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川有座晏马山,据说是春秋战国一位使臣的战马变成的

秦  楚 书  社

专注秦楚民俗文化

关注

晏姓使臣不畏山高路远,日夜兼程,历经数十日方赶到秦国的边境。当路过陕西商洛境内的晏马三叉时〔现在山阳县境内的照川响洞河和晏坪河交汇处〕,因劳累过度而暴病死于马背上——

楚书社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w7264000

编辑丨秦楚玉

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称雄,而齐国的齐襄王为复国挽回败局,于公元前265年派使者晏姓使臣〔名字不祥〕前往秦国斡旋。

晏姓使臣不畏山高路远,日夜兼程,历经数十日方赶到秦国的边境。当路过陕西商洛境内的晏马三叉时〔现在山阳县境内的照川响洞河和晏坪河交汇处〕,因劳累过度而暴病死于马背上。

当随从将使者就地埋葬之后,又传来齐襄王去世的消息,不久秦国灭亡了齐楚等六国。使者的随从认为自己已无家可归,为孝忠于主,便以晏姓在当地入赘落户,后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其中当地一条河流——晏坪河,就是以该姓氏命名的。现在从陕南一带晏氏家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是由山东晏城而至。当时使者的骑马,因主人已死久久不肯离去,便日夜守护在使者坟前,并且不吃不喝。后来就变成了一座雄伟拨挺的石山耸立于河岸,就是现在的晏马山。

从此,陕西山阳照川境内的“晏马”地名,一直从古沿袭至今。

编辑  秦楚玉    作者  闻孝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