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十二卦否卦——后世解读卦辞的歧义是不是不可避免的
昨天连载,从象、数、甲骨文的角度解读了《周易》第十一卦泰卦。我们可以看到,泰卦并不象后世人文简化表达的那种顺畅、通泰之意,其中麻烦、风险依然不少,需刻意避免。
古代文字的字意,其中往往是阴阳一体的表达。说阳,其中包含阴的内容;反之,也是如此。这才有止戈为武这种人文表达方式。
这在后世,被老子进一步引申阐发。老子说的至柔的水,一样可以滴水穿石、惊涛拍岸,不逊阳刚。
而与泰相对应的卦爻是否卦。从象上而言,上下三爻颠倒或者说点对称。
否卦
昨天泰卦的连载,有一处需要更正。“在伏羲的先天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那么泰卦看着很舒服,也就是大自然的样子。”
按照伏羲先天八卦意象的对应,否卦才是大自然的样子。泰卦是正好颠倒过来。这是否是文王试图乾坤颠倒的一种意象表达呢?不得而知。
否极泰来的意思仅仅是《周易》兼容表达意思的一种
否极泰来,《易经》原文中并没有这个成语。是东汉赵晔撰的《吴越春秋》中提出来的类似的这个词。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这是后世基于太极思想以及卦爻意象的人文简化表达,与《周易》中否、泰的原意实际有很大出入。在《周易》中,否并不是简单片面的否,泰也不是简单片面的泰。
用西方近代诗歌表达否极泰来这句成语,就是“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When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1792-1822年)的佳句。
这是一种简单线性思维逻辑的表达,而《周易》中的泰、否是阴阳一体的兼容式的非线性的逻辑表达。
笔者很好奇,雪莱看过《易经》吗?
否卦
(天地否)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贞的状态在《周易》中有很多种,如妇贞、幽人贞、君子贞,用不同的贞比喻代表在贞这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往小来,也就是得不偿失。
否,就像歹人,不利于在贞这个阶段保持如君子一般的状态,通常会得不偿失。
泰卦定位于亨这个阶段,那么反向对应的否卦,就是亨这个期间的反馈出来的问题。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同样是拔茅茹以其汇,炖芦苇根,泰卦与否卦的解读并不相同。
否卦认为,这有利于亨里面贞这个阶段的保持。大有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的意思。这和泰卦的思路是一致的。泰卦是提出这个问题,并要注意;而否卦是再次提出这是必须要注意的,才能确保“君子贞“。
后世君子的反义词是小人;但在《周易》的年代,大人的反义词是小人,而君子是一种楷模、理想化的状态,大人中积极向上的一种人。当时的有文化的大人,没有老百姓,都是贵族血统。后世中,君子、小人的意思与这阶段是有所不同的。
而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方式,才使大人这个范围开始发生了变化。
明白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孔子那句备受争议的”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他使用的是古意,而后世将其转意。同样的一句话,因为基础的词的意义的变化,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就像小姐这个词,现在已经很少用了。清末、民国的时候,这词是大家闺秀的意思,现在不同了。这才时隔百年。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泰卦中的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昨天的连载将包解释为包容,这是参考包这个字的甲骨文的本意,象人褢妊的一种引申解释。这个甲骨文的包意在篆字以后由胞代替。
包的甲骨文
这句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包通刨或庖,也说得通。例如这句,承在甲骨文中是接生的意思,这里被引申为葫芦或能做瓢类的植物。这样这句就会被翻译为:把大葫芦刨空,用于过河,不会下沉。这和下句:朋亡,得尚于中行。意境上很难连接。而且,这葫芦有点大。当然,可以引申为类似葫芦的船。
后世八仙过海的神话中有骑着大葫芦过海的传说,是否来源于此,不清楚。
2000多年前的古文翻译,这就是一个现实问题。一句话,往往被后世产生不同的解读。当时的文字并不多,表意有时候的确存在不够准确的问题,而且通假字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歧义也就正常了。
这里的包承,同样遇到这样的文字解读上的麻烦。
承的甲骨文
承的甲骨文的本意是捧着新出生的孩子,引申为继承、承接。后世有了承受之意。
那么,包承,可以简单理解为包容、承受。这与初六的“拔茅茹以其汇”意境上能够吻合。
这里的小人,是相对于大人的一种定义。大人,是指贵族、统治阶级,这一类人;那么小人,就是被统治阶级,也就是当时的老百姓。这与后世的小人解读并不一样。
这样这句话,就可以意译为:统治者包容承受困苦,这有利于老百姓,作为贵族会觉得不太舒服,但是,这种状态就是亨这种发展阶段需要注意的,必须承受。因为亨这个阶段,离初始的元这个阶段,并没有多大的差距,禁不起意外的麻烦。
还有一种解释,将包通庖,而承通肉(这个来源不明)。
这样包承就翻译为菜里面有肉。整句话变为:菜里面有肉,对于老百姓是好事,对于贵族,却不见得。要保持一种艰苦朴素的状态才可以吉。
承接上下文,这样解释也是能解释得通的。
《周易》这种不同的解读,如果不影响整体格局,没有必要毫无意义的太较真,因为较真也没多大意义,无法证实当时周文王的本意到底是何意。后世解读已经出现歧义。
古代数理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人文性的兼容,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对数、象的不同理解,可能产生不同的人文解读结果。这也是后世基于卦爻能够产生完整的基于迷信的算卦体系的数理原因。
有时候,对于这类内容,深入研究下去之后,通常不是把问题搞清楚了,而是把问题搞复杂了,更不清楚了。若非专业,深究无益。
针对这样的问题,一般传统的办法就是参照《易经》或后世儒教大家对《易经》的解读。毕竟这些书的年代更接近周文王一些。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你很可能再入儒教而不知,或坠入迷信也未可知,研究的就不一定是儒学了。
六三,包羞。
一般每卦的第三或者第四爻都是这一卦的利的阶段了,条件要好一些了,这时候,包羞。
这个羞通馐,包在这里通庖解读比较顺利。
条件好一点了,可以做点好吃的。再难,也要看到向好的发展。
但是,如果这里的包依然理解为包容,而羞理解为羞愧,一样解释得通。
那么包羞,也就是要忍辱负重的意思了。这也符合第三爻这个阶段的人文特征。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畴离祉,有多种解释。各说各的理,我再增加一种解释。
畴,类。这个意思后来被引申为俦,伴侣,陪伴的意思。
祉,说文解字种的解释是福或禄之意。
否卦第四爻,进一步发展,这里是阳爻。通常这一爻都是利的一个阶段。
有命,这句话后世引申为宿命论的富贵在天。
在这里,实际就是说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即便有不利的因素,也没什么大麻烦。只要时刻注意,不要去刻意谋求个人的福禄这些东西就可以了。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卦爻的第五卦,通常是形容在程度上最厉害的一爻。好事,好的要过劲;坏事,糟糕到要回头了。
这是否卦,整体来说,“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那么,这第五爻,已经是最糟糕的情况了。这里却是阳爻。
前面四爻的艰难终于熬过起了,休否。前面是小人吉,大人否,这里终于大人吉了。
否,这些煎熬的日子,就像桑树枝上的花苞,快要坠落了。也就是要熬到头了。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第六爻的卦辞通常是转折的思路。但否卦,这一转折是令人期待的。
否,本来就是很糟糕的”大往小来“,再否,否定之否定,也就是好事了。
倾否,否终于过去了。先否后喜,可以意译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雨后彩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