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名志】凌源县名来源
凌源县
凌源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上游。东与喀左县为邻,北与建平县、内蒙古宁城县毗连,西与河北省平泉县接,南与建昌县、河北省青龙县相望。面积三千二百三十五平方公里。人ロ五十六万ー千九百零八人,以汉族居多,还有回、蒙古、满、朝鲜等民族。划为十六个农村人民公社,二个镇和一个国营马场,分辖二百六十三个生产大队和四个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驻凌源镇,距省会沈阳三百四十点八公里。
凌源地处辽西山区。努鲁儿虎山脉与七老图山脉纵贯东西。大河流有大凌河、青龙河。两岸为狭窄的河谷平原。山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多种经营的发展,干鲜果品、杏仁和蘑菇为本县的特产。矿产资源有金、珍珠岩、玛瑙等。
凌源县名始于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据凌源县志載:“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土金塔,谨援沁源洮源之,呈请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见,凌源县县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
战国时凌源属燕置右北平郡所辖。公元前ニ二年,索灭燕后,凌源又属秦右北平郡所辖。西汉初是右北平郡治所平刚所在地。东汉时为鸟桓地,后入鲜卑东部。三国时,为桓地。晋时为鲜卑东部,以后被鲜卑慕容氏占领,建立了前燕。坚灭燕为前秦地。北魏、北齐时凌源属营州建德郡。隋朝为辽西郡地。唐为营州柳城地。辽统和二十五年(一O七年)为大定府榆州和众县(凌源西十八里堡有城址)。金废州存县。元为大宁路和众县。明朝为营州卫地,永乐年为牧地,后入朵彦卫,自此荒废二百余年。前清为承府塔子沟厅,乾隆三年,改塔子沟厅为建昌县,归承德府辖。民国三年(一九ー四年)改名为凌源县,归热河特别区辖九八年,凌源县归热河省辖。一九三一年,凌源县分为凌源县和凌南县(今建昌县)。一九三三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凌源县。一九三七年,凌源和凌南两县合并为建昌县。ー九四O年,县旗合并,实行蒙汉联治,归喀喇泌左旗辖。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后,成立凌源县人民政府。一九四六年,国民党设置凌源县政府。一九四七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凌源,成立凌源县人民政府,属热河省辖县。一九五五年撤销热河省,凌源归辽宁省所辖,一九六四年归朝阳行政公署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