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里的田野
北京APEC会议后雾霾天又卷土重来,即使在偏远的华北小山村也不例外。
油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或卖钱或自己榨油食用,生活在这里人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在老叟的记忆里从没见过这样的雾霾天,蓝天白云是抹不去的记忆。
全国的无处不在的造城运动,无序的工业化发展破坏了小村的纯净,蓝天白云已成奢望。
“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全国皆雾霾的大环境下,小村也未能幸免。
寂静的田野显得更加空旷,一百多口人,几百亩地,国家的农村和农业政策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村子里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使得天地也不需要太多的打理。
村子跟原来相比也改变不少,土坯草房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砖瓦楼房。
当年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生产的粮食上交国家后已所剩不多,乡亲们不得不砍掉荒山荒坡上的树开垦耕地,这部分没有登记在册的土地是不用交公粮的,带来的后果是生态被破坏
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使一部分荒地又重新载上了树,破坏的生态要完全恢复还需要时日
村庄的旁边有一条小河环村而过,在儿时的记忆里河两旁是黄沙遍布,水流淙淙,自从黄沙可以卖钱后,这里已再也见不到黄沙的踪影,小河成了弯曲的河沟。
树木虽小却让人看到了希望,若干年后蓝天白云将重现小村的上空。
田间地头都是杨树,现在政府也看到了生态破坏带来的恶果,鼓励种树,虽栽树谁受益。
记忆中这座山头比现在要高,山坡上都是碗口粗的洋槐和橡树,由于这两种树生长缓慢已很少有人栽种。
有些橡树林已被果木树取代,从经济性来讲,果树的收益明显比林木高。
这种分批栽种的树林对生态保护比较好,大的砍了,小的还在,新的树苗重新栽上,树林始终存在。
河滩被开成了耕地有点可惜,留守村庄的老人,劳碌了一辈子,习惯了土里刨食的生活方式。
杨树林中夹杂的水柳树,小河的两边原来有很多的大柳树,由于没有经济价值已没人的栽种。
这就是曾令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多少次梦见故乡的蓝天白云,清澈的小河,熟悉的乡音,这次重归故里正赶上浓浓的雾霾天不禁令人感慨万千,雾霾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也不是一城一地的过失,APEC蓝何时重现神州大地的上空是政府和群众共同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