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可用来制作衣服、压制餐具 “秸博会”让人大开眼界

聚力绿色发展,擎动循环经济。

基料化利用,培育灵芝、银耳、香菇;原料化利用,压制成建材、餐具;能源化利用,送入气化炉生成生物质炭和高温生物质燃气……昨天上午,2020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全省各地参展商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让人大开眼界,助推我省成为全国“两利用”产业高地。

吃干榨尽无污染

此次博览会,来自合肥高新区的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吸引众多农业大县客商前来咨询。

“生物质气化热、电、炭多联产系统由气化系统、燃气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构成。可以把秸秆完全吃干榨尽,且没有废水和废液排出,无污染!”德博副总经理胡鹏说。

“我们建有自己的项目处理秸秆,年处理秸秆400万吨。同时输出成套设备、技术,出口欧洲、非洲、东南亚国家。”胡鹏说。

“我们利辛县有165万亩小麦,秸秆量大,这套设备正是我们需要的。”利辛县一位客商说道。

秸秆变糖再制衣

秸秆能制成衣服?现实就是如此!

来自蚌埠的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一件件花色各异的衬衫全部和秸秆有关。

丰源设计师鹿鹏霖介绍,该公司把玉米、木薯、秸秆水解,变成葡萄糖,再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制成乳酸,乳酸聚合就可以拉丝形成聚乳酸纤维,从而制成衣物面料。“目前,我们年利用秸秆9万吨。”

秸秆不仅能制成衣服,还可以压制成碗筷。

安徽绿之态新材料有限公司带来的碗筷、碟子、砧板成为不少家庭主妇的焦点。

“我们把稻壳、秸秆磨成粉,加温后用300吨的磨具压制各类餐具。”该公司销售经理於志强说。

据了解,2019年,该公司年消耗稻壳、秸秆等原料达6000吨,约消耗5万亩水稻种植所产生的废弃物。

全程机械处理废物

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省畜禽粪污治理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形成了“3+N”种养结合路径模式——“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博览会现场,市民可以了解这些模式的各自特色。

明光市张凯专业合作社通过黑膜厌氧发酵池、生物氧化塘,处理收集来的废弃物,再运往菜园、果园、稻田麦田。安徽洁翔农牧集团则将发酵后的废弃物制成液态肥和生物有机肥还田。

相比这两种处理模式,安徽肥地肥业有限公司则带来了一体化智能好氧发酵装备。“这套设备由我们公司研发,集输送、混料、发酵、供氧、匀翻、除臭、监测、控制功能于一体,全程机械化,处理后的有机肥可用于园林绿化土。”北京中科博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吴亦芳说,该公司在全国已有150条生产线,年处理固废超180万吨。

据悉,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不断延伸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提升。据统计,2019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9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全省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企业1860个,总产值216.12亿元。全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收储点基本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 华新红·

(责编:马玲玲、关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