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核心考点基础题速练32: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春,屋外尚有几分寒意,薄薄的,挥之不去。母亲从窗台上拿下一根老丝瓜,用一把剪刀,把絮状的丝瓜皮剪开,便有黑溜溜的瓜仁儿,一窝蜂地从里边涌出,粒粒饱满,满是淘气劲儿。傍着院墙起个小土堆,趁绵绵春雨,把乌黑的丝瓜种子埋进土里。不出几天,__①__,戴一顶精致的小黑帽,小黑帽下边,是一张娇小嫩青的笑靥,含羞带怯,探头探脑,俏皮可爱。挣脱帽子的束缚,幼弱的瓜苗伸展身子,在春风细雨里茁壮成长,渐渐地,绽出绿叶,抽出瓜蔓,昂扬着一股向上攀爬的生机。
转眼进入夏天,丝瓜藤蔓撒开了欢儿,爬上木桩,爬上草绳,缠缠绕绕,密密交织。院子里,肆意绽放的丝瓜花,吹起一支支金色的号角,随风吐出丝丝缕缕的芬芳。烈日当空,暑气蒸腾,瓜荫笼罩处,地上光影斑驳,丝丝凉意沁入心田。
落日西坠,斑驳的影子,斜斜地映在院子里。忽然,__②__,瓜叶随风摇曳,瓜荫随风漾动,暑气随风飘散。红彤彤的夕阳,泊进莽莽苍苍的群山。晚饭后,一家老小,喜欢在瓜架下乘凉。劳作一天的大人们,斜靠在竹椅上,一边低低地絮谈,一边轻轻地挥着蒲扇,赶走几只蚊子。小孩子们呢,或坐在小板凳上,或躺在凉席上,或依偎在大人怀里。宁静的庭院,流萤点点,重重叠叠的瓜荫里,有虫声,繁密如雨。
1.下列对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拟、比喻、排比 B.比拟、比喻、夸张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没有运用对偶、夸张、借代的修辞手法。“满是淘气劲儿”“含羞带怯,探头探脑,俏皮可爱”“丝瓜藤蔓撒开了欢儿”等运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戴一顶精致的小黑帽”“吹起一支支金色的号角”等既运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种子的皮比喻为帽子,把丝瓜花比喻为号角;“泊进莽莽苍苍的群山”把太阳当作船,运用了拟物(比拟)的修辞手法;“瓜叶随风摇曳,瓜荫随风漾动,暑气随风飘散”“或坐在小板凳上,或躺在凉席上,或依偎在大人怀里”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A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宁静的庭院里流萤点点,重重叠叠的瓜荫里有繁密如雨的虫声。”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比较原句和改写后的句子的不同,然后分析原句的妙处。此题中,原句与改写句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原句多为短句,改写句相对为长句,那么就可以结合文段语言风格分析使用短句的妙处。另外,原句的表述打破了传统的语序,改写后的句子表述更符合语言规则,那么就可以结合文段语言风格分析特殊的表述方式的作用。
答案:①原文多用短句,有强调作用,句式灵活,节奏明快;②原文表述与全文语言风格一致,更生动自然,更具诗情画意(更有画面感,更具诗意美)。(意思对即可)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由前句“把乌黑的丝瓜种子埋进土里。不出几天”和后句“戴一顶精致的小黑帽,小黑帽下边,是一张娇小嫩青的笑靥,含羞带怯,探头探脑,俏皮可爱”可知,这几句描写种下丝瓜种子、丝瓜种子发芽的情景,因此,此处应填“丝瓜种子就发芽了”一类的句子。②处,由“瓜叶随风摇曳,瓜荫随风漾动,暑气随风飘散”可知,院子里起风了,风吹动了瓜叶,因此,此处应填“阵阵晚风吹进小院”一类的句子。
答案:(示例)①丝瓜种子就发芽了 ②阵阵晚风吹进小院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首个5天假期,为了既能满足大部分游客假日出游旅行,②又能防控疫情、防止人员聚集,③并进一步促进消费市场快速回暖,④旅游景区普遍大幅度提高智慧防疫的能力,⑤实现首次预约旅游的大范围应用。⑥据国家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研究报告,⑦“五一”期间,民众旅游消费信心显著增加,⑧全国旅游产业复苏态势向好,⑨除明确规定暂不开放的演出场所外,全国旅游产业复工率达96%以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为了既能满足大部分游客假日出游旅行”成分残缺,“满足”缺少宾语,需在句末加“的需求”;⑤“实现首次预约旅游的大范围应用”状语位置不当,“首次”应调到“实现”之前;⑦“消费信心显著增加”中,“信心”与“增加”主谓搭配不当,“增加”应改为“增强”;⑨“达96%以上”不合逻辑,可删除“达”或“以上”。
答案:①“旅行”后面加“的需求”;⑤“首次”调到“实现”之前;⑦“增加”改为“增强”;⑨删除“达”或“以上”。(意思对即可)
5.疫情防控期间,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应如何就诊?请参照下面的流程图进行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9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及图文转换的能力。对于说明流程图内容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读懂流程图,其次将流程划分出阶段,然后才能有条理地说明图表内容。阅读本题的流程图,可以发现,图表有上下的区分和左右的区分。从上下看,第一阶段就是患者到医院预检分诊处,然后第二阶段就要从左右看,左侧是排除感染的患者的情况,右侧是疑似感染的患者的情况。到第三个阶段,又要从左右看,左侧是疑似患者医学留观,右侧是确诊患者转入定点医院治疗。而左侧还要继续分出第四阶段,左侧解除观察,右侧确诊感染转入定点医院治疗。根据阶段和复杂程度确定表述的先后顺序,然后拟写答案即可。
答案:(示例)先到预检分诊处分诊,排除感染的患者到普通门诊就诊;疑似感染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确诊患者转至定点医院治疗,疑似患者进行医学留观,直至解除观察或确诊。(答出关键信息,意思对即可)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乡村中常能听见的声音。
(2)《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出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情境默写类题目,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还要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1)根据“乡村中常能听见的声音”可以推知答案;(2)根据“能创业不能守成”可以推知答案;(3)根据“文韬武略”“悲叹人生短暂易逝”可以推知答案。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颠”“寡”“槊”“须臾”等,默写时要写准确。
答案:(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3)横槊赋诗 哀吾生之须臾
三、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欢 喜
简 平
①我怎么可能会欢喜这样一个寒冷而绝望的冬天呢?那痛楚是割裂着心的锐利的冰凌,那绝望如漫漫冬夜里连一颗幽暗的星子都没有。时至年末,偶尔有一些零星的爆竹声,人们和这世界一起准备进入下一个年轮。可我却翻不动我的日历——从胃癌切除手术室出来,我就觉得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来了。
②可是,母亲来了,她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那封面上标着鲜红的纪年:2012年。母亲坐在我的床头,用平静的声音对我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再苦也要走过去,而且总是走得过去的。你看,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所有的日子都在前面一天天等着你呢。”
③也就是从那个12月开始,母亲每周三都早早地来到我的住处。她来时总是两只手都提着沉沉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刚刚买好的蔬菜、瓜果,有时还装着报纸和书籍。我怕她累着了,让她每次都坐出租车过来,但她不肯,说这点东西她提得动。所以,母亲还是每每乘公交车来,路上要倒几趟车,来回至少得两个多小时。一进门,母亲就忙乎起来,一边跟我聊天,一边拣菜、洗菜,然后去厨房煲汤做菜,稍有空隙,还帮我打扫屋子。这个时候,我就会停止无穷无尽的销蚀灵魂的妄念,在颠簸的气流里上下乱飞的风筝便也静止在了空中。
④从此,每个周三成了我心里企盼的节日。每当听见母亲用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我心里就欢喜得像是燃放起了焰火,那焰火在彻骨的寒冷中美丽绽放,将凛冽染上了一层明亮和温暖。我感觉那一天心情特别平和,特别安宁。我真的又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趴在窗前看外面的天与地了。原本因为恐惧和焦虑,我如同一只被蒙住眼睛的惊慌的小鸟,哪怕飞得再高,也看不见连绵的山脉和澎湃的海洋了。那天,下雪了,江南的雪花不是完整的一朵朵的,谁都无法相信它会积聚起来,可偏偏不多时,雪就把房顶、树枝和路径覆盖住了,白雪皑皑,一派纯净。我真的好欢喜啊。只是母亲要回去了。屋门关上的刹那,我便急急地返身来到窗口,等待着,等待着……母亲瘦弱的背影出现了,她一步一步地踏在积了雪的小道上,雪花落在她的肩头,落在她的发上。直到这时,我才第一次那么真切地看见,母亲的头发早已花白如雪。是啊,母亲已经75岁了,苍老毕现。之前,我从来没有在母亲跟前流过一滴眼泪,但这时我禁不住泪水崩落。
⑤母亲的脚步带去了冬雪,牵来了春天的消息。有一天,母亲说:“我带你出去走走吧。”于是,我欣欣然跟着母亲去了一处公园。虽说还有些许料峭寒意,但杨柳枝头已爆出嫩黄嫩绿,令我想起李白“春风柳上归”的诗句。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回到家后,我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写下了病后第一篇文章,当我点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我泪流满面,我为自己能重新开始写作而欢喜万分。
⑥夏季的一个周三,飓风来临,黑云压城,狂风暴雨仿佛要掀翻整个世界。我正在忐忑不安时,母亲敲响了房门。只见她完全成了一个“水人”,不等我开口,她自己先笑了起来,说那浓雾般的风雨真像一堵厚厚的山墙,但她穿越过来了。我跟母亲说:“以后你别每周都来了。”母亲没有接我的话头,继续说笑道:“穿越还真要有点儿气力的。”
⑦又到12月了。因着母亲,我甚至都没有觉得冬季已至。那个周三的上午,我习惯性地等着母亲的到来。可是,这一次,我却没有等到。母亲打来电话说,她今天不能来了,因为她胆囊炎发作了,老毛病了,已经吃了药,在家躺躺就是了。我不放心,让我妹妹带母亲去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竟是肝癌,而且医生说可能只有六个月的存活期。霎时间,我重跌入一年之前,又回到了天寒地冻的日子。
⑧但是,母亲再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再一次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这一次,鲜红的大字标着的纪年是2013年。母亲照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往后的日子跟以前不会有什么两样。”在母亲做了介入治疗两周之后,我和母亲互相扶持着,登上了飞往香港的航班。坐在维多利亚港边,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望着天边的一抹祥云,我跟母亲一块说起了我们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浦江,说起了流经母亲故乡江苏常州的大运河,说起了母亲年前专为我祈福而到过的黄山湖。望着粼粼波光,我想,水流滔滔,千回百转,所有的河系水脉终将汇合,日夜不息地奔向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
⑨我对母亲说了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那时,他躺在柏林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当他看见窗外一棵树上停了一只小鸟,而且不断地啼鸣,不由得拿起笔来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布莱希特说,我死之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这时,正好有一只鸟儿从苍翠的树丛中鸣叫着飞起,我和母亲都欢喜得笑出声来。
(节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③段中“上下乱飞的风筝便也静止在了空中”,以“风筝乱飞”写自己无穷无尽的妄念,以“风筝静止”写母亲的爱给自己带来的平和、安宁。
B.文章通过写母亲两次“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的细节来体现母亲希望“我”走出绝望。
C.文章第⑧段中“母亲照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因为母亲认为是老毛病胆囊炎发作了,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
D.文章中的母亲勤劳、俭朴、乐观,她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她以实际行动和自己的勇敢、乐观,让身处痛苦中的儿子看到希望,感受到欢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相关内容的能力。C项,“是因为母亲认为是老毛病胆囊炎发作了,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错,这应是母亲害怕“我”担心和再次陷入绝望而在“我”面前的掩饰,是母亲的良苦用心。
答案:C
8.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语言质朴优美,作者运用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B.文章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既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又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
C.文章非常注重段落间的过渡,如第⑤段开头一句,既承接上文对雪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春景的描写,使上下文段落间衔接自然。
D.文章第⑧段“所有的河系水脉终将汇合,日夜不息地奔向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写出了“我”看透生命后的豁达,为下文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文章中没有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答案:A
9.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意。文中画线句子的关键词有“春回大地”“更神圣的力量”。“春回大地”表面意思是自然界中的春天,深层意思指“我”的“人生的春天”,“更神圣的力量”是指母亲的爱。据此便能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案:对于自然界来说,春天的到来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来说,人生的春天却不是自然到来的, 是母亲的爱给了“我”勇气,给了“我”战胜厄运的信心,让“我”重新站起来,这是一种比自然更神圣伟大的力量。
10.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作答本题要从表达效果、内容、结构等方面考虑。文中引用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在表达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在内容上,点明主旨,作者借此巧妙写出自己参透生命的豁达;在结构上,最后一段积极乐观的心态与首段的悲观绝望形成对比,突出了文章主旨。
答案:①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吸引力;②点明主旨,借布莱希特的“我死之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表达一种坦然面对死亡的旷达;③与第一段的绝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