州八景之一。

八公山山地位于县城北约5华里,中隔淝河,长8.9公里,宽2公里,约17.8平方公里,面积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68%,海拔高度为20-241米,多为裸露的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风化物组成的石灰岩、白云岩,残积物和坡积物地貌,碎石与浅薄土组成顶脊部丘体,坡度20-25度。水土流失严重,多干旱缺水,丘麓多由石灰岩、紫色页岩及粘土等风化物堆积,紫红色土呈坡积特征。 八公山大小山峰五十余座。境内山峰分述:

八公山(肥陵山):县城西北2.5公里,海拔168.5米。《水经注·淝水》云:"八公山因八士而得名。"宋朝时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庙外有隐室、石井,现只有庙址,其它无存。属八公山支峰有:许家山,海拔168.5米。半截山,海拔116米。曹家山,海拔149米。老龟山,海拔133.3米。

四顶山:距县城4公里,海拔高218.2米。山上有奶奶庙(原名东岳祠、碧霞寺),东北坡有瑞泉、东岳祠。民国28年春毁于兵燹。每年三月十五日有庙会。登山向南可俯视寿春城,向西能凭览淮河与淮北平原。可开辟旅游业。

五株山:又名老母猪山(因突出的石头形状像猪而得名),在县城北约2公里,山南麓有玛瑙泉、大泉。泉水可制闻名遐迩的八公山豆腐。

白鹤山:亦名老庙台,海拔241.2米,为八公山系最高峰,山上多岩溶现象。

凤凰山:在县城北2.5公里,海拔143.2米。东、南、西三方系石灰石,北部系紫砂页岩。著名的珍珠泉即在此山东南麓(属寿阳八景之一)。

龟山:因山形如龟得名,距县城4公里,北与凤台接壤,西近四顶山,海拔160.9米。上有宋吕龟祥之墓,前有石屋,相传为吕公读书处。

雷窠山:古涌泉山,山南坡即涌泉庵,距县城3公里,海拔高度71.8米,古称寿阳八景之一的紫金叠翠即此。山上多石灰石,紫金石可作砚(宋、元时紫金砚作贡品)。

红家山:县城东南2.5公里,海拔48.2米。

孔家山:县城东北2.5公里,位于红家山西,海拔48米,岩石主要为钾长石。

打石山:县城东北3.5公里,海拔170.2米,山上全是岩石,主要为石灰石,可制作石磙及碑。

肚脐山:在打石山西,又名架子山、马大山,海拔199.4米。

花山:县城北3.5公里,海拔194.8米,岩石系石灰石。

里涧山:县城北2.5公里,海拔133.8米,山多石灰岩,可作为有装饰价值的板材开发。

马山:在凤凰山西南,县水泥厂西侧,距县城2.5公里,海拔高51米,山上多古墓冢。岩石质量差。

松林山:又名徒山,海拔高度123.3米。

螃蟹口:海拔135.4米。

倒挂鼎:海拔221.5米,山上多岩溶现象。

石龙洼:海拔151.2米。

狼洞:海拔145.5米。

磨盘山:海拔150.4米。

庙山:海拔139.4米,相传北宋时上有白塔寺,久废。

陡山:又名非山,海拔171.8米。

博罗山:海拔164.6米。

小节山:海拔121米。

大马台:海拔175.2米。

二马台:海拔180.5米。

馒头山:古称朱霞山,又名云窝山,海拔156.5米。

火石山:产打火石而得名,海拔169.4米。

大钵山:海拔204米。

放牛山:海拔178.2米。

大肚山:海拔175.7米。

横梁山:海拔171米。

大脚山:海拔185.4米。

狮子山:海拔158米。

柿子山:海拔175.7米。

塔山:海拔177.9米。

龙茅顶:又名龙豹山,海拔195.4米。

雷公山:海拔170.4米。

袁家山:海拔114.5米。

杨家山:海拔135.4米。

刺架山:海拔104.5米。

小灵山:海拔80.9米。

驴蹄山:寿、凤界山,北系凤台县境。海拔123.3米,下有马跑泉。

刺山:在四顶山北,海拔195.5米。

肉掉山:海拔191米。

毛家山:四顶山北2里,凡三峰,海拔226米。

钯齿山:海拔224米。

在淮河北岸有曼山(俗称归山)、孤山、乱山等;在淮河西岸有禹王山、硖石山等;在淮河南岸有烟礅山、孙家大山、马蹄山、老母猪山、禹王山、东硖石山、三峰山等100余个山头。均系舜耕山脉,由西南硖石山口入县境,蜿蜒东南,长约15公里。

瓦埠湖

瓦埠湖位于寿县、长丰县之间,是淮河中游大淡水湖之一。除淝河水源外,承接丘陵塝坡水,潴而为湖,长8公里,宽约4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水深在2.5米至4.5米之间,一般水位高程在18米左右(据江南安徽全图1891年)。

泉水

八公山区多裂隙水;单位涌水量较大,其珍珠泉涌水量达50吨/时。

矿泉水 八公山麓古有"二十四名泉"之称。实地查勘,存泉20,余4泉今已湮废。寿县存9,淮南市6,凤台县3,长丰县2。

珍珠泉:亦名咄泉,位于县城北约二公里的凤凰山东麓(古称邓林山)公路东侧。涌水量为50吨/时(附泉水化学分析表)。

涌泉:位于涌泉山南崖(即今雷窝山)谢公祠内(亦名涌泉庵)。传说淮南王刘安曾用此泉水炼丹,后称"淮王丹井",已作为旅游风景区开发。

玛瑙泉、大泉:位于老母猪山(五株山)西南麓,两泉间距约500米(大泉亦名水晶泉、土净泉),泉水清澈味醇,久旱不涸,是制作八公山豆腐的主要水源。

瑞泉:位于龟山西坡,四顶山东北,现已荒废。

碧砂泉:在挂榜山西麓。

岚秀泉:在马兰山东北麓,小节山西南。

浣翠泉:在史山西麓,李林山(今大脚山)东陀。

云宾泉:在红山西北麓。

以上9泉在寿县八公山界内。

元女泉(翟家洼)、紫砂泉(禅山、又名裤裆山)、滋泉(禅山南麓)、响松泉(贯株山下)、

洗云泉(茵席山石门潭北崖)、止泉(天马山东南麓)6泉在今淮南市境内。

淮泉(黑石山西涯)、沈绿泉(驴蹄山东麓)、马跑泉(驴蹄山西南麓)3泉今属凤台县。

磐泉、蒙泉,位于东泉塘山、西泉塘山之间,上2泉今属长丰县。

历史文化

五代之时,南唐与后周频战此山。《新五代史·死节传第二十·王彦章》(卷三十二)记载:"景(南唐元宗李)亦遣其元帅齐王景达等列寨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明年正月,世宗(周世宗柴荣)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寨,坏其夹道,景兵大败"。《宋史·列传第九·高怀德》(卷二百五十)记载:"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寨为援,以抗周师"。《宋史·列传第十四·张永德》记云:(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世宗亲征,至寿州城下……。太祖(赵匡胤)与永德领前军至紫金山,吴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敌垒西偏有高陇,(张永德)下瞰其营中,永德选劲弓强弩伏陇旁,太祖麾兵直攻第一寨,虎阳(佯)不胜,淮人果空寨出斗,永德亟登陇,发伏以驰入据之,敌群散走。翌日,又攻第二寨,鼓噪而进,始攻北门,淮人开南门而遁。"《宋史》云: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刘豫入寇寿春,遣其子刘麟率中路兵由寿春犯合肥,遣其侄刘貌率东路兵由紫金山出涡口犯定远。《舆地胜记》载:"紫金山即八公山,在州(寿州城,即今寿县城)东北十里,山有车辙马迹,传为淮南王会宾客之地。"

紫金山古迹颇多,南麓怪石林立,并有淮南王埋金之金梭堆(现金鸡塘北侧),东西麓有连珠寨。紫金山腰有石大路,即周世宗柴荣屯兵处,今已尽毁,不可寻踪。古寿州八景之一的紫金叠翠尚可观之。今日紫金山南麓仍有怪石,其形或似兽,或似灶,或似井,或似巨人足迹。

八公山是寿县城北诸山中之一山,向为名胜之地。光绪《寿州志》记西昌寺遗址说"其左侧则八公山矣"。又记淝水曰:"又西北绕八公山入淮",所指即今东淝河闸之东,淝水之北,淮水绕其西而折北向东,立四顶山西看,呈一脉十一峰之八公山。

八公山名,起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故事。《水经注》:"淮南王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千人,皆为俊异焉。多神仙秘法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术,未敢以闻。八公咸变为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炼金化丹,出入无间,乃与安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者,俱得上升。其取升之处,践有石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即以八公为目。"由此神话,又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八公山遂扬名于世。至晋在此展开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大举南侵,谢安委谢玄为前锋都督,以八万兵力击败号称百万的秦兵,成为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苻坚、苻融登寿阳城望八公山草木皆类人形,疑为晋兵,败逃时听风声鹤唳,亦以为晋追兵,遂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八公山更名闻天下。

寿县城北,大小山峰近三百,古时本无专名。因水名曰淮山,曰肥陵,宋苏轼有诗题曰《出颍口初见淮山》;南宋有"淮上女"作《减字木兰花》词云:"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通鉴地理通释》:"八公山一名肥陵山"。地方归楚,曰"楚山"。如王安石《寿阳城晚眺》诗:"楚山重叠矗淮濆,堪与王维立画勋";林和靖《硖石寺》诗首句云:"长淮如练楚山青"。依寿春名曰"寿春山"。依城与山之方位,曰"北山"。《魏书·李崇传》:李崇督淮南诸军事,"大水入城,……州府劝崇弃寿春,保北山"。翁同书《书怀》诗有句云:"朱旗犹闪寿春山"。汉、晋以后,"八公山"名在诗词中常被广泛引用。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有句:"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刘禹锡《寄杨八寿州》有云:"八公山下清淮水,千骑尘中白面人"。

八公山无论是实指今之一山,或泛指城北诸山,皆为古今名胜之地。盖因其位置特殊,形胜险要。伏滔《正淮论》曰:春秋时寿春是"吴楚陈蔡之舆地,战国之末,楚有之而考烈王都焉。"《史记》:"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陈书》:"寿春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寿州乡土志》说:"寿州当长淮之冲,东距东淝,西扼淠颍,襟江而带河……。南人得之,则中原失之屏障:北人得之,则东南失其咽喉。故楚人即尽大江之南,欲窥中原,遂迁都于是,以为进取之资。汉魏扬州刺史之治,皆取于兹,均南北之势。"八公山也就成为寿春、淮南天然之屏障,历史之胜地了。

涌泉山

因山有涌泉而名,俗称雷窝山,于城北3公里。昔日山上先后有刘安庙、谢元庙、谢公祠、涌泉书院、涌泉庵以及"淮王丹井"等胜迹,风景优美,游者不绝,享有"淮南第一胜迹"之誉。

四顶山,在县城北,距县城四五公里,主峰旧称300余丈,今依海拔高度为169.4米。其西峰南支曰云堆山,又名灵官山。再出二支:东南支曰眠木山,东曰凤凰山;南曰邓林山,朱霞山;又西南曰大名山,又出二支,东南一里曰丛桂山,西南一里曰五株山,又南曰飞帛冈,南麓有玛瑙泉,西南麓有水晶泉,亦名大泉。八公山豆腐户多居两泉周围,常年约有百余户,年产豆腐500余万斤,人称豆腐之乡。

今东淝河,昔称东淝水。其末段流经八公山南,古时为战略要地,秦晋淝水之战即决战于此。水出于合肥西北将军岭,西行入寿境,北流至东津渡,即古之长濑津,过长濑桥,又名肥桥,绕城东北,过北门大桥,史称"淮南第一桥",再西北流,于八公山西南麓入淮,此即古时之淝口,今名河口。秦晋淝水之战,秦军"逼淝而阵",大抵南起长濑津南端,北至淝水入淮之淝口一段。《水经注》也说,淝水西北流有曲水堂,"又西北流,昔在晋时谢玄御苻坚,沂八公山及置阵于淝水滨,坚望山上草木咸为人状,此即故战败处。"

西晋亡后,建都长安的前秦皇帝苻坚在统一中原后,于晋太元七年(公元382年)冬十月会群臣谋灭东晋,群臣皆曰"未可图",坚不听,以为"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终于次年八月八日自率戎卒60余万,骑兵27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南下攻晋,苻融督张蚝、慕容垂步骑25万先行,十月十八日攻占东晋守城寿阳城,以郭褒为淮南太守,梁成屯洛涧。晋以胡彬领水军5000增援寿阳,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谢石、谢玄兵阻洛涧以东25里。胡彬因硖石粮草尽,遣人送信去谢石处,途中被苻融捕获,融立即报告远在项城的苻坚,说"贼少易擒"。苻坚留大军于项城,亲率轻骑8000,日夜兼程赶到寿阳,并派在太元四年二月克襄阳时所虏之晋将朱序到谢石营中劝降。朱序向谢石献计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秦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谢石等以其计谋速战。十一月,晋大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直取洛涧,杀梁成和秦弋阳太守王咏,又虏秦扬州刺史王显等,秦军受挫。坚与融登寿阳城楼观看,见晋军布阵严整,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晋兵,回首谓融"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怅然失意有惧色。

晋因秦军逼淝而阵,兵不得过。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渡,可以万全。"苻坚不听,以为"但引兵少却,彼引兵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以至兵退难止,加上朱序在阵中大喊秦兵败矣。谢玄、桓伊等进兵渡水击之,秦军大乱,苻融驰骑略阵欲以率退者,马倒被晋军所杀。秦军大溃。"自相蹈藉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晋获秦云母车,坚中流矢单骑走淮北,回长安,百万大军只剩十余万。东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为军事史上少有的战例;苻坚战败,统一未成,国家分裂局面又近两个世纪。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典故,也使淝水驰名天下。

文物遗迹

刘安庙,的兴废始末未能详。相传汉刘安为淮南王都寿春时,尝宴饮宾客,与八公谈道炼丹于此,后人立庙以祀。据光绪《寿州志·摭记》引《蜜史》曰:"邑有淮南王安庙,春秋朝廷祀之。邑人思刘仁赡之功德,欲立庙不可得也,遂共为刘令公像于淮南庙中,岁时享焉。"可知庙在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以后尚存。

谢元庙,亦在刘安庙处,东晋谢玄淝水之战有功故祀之,始建亦无考。宋人曾极《谢元庙》诗云:"儿辈能军国未危,更令朱序助声威。秦人若有全师集,云母车盛晋鼎归。"可想谢元庙最迟不会晚于宋时。明初,在庙址易建谢公祠。知州史宏询《谢公祠记》略云:"嘉靖甲辰(公元1544年),巡按一泉王公语宏询曰,谢康乐思在寿人,勋名在晋史,不可以无祠,命工鸩众,因八公山旧堂宇数椽,规而新之,中为祠堂,东西为两庑。"嘉靖丁巳(公元1557年),知州吕宇冈建"振衣亭"于祠旁。

涌泉书院,又名涌泉山房,御史杨瞻在谢公祠内"广屋舍为山房",明代"令乡士诵读其中"。隆、万年间,书院易为涌泉庵。明代御史中丞方孩未集资重修,"因山为基,因泉凿池,又有茂林修竹,故习静者乐之,而耽情游览者,亦往来不绝耳。"邑人孙绍先《涌泉庵碑记》略云:庵固州之胜迹也,前此之盛不及知已,以余所目睹者,隆万间为最。清军使者蒲坂杨公首其事于前,郡中丞方公踵其事于后,殿宇僧舍而外,复置别院四五区,为州人游乐及士子静息之所,屋百余楹;山之上建文昌、杨、谢诸祠,有亭,有台,有池,有渠水;远山环抱,乔苍梓翠,游者不绝,固一时之盛也。未几,而屋舍化为行营,竹树易为干橹,饮马而泉竭,炊烟而山童,或窃瓦木以营私室,一耗于兵卒,再耗于狐鼠,而荡然尽矣。余解组投闲,偶策杖寻旧址,荆榛灌莽,仅余佛像一二间,亦朽蠹将倾坠。未一二十年,而盛衰异视如此!

今涌泉庵殿宇已废,殿基尚可辨。庭中尚有一池,人称"月牙池",即前人"因泉凿池"之遗,池水终年不涸。庵基东侧断崖下掩一古井,俗传刘安炼丹取水之井,井水清澈见底,至今仍为当地百姓饮用。井旁"淮王丹井"碑石,毁于本世纪60年代。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的《重修涌泉庵记》碑,近年移收县博物馆内。

四顶山上"奶奶庙",因祀"碧霞元君",又称"碧霞元君庙";嘉靖《寿州志》称"东岳祠";李兆洛《凤台县志》称"元君庙"。始建年月无考,嘉庆间修,民国年间遭火,今虽仅存庙基,仍为有名游览胜地。据《凤台县志》说,"每岁三月十五,焚香膜崇者远自光、固、颍、亳,牵车鼓楫而至,云集雾会,自昏达旦",可见往日盛况。据传,民国年间庙会尚盛,出寿县城北门至山上,沿途摊点密布。有专卖洗脸水的,边喊边唱:"洗洗脸,净净面,前面就是阎王殿"。阎王殿位于山下,是上山膜拜的第一站,内有阎王塑像。烧香人自此开始焚香。有诗云:"四顶高山庙接天,烟云袅袅情绵绵。河南信女敬香客,一叩一瞻到山巅。"(注:故事有传"四顶奶奶"的娘家住河南固始,故庙会期间河南香客往往提前专船来到河口至城北码头泊住)。卖香摊贩亦喊唱:"烧香敬敬神,保你头不疼;一步步,一层层,抬头就到南天门。""南天门"是上山的第二站,过此便是一条盘山路,拾阶而上。群众说盘山路有九道弯,一弯九个阶,九九八十一阶,里许到达奶奶庙。庙会期间,各种生意,还有搭台唱戏的,可谓热闹至极。1949年后,庙会一度停止。70年代末期,又有群众自发于三月十五日上山烧香、还愿,既有游人观山景而游乐的,亦有带迷信观念上山的。1978年后,寿县人民政府因势利导,在古庙会期间举办物资交流大会,繁荣市场,促进购销,效益颇佳。正会三五天,游人数十万,大街小巷、城郊马路,常一二小时不能移百步。

龟山,山在城北群山环抱之中。山上有吕公墓及石屋、石床、石台等胜迹,俗传此即"吕蒙正寒窑",故为人喜游之地。山形似龟,龟鼻下旧有吕公墓及吕公墓碑,清嘉庆前碑即无存,同治年,吴坤修重立碑于前,误题"吕申公墓"。吕申公,吕公著也,宋哲宗时位至司空,卒赐申国公,世称吕申公,为夷简三子,蒙亨之孙,龟祥之曾孙。龟祥,五代时人,"其先河南洛阳人,父孟奇,户部侍郎,有二子:长龟图,次龟祥。宋太平兴国二年,龟祥登进士及第,为殿中丞,知寿州。有惠政及民,民爱留之,不忍舍之,遂家焉"(嘉靖《寿州志·名贤列传》),卒葬于此。墓与碑今均不存,墓地前之石屋、石床、石台陈迹尚可辨,有传此为当年吕公读书处;俗传亦称吕蒙正寒窑。蒙正父龟图,"初多内宠,与妻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颇沦踬窘乏,誓不复嫁;及蒙正登士,迎二亲同堂,异室奉责备至。"(《宋史》)蒙正未及第前危难时,与母来其叔父龟祥处,传为"吕蒙正寒窑"故事,是有可能的,也因其历史本身的戏剧性,山乡耆老常津津乐道之。

珍珠泉,"清清灵脉发,闪闪瑞光浮。尘垢难污洁,珍珠不断头。"这是明御史杨瞻游珍珠泉的诗句。清人吴育有《珍珠泉记》曰:泉在"八公山之址,泉出其下若珠,故名。"此说"八公山"系泛指城北诸山而言。今名凤凰山,亦即古邓林山东南坡。旧说距城5里。《尔雅》解释"泉上为咄",又名咄泉。孙家丞《重修珍珠泉碑记》:"俗称珍珠,肖其形也。"明嘉靖《寿州志》记:"每闻人声,则泉水涌,小叫小涌,若咄之,泉弥甚,因名咄泉。"还有响泉、喊泉诸名;其响之因,当求地质学原理,细观之,泉水出时似含有气体,气随水泡上浮,一串串泡珠在水皮面层破碎,如宁静听之,确可听到极微妙的音响。清同治年间,有名叫伍晓村的善琴者,一日携琴过寿州东乡张阆仙家,阆仙扫地焚香,求其一弄,于旁静听,只听那琴曲音如鸟啼花落,溪水潺谖。便问弹者是何古曲,竟弹得如此幽丽神妙!晓村说:"并非古曲,乃同友人游珍珠泉,暮春新霁,风物清和,适以意谱之耳!"可见珍珠泉的响声,幽然无穷,深深地启迪了这位善琴者!

珍珠泉的风光之美,早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淝水又西径寿春县城城北,右合北溪,溪水导北山泉源,下注漱石,颓隍水上,长林插天,高柯负日,出于山林精舍右,山湫寺左,道俗嬉游,多萃其下。"所说北溪,即今清水涧,泉源即指珍珠泉源。涧多奇石,幽咽潺谖,称为漱石。春秋佳日,游人不绝。

吴育《珍珠泉记》中曰:"渝北山,饮孙氏小琅琊馆,沈溟而后返;或持爆竹至泉上燃之,或鼓掌顿足,则泉益肆出,累累如贯珠,盖数十道晶光动人可爱玩。其水淳澄,不容垢污,沉埃聚沫,或旋焉,淡之不得泊,味清冽刻削,不能久饮,彼其出于石罅,性因然也。而造豆腐,其者资焉,色白而质良,风味尤胜。"记写了景物名胜,也较科学地解释了八公山豆腐色、质、味俱佳的水质原因。李兆洛《凤台县志》也说"屑豆为腐,推珍珠泉所造为佳品"。

《重修珍珠泉碑记》云:泉上"旧有亭,何年荒废不可知。同治岁戊辰,竹庄吴中丞驻节此邦,整军经武之暇,闻是泉之灵异,且谓地方名胜不可任其湮没弗彰也,命以石甃池,于池之上建屋数椽,为游人憩息之所。"今屋不存,尚存有吴坤修(字竹庄)书立之"珍珠泉"三楷书大字石碑,两旁为民国37年寿县县长高瞻补立石刻联语:"珠泉尽洗贪污气,淮域长流正义风。"

廉颇墓,位于今寿县八公乡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如带淮河远去天际。今日仍为旅游胜地。

淮南王墓,李师沆《凤台县志》记:"明一统志,淮南王葬肥陵山。""今五株山东南麓,冢墓岿然犹存,五株山即古肥陵也。"五株山今俗名老母猪山,山在八公山东,四顶山南。墓在山南坡今合(肥)阜(阳)公路寿县段北不足百米处。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吴坤修楷书"汉淮南王墓"碑。刘安墓葬五株山南坡,面临淝水,背依四顶山。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之,寿县人民政府拨款依"覆斗式"原墓形重修,墓地2366平方米,四面筑一米高度青石护土墙,迎面镶石刻保护标志、重修墓碑记和管理规定,墓南铺筑连接合(肥)阜(阳)公路的通道,墓周人行道设有青石栏标。为寿县城北又一处引人注目的胜迹。

黑龙潭,在县城东0.5公里处,位于淮河东岸的紫金山下。山势直出淮河中流,奇山峭壁,山曾万状。壁下十几米有大洞,可容百余人。壁前水极深,为黑龙潭,潭有泉,深数十丈。每遇淮水涨落,潭壁水花四溅,潭中不停发出"咣咚、咣咚"的回响,景色甚为壮观。那响声一直被传为是栖息在洞中的龙啸声。黑龙潭的夜景更为迷人,空中点点繁星和地上的万家灯火汇于潭水中,画面层次深远相交,山林建筑的倒影时动时静,时而传来三两声水哗,更衬托出夜幕下黑龙潭的静谧、神秘。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两次路经此地,面对黑龙潭美景,遂吟七绝一首:"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东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大文豪苏轼,来到黑龙潭,写成传世之作《寿春李定卿饯城东龙潭上》:"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犭矍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硖山口,位于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为长淮第一硖。被称作长淮津要的东、西两硖石各高60米。陡如斧削,隔淮河对峙,相距500多米,扼制着淮河上、下游的水上交通。硖山口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蜀在此争战。南北朝时,东晋与秦军大战,这里是重要的军事津要。硖石山古有4城,一在东硖石,一在西硖石迤西微平处,俗名城子,山西北隅尚有遗址。一在禹王山腰,一在长山北麓,连同四城,相距不及5里。4座古城堡久废,今西硖石顶只剩下一座清代建的四角凉亭,名为慰农亭。凉亭古朴典雅,亭额上有"慰农亭"三字,亭两旁的石柱上刻着一幅清光绪年间凤台知县颜海手书对联:"选胜值公余,看淮水安澜,硖山拱秀;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秋稼丰登。"亭前行数步即为硖石陡壁,陡壁西侧悬崖上有摩崖石刻《筑城记》。

茅仙洞,位于县城南3.5公里处的三峰山南坡半山腰中。洞门高约5尺,进深达10余丈,越往深处越小,到不可行处仍深邃不能见底,里面阴风习习。汉成帝年间,茅盈云游朝仙,路经此地,见景色绝佳又有深洞修炼,便留下隐身修道。不久,他的两个在京都做官的哥哥也辞官来到这里学道。兄弟3人一边学道,一边辟路伐木,建造宫观,茅仙洞之名由此而得。从此成了历代宗教圣地,或为道观或为庵寺。民国24年(1935年),道教门徒苏理纯、苏宗善广为化缘,集资重修殿堂,改名清天观。今日茅仙洞,清天观座落在山坡上一片30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正门的拱门顶上刻着清代书法家汪以道手书的"清天观"3个大字。进入拱门,一条青石板路直通天井。天井院北面的悬崖上古柏参天,院南是一排道房。西面有大殿,是一座雕梁画栋建筑,大殿后还有一进三清宝殿。茅仙洞上方,依山势筑有三仙阁,里面供奉三茅神像。阁下方两侧各有六角凉亭一座。千百年来,茅仙洞香火不断,游人如梭。

历史文化

寿县古时叫寿春,与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淝水之战等连在一起。八公山历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寿春山之称。其山势绵延,一脉四十峰,处处景致迷人。被誉为"八公仙境"、"峻极之山"。古人赞道:"八公草木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奇。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八公山因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和秦晋淝水之战而闻名遐迩,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八公山"蓄圣表仙",瑰丽神奇,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旅游区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境内,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128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历史文内涵深厚,由152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春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踏漫山红叶,如火如荼。16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以少胜多的世界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话;20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绎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

楚汉文化

八公山是我国古代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因为所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历史上战事频繁,遗存丰富,传说颇多,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后来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闻名遐迩。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州来",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来则源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由来。

古籍记载

新罗时代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之后,新罗王采取了中国化的政策,在地名上全面采用了中国的体例,也设置了五岳。其中以吐含山(土含山)为东岳、鸡龙山(界龙山)为西岳,地理山(支离山)为南岳、妙香山为北岳、八公山(父岳)为中岳。其中,八公山位于大邱附近,作为中岳受到崇拜,可以看出大邱的重要程度。

豆腐来源

八公山豆腐的来源------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 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特产

紫金砚

八公山紫金砚乃历史名砚。北宋宰相杜衍之孙杜绾著有一部《云林石谱》,记载了用寿春府寿春县的紫金山石雕琢成的砚台,称之为"远古物也",多有赞美之词。以北宋上溯能称得上"远古"的,时代该多么遥远。紫金山又是古代八公山的别称。八公山紫金石制砚,始于汉,盛于唐,后来因为连年战乱不绝,曾繁盛数百年的八公山一带逐渐沦为蛮荒之地,以后的各个朝代对紫金砚开发渐少,到明代已经珍衡得可以上贡皇宫,而到清代则基本绝迹。直到近几年,八公山区政府在振兴经济、繁荣文化的时代条件下,依据历史文献和少量存世的实物,聘请雕砚名师进行重新开发,紫金砚才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经北京荣宝斋等地的砚石专家鉴定,被誉为是集砚石的"下墨、润泽、质坚"三美于一身,为国内所罕有。

豆腐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实为素菜之珍品,更为寿县传统名肴。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刘安时期八公山一带,即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的交界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寿县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八公山豆腐起源于八公山,其发明是西汉淮南王-刘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淮王鱼

淮王鱼,又称回黄鱼,是淮河中寿县到正阳一段独产的一种名贵鱼种。形似鲶鱼,呈鲜黄色,嘴扁且长在头的下部,身体光滑,无鳞,一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20公斤,但已不多见。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品尝,他觉得鲜美可口,给它取名叫"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淮南王喜食"回黄"的事传到民间,人们习惯就叫它"淮王鱼"。现代再版的《鱼类养殖学》一书改称其为"回王鱼"。

淮王鱼是天然鱼类,多产在迎水寺、沫河口、硖山口一带的岩洞、石缝、洞穴之中,现水产科技部门,正在研究淮王鱼的人工繁殖。不久,名贵的佳肴将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淮南和寿县两地的历史悠久的美味名点。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主要景点

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点有珍珠泉、玛瑙泉、瑞 泉、碧沙泉、岚秀泉、浣泉、云宾泉、无女泉等二十四泉。据传珍珠泉为我国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马山山口,数十股泉水从池底上涌,状如贯珠,阳光下晶莹绚丽。主要景观有:汉淮南王宫、升仙台、淝水之战遗址、白塔寺、白塔、青琅玕馆,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场、红叶谷、岚香湖度假村等。

汉淮南王宫

为纪念淮南王刘安而建。刘安治理淮南国时,体恤百姓,善于用人,因地制宜,鼓励生产,使国内出现国泰民安的景象。刘安又是集楚文化精华之大成者,在自然科学、哲学和文学上都有突出贡献。他继承西汉初年道家思想的衣钵,融百家学说于一炉,写出了不朽著作《淮南子》,这部书综合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和科学技术成果内容渊博,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

淮南王宫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其建筑包括淮南王宫殿、刘安及八公塑像,供中外游客瞻仰;周边回廊内镶嵌六十幅砖雕壁画,仿汉画像砖艺术风格,内容主要反映淮南国兴衰、刘安的重要活动、《淮南子》所载科技成果,神话故事等。大殿后山峰上修建反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升仙台,增添景区的神秘气氛,引人入胜。

白塔寺

白塔寺为八公山中历史古刹,重修后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回廊内嵌贴金砖雕五百罗汉图,格调独特。主峰白鹗山恢复古建筑--白塔,七层五十四米之高,仿汉建筑风格,登塔远眺,江淮大地尽收眼底。

古战场遗址

吕圣山淝水之战古战场遗址旅游功能区为纪念"淝水之战"而建。这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我国公元4世纪。那时东晋与前秦形成南北对峙状态,前秦国王苻坚为他统治全国的梦想,于383年率百万大军南侵,攻破寿阳后又急攻洛涧。当时东晋由谢按统率的八万精兵开赴前线拒敌,他们采用夜袭洛涧的策略大败秦军,在八公山下扎营安寨。两军的决战就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滨摆开了阵势。苻坚此时登上寿阳城楼,但见晋军阵势十分威武,遥生城西北的八公山,见山上草旌旗飘飘摇动,以为都是晋兵,心中便开始气馁了。结果在淝水渡水之战中,秦兵大败,苻坚只身逃回淮北,百万大军只剩下十余万人。秦军逃跑时,听见夜间风的响动,鹤的叫声,也以为是晋兵追来,惊慌万分,由此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

淝水之战

主体建筑为:长100米,高6米的花岗岩雕塑墙,艺术地再现当年发生在八公山下的著名战役--淝水之点的壮烈场景。

忘情谷

忘情谷位于八公山腹地与著名景点孙家园相邻,谷长2.3公里,东北―-西南走向,九曲回环,盘旋而上,谷涧落差160多米。据传,孙蟠在修建青琅馆后,读书习画,寄情山水,忘世间烦忧,见此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一巨石上书刻"忘情"二字,因年代久远,原迹无可考。谷中有曲径小溪,水声淙淙,如歌如吟。峡谷两侧,古木参天,树生石中,石立谷边,石柱群生,奇形怪状。林间有奇花异草,鸟鸣蝶飞,确系旅游休闲及避暑的胜地。

孙家花园

历史上江淮名园--孙家花园部分建筑,重塑园林氛围。 孙家花园又名"青琅馆",清代寿州人孙蟠所建。孙蟠为嘉庆年间进士,官场失意后,在此隐居了后半生。这里成了族中后人读书的好地方,并在咸丰年间出了一个状元--孙家鼐,孙家鼐先任光绪帝师,后任工部尚书,他支持康梁变法,兴办实业,主办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为当时的民族振兴作了重要贡献。据说孙家鼐每回乡省亲总要在孙家花园小住,因为他的文章道德盛名于世,江淮间文人雅士也将青琅 馆视为文阁书渊,就连四方路过的官员常常也要到此一拜。直到孙家没落,又几经战乱,风雨侵蚀,孙家花园便逐渐失修倒塌,但园林足迹仍留存在山林之间,当年园主人种下的珍贵树木已郁郁葱葱,分布其间的数百亩古林,千姿百态、苍茫一片,犹如缩小的桂林山水和黄山诸峰,十分奇绝。 恢复后的孙家花园主要建筑仍以"青琅馆"命名,内置原花园主人孙蟠和孙家鼐的生平事迹及遗存之物,供游人观瞻。石林景观。以孙家花园为中心的南北两山坡均有大量石林地貌景观及"古生树"奇观,组织整修,设置步道,使游人绕行其间,产生峰回路转、神秘莫测之感。奇石馆。八公山奇石有一定知名度,深受群众喜爱,规划在孙家花园内修建奇石馆一座,集中收藏展出单位和个人收集的奇石,形成规模,扩大影响。花卉盆景园。在孙家花园,除建筑物外,均用花卉盆景装点其间,做到四季有花可看,有景可赏。其中盆景栽培,争取在几年内达5000盆以上,成为省内最大盆景园之一。

淮王丹井

八公山下有"淮王丹井"一景,其泉井因当年刘安等取水炼丹而得名。山之东麓有淮王庙,曾是淮南王宴游之地。古人《寿阳》诗中"我来只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中"指的就是此处。淝水之战后,刘安庙易为谢元庙,明代又成为涌泉书院、涌泉蓭。碑文记载:"殿宇僧舍而外,复置别院四五区,屋百余楹;山之上建文昌,有亭、有台、有池、有瀑水;远山环抱,乔苍梓翠,游者不绝"。八公山之东南有一石洞,《寿州志》谓"石洞深邃,峭壁崚嶒,梵宇称胜。"陈翰有"莫讶桃花迷洞口,武陵原自在人间"的诗句,把此处喻为世外桃源。八公山的"珍珠涌泉"、"茅仙古洞"和"硖石晴岚"风情无限,景致各异,列为明代寿阳八景。

元君庙

从寿县八公山森林公园大门沿着一条大道可直达四顶山。四顶山山上建有碧霞元君庙,这是一处在历史上曾经由佛道共同主持的宗教场所。每年三月十五庙会,四方香客接踵而至,四顶山人流如潮。碧霞元君庙建筑群雄伟宏丽,自坡下至山顶,戏台、大门、中天门、配殿、主祠等数十间屋宇依次而建。怀着虔诚之心拾级而上,便有一种肃穆与畅达的感觉。立于四顶山顶北面而望,便是梨与桃的世界。东去春来,桃梨花开。那梨树如银装素裹,远远望去好像是下了一场扬扬的瑞雪。那桃花如霞光穿云,东风拂过,带给你一股醉人的芳香。安徽寿县碧霞元君庙位于八公山主峰四顶山之巅,昔有碧霞元君庙。庙在四项山山顶,故又称四顶山奶奶庙。这是八公山历史名胜之一。庙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君,故名;寿州人多称神妃为"四顶奶奶",故知四顶奶奶庙者甚众,谓碧霞元君庙者鲜少。明栗永录嘉靖《寿州志》称之为"东岳祠",清李师沅嘉庆《凤台县志》则称"元君庙"。

安徽淮南寿县“外八景”历史记载

“寿县八景”为寿县自然人文风景的名片,自古便为寿县人民津津乐道,有清人诗歌概括此此八处景点: 紫金迭翠看秋枫, 硖石量岚对峙雄。 古洞三茅留胜迹, 八公仙境乐无穷。 东津晓月晨多趣, 西望湖光晚照红。 串串珍珠泉水涌, 寿阳烟雨似琼宫。 寥寥数语,把“寿阳八景”尽收文中,跃然纸上,“寿县八景”更为人知。其实,“寿阳八景”很有历史渊源,关于“寿阳八景”的称号早在明朝时期就有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寿州志》上便有“寿阳八景”的记载。可见,“寿阳八景”绝非今人自诩之名,实属天然丽质。

寿阳襟江带河,青山列屏,淝水绕城。泊岸柳舞,枝头莺鸣。东郭之湖,三春九夏,红荷覆水,锦鳞戏波。早春二月,平野烟起,长空线落,雨潇潇雾霭霭。登百雉之楼,锦册漫览,雅曲轻弹。俯看街衢巷陌,碧瓦滴翠,飞阁流丹。店旐铺幌,临街参差,斜风细雨,熙来攘往。骋目淝陵,山色空濛;佳气扶舆,萃于一脉。烟雨山水城,千载名都,万钟风情。“几回凭眺难收拾,仿佛王维画里诗”,“楚山重叠矗淮濆,堪与王维立画勋”。先贤在烟雨寿阳留下了他们游历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们隽永诗章。

人们常把西湖与美景连在一起,而以“西湖”名者,又非一地、两地。且不说美景甲天下的杭州西湖,就是如今已渐不为人知的寿阳西湖,当年就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雅士对她的青睐。 金乌西坠,远山透紫,岸柳披红,“微风万倾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苍苍蒹葭,白鸟一行。西湖之上,渔歌互答;汀洲侧畔,牧笛弄晚。极浦钓翁把杆凝神,已是境界中人;夕阳影乱,却是野樵荷担归来。宿鸟西飞,衔去斜晖一缕;清风拂过,送来楼头轻歌。暮色渐至,婀娜西湖,辉映出古城万家灯火。

东津渡为淝水入淮要津,自古繁华。舟楫南来北往,车马东去西行;商贾云集,万货咸备,茶楼酒肆,乐奏宫商,一派清明上河景象。 夜筹人静,石桥高卧,扁舟横眠。东山之上,冰轮转腾,朗朗乾坤,如沐清泉。远村鸡啼,惊起水浦飞鸿;微风徐来,抖落岸柳珠露。群山淡墨浮动,城廓乌龙一条。晓气浸润,野芳沁脾;水中举棹,平畴初耕。回首长空,依稀晓月,已渐隐晨曦之中。

珍珠泉是八公山的精灵。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出一片天籁。长林高柯之下,一鉴清泉,汩汩涌出如串串珍珠,日可万斛。若闻人声,泉涌益欢。其水淳澄,不容垢污。游赏者莫不称奇。有兴酣情痴者,竞倚栏探首,以为泉底有万斛珍珠,俯掬可得。 暮春新霁,风物清和,夜游珠泉,尤多佳趣。“横铺万点珠光沸,倒泻三更斗柄悬”,一池珠玑同满天繁星比光竞美。清清灵脉发,闪闪珠光浮。伴着冰弦低语,对月起舞,放浪形骸,一腔情怀任挥洒。这里是清幽之地、名胜之区,“习静者乐栖之,而耽情游览者亦往来不绝耳”。

《云林石谱》:“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琢为砚,甚发墨,扣之有声”。荣宝斋誉其“集石坚、润泽、发墨于一体,且细腻如玉,抚之如童肤”。学者又诗赞“踏遍青山割紫云,雅士还向皖寿春”。紫金石砚自古即为文人所珍爱。 紫金之山,遥拥峥嵘,高柯负日,长林插天。朱轮映射,群颠披紫。叠嶂千寻,百丈老藤缠岩绕岫;长溪三迭,盘峰溅石映碧流白。茂林修竹深径樵歌,曲涧水鸣雅音徕鹤。缥缈钟鼓,佛阁檐下老衲漫引针;云依松顶,时听枝头小禽哺子声。烟岚触处,亦仙亦佛,信步其间,便为性情中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年刘安与八公仙升紫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公仙山声名四播。及至秦晋淝水之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仙山又以名战远闻。 八公仙山,南参差而望越,北逦迤而怀燕。层岩回互,云聚翠岫,藏雾含阳,万千气象。南崖松声总是清心耳,北壁瀑落可以涤尘俗。岩壑闲远,水木清华。取东谷甘泉,煮西麓香茗,拂花弄琴,物我两忘。放浪其间,如临太虚妙境。

高耸的三峰山临淮矗峙,近水的一边,陡壁千寻,几株老树从岩缝里挺出,躬身探向水面的上空,彰显着她的苍古与力量。依山而建的道家“三清观”和三峰山上的茅仙古洞,象是置于世外的清虚地,闪透着灵光,飘弥着仙气。古人有诗纪其胜:穿石梯松踏众芳,翘高偎险入仙堂,灵岩有瀑晴疑雨,古洞无风暑亦凉。进入洞中,仙风道气扑面而来,顿感神爽气清。三清观内,亭台参差,“晚霞添枫色,歌清杂罄声”,超尘的三茅仙君,享受着人间的永续香火。步入拱门,一条曲径延至天井小院,庭中百年老梅虬枝横展,仪态万方,与悬崖上的古藤怪柏呼应成趣,俨然一幅水墨丹青。

硖石形胜,奇诡险妙,是古代兵家的必争地。长淮如练,穿峡而过。两岸翠峰列屏,竹树烟村,满目秀色,处处野香。东西硖石“禹凿招提甲画屏”,淮水湍流,九曲三叠,声析江河,势崩雷电。当年大禹治水,斧劈硖石之山,使淮水畅流。崖壁依稀可辩的蝌蚪书,镌刻着禹王治水的不朽业绩;临水而建的禹王亭,寄托着后人对大禹的无尽感念。 “数崦林萝攒野色,千岩楼阁贮天形”。春秋晴日,浮云岚气,因风赋形,极尽变幻。山鸟林莺,八方和鸣,皆成乐章。日辉、云霓、山色、水光映带交融,幻作硖石晴岚,成为淮上第一景致。

十大自驾精品路线

线路一:道源问道风景道

沿途景点:临涣古镇—柳孜运河遗址—华祖庵—花戏楼—天静宫—庄子祠—寿县古城墙—八公山风景区

推荐理由:道源问道之旅带您寻访老庄思想的源头,楚汉历史的传承;这里有曹操家族的无数遗迹,这里有传承久远的老庄纪念祠,这里是神医华佗的故乡,淮南王刘安的故都;穿行于此,这是一次人文探源之旅,是一次风光揽胜之旅,更是一次美食体验之旅。

八公山风景区·寿县古城墙

寿阳烟雨

“几回凭眺难收拾,仿佛王维画里诗”,“楚山重叠矗淮濆,堪与王维立画勋”。先贤在烟雨寿阳留下了他们游历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们隽永诗章。现代已故诗人朱鸿震曾作《寿阳烟雨》诗:“十万人家共起居,金城无恙古今余。杏花巷陌春烟润,杨柳楼台夜雨虚。山带云纱青作枕,水含天韵碧成渠。地灵向是多才俊,代有明珠照五车”歌咏寿阳烟雨。

西湖晚照

据志书记载,寿西湖“周六十里,淮水涨则成巨浸”、“水集则淮淝合流数十里”,潴水成湖。每当夕阳西下,信步城头,放远望去,远山透紫,岸柳披红。苍苍蒹葭,白鸟一行。西湖之上,渔歌互答;汀洲侧畔,牧笛弄晚。极浦钓翁把杆凝神,已是境界中人;夕阳影乱,却是野樵荷担归来。。如今寿县西门外,麦浪滚滚,稻谷飘香,已成为米粮仓。西湖晚照成了人们美好的记忆。

东津晓月

东津渡在寿县东门外4公里处,旧名“长濑津”,为淝水入淮要津,自古繁华。舟楫南来北往,车马东去西行;商贾云集,万货咸备,茶楼酒肆,乐奏宫商,一派繁荣景象。淝水之战时,刘牢之夜袭洛涧,前秦大将梁成被杀,全军溃败,晋军追击至此,与秦军形成对峙局面。旧有一桥,名曰“淝桥”,因在淝水得名。岁月沧桑,淝桥已毁,解放后在此附近建一座现代化桥梁,沟通寿县、淮南市。

珍珠涌泉

珍珠泉位于寿县城北2.5公里处。是八公山的精灵。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出一片天籁。长林高柯之下,一鑑清泉,汩汩涌出如串串珍珠,日可万斛。若闻人声,泉涌益欢。其水淳澄,不容垢污。游赏者莫不称奇。有兴酣情痴者,竞倚栏探首,以为泉底有万斛珍珠,俯掬可得。吴坤修所书“珍珠泉”三字嵌于石墙内。明人刘永准曾作《珍珠泉》诗:“ 衰柳残蒲郭外田,西风晴日景堪怜。香浮雀舌庐山茗,甘涌珍珠淝岸泉。 黄歇豪华尘土外,谢玄事业水云边。

紫金叠翠

清人傅以叙到此作《紫金叠翠》诗一首:“层峦绕郭列云屏,几曲参差对晚汀。晴有雨痕留石色,日随岚气变山形。一条微界飞流白,万木都归积霭青。延瞩待寻轩豁处,闸皋重葺画凉亭”。

八公仙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年刘安与八公仙升紫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公仙山声名远播。及至秦晋淝水之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仙山又以名战远闻。明代州人刘之治做《八公山》诗:“五陵年少赋淹留,秀岭空蒙蜡屐游。石带清霜群壑冷,林飞红叶万山秋。昏钟飘渺僧归寺,残照苍茫客倚楼。戏上高台多寂寞,樵人指点说峰头”。清代诗人潘思牧也有诗赞八公山景:“翠崖重叠白云中,楼阁参差竹木丛。随处停车依石径,晚来树树落霞红”。

茅仙古洞

在寿县城西北5公里处有三茅古洞。《名胜志》记载,“硖石山有茅仙洞,相传茅君寓此”。有真假两洞,真洞系天然形成,愈行愈窄,深不可测;假洞为人工所造,仅起陪衬作用。据传西汉年间,居士茅衷、茅盈、茅固三兄弟,无意仕途,遍游山水,以访仙道。衷先至此开创基业,盈、固俩兄弟随后寻踪而来。于洞侧筑庵建亭,起名茅仙洞。清光绪帝老师、文渊阁大学士、寿州状元孙家鼐游茅仙洞作《游茅仙洞》诗一首:“茅仙古洞几千秋,淮水滔滔仍自流。风景一时观不尽,不知何时再重游。”

线路二:皖浙一号公路风景道

沿途景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白际原生态风景区—徽州大峡谷—花山迷窟—老街—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

线路三:大别山自驾游集群

沿途景点:一横:天堂寨旅游景区—燕子河大峡谷—陡沙河温泉小镇—铜锣寨风景区—大别山主峰景区—单龙寺

三纵:天堂寨旅游景区—梅山水库—丁埠老街—马鬃岭—花石乡

三纵:横排头—青山乡—独山革命旧址群—响洪甸水库—诸佛庵镇—霍山大峡谷漂流景区—大化坪镇

三纵:安徽悠然蓝溪文化旅游度假景区—皖西大裂谷—东石笋—万佛湖风景区—石关乡—天悦湾温泉度假村—天峡风景区—司空山—司空禅峡

线路四:三山两湖风景道

沿途景点:九华山风景区—石台牯牛降风景区—平天湖—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三祖寺—天柱山风景区—天悦湾温泉度假村—司空山—司空峡谷(白鹿村)

线路五:绩溪荆州风景道

沿途景点:龙川风景名胜区—古空灵景区—磡头古村落—荆州小九华山

线路六:江淮揽胜风景道

沿途景点:禹王宫—明皇陵—凤阳山(韭山洞、狼巷迷谷)—皇甫山—琅琊山—香泉温泉—霸王祠

线路七:环湖亲水风景道

沿途景点:滨湖国家湿地公园—长临河古镇—中庙姥山岛—三瓜公社—马尾湿地公园—三河古镇—木兰渔村—万达文旅城

线路八:黄山218风景道

沿途景点:太平湖风景区—黄山芙蓉谷景区—西海大峡谷—奇瑞途居黄山露营地—五溪山大峡谷—黟县卢村木雕楼景区—奇墅湖—宏村—西递古村景区

线路九:皖南川藏风景道

沿途景点:储家滩—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落羽杉湿地公园—水墨汀溪风景区—月亮湾生态旅游风景区

线路十:沪苏皖长江水道踏歌之旅

沿途景点:振风塔—五千年文博园—平天湖—大通古镇—鸠兹风景区—采石矶风景区—钟山风景区—金山寺—狼山风景区—东平森林公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