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淮海(二十二):混乱不堪的徐州大撤退(下)
(接上次文章)
四十. 华东野战军的惊天大追歼
哪怕是那个烽鼓不息的战乱年代,这种场面估计也能称得上是惊世骇俗吧。——杰瑞哥题记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1948年年末的中原大地,两支规模空前的军队正在上演着极其罕见的战争旋风,与其说是炮火连天,倒不如说是一场争先恐后的惨烈追逐。国共双方六七十万大军,在徐州西部广袤无垠的黄淮平原上卷起一阵阵浓烟滚滚的尘埃。如果人们从空中俯瞰,会清楚地发现这一大片烟尘有两种颜色,中间的烟尘是墨绿色的,正缓慢地向前挪动着,显得有些孤独;在墨绿色烟尘的前方,后方,两侧到处都弥漫着土黄色的烟尘,它们纷纷都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风驰电掣朝这股墨绿烟尘猛扑而去。
行进中的人民解放军
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土黄色的烟尘渐渐地越过墨绿色,使其不断地被扩大,被冲散,被稀释,被土黄色所浸润......紧接着,这些土黄色的旋风紧紧挨着墨绿色烟尘,和他们搅在一起共同朝着西南方向飘动,双方立即扭成一团,爆炸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好似地球的板块激烈碰撞后发出的巨响。
华东野战军三十多万大军几乎倾巢出动,从徐州东部到永城东部,从江苏北部到河南北部,所有人一刻不停,一分不睡,义无反顾地迈开强壮的双腿,踏着坚实的脚步,一个个地拼了命向前奔跑着,大家眼睛里都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一定,一定要追上徐州的国民党军队,决不能让杜聿明带着他的几十万大军堂而皇之地逃掉!
如果杜聿明带着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撤到淮河,那要消灭他们可就太难了,到那时候不知道又要牺牲多少战友,又会有多少无辜百姓遭受到战火浩劫......
徐州解放场景
徐州解放的消息并没有让华东野战军的指战员们感到过多的欣喜,深受共产党政治教育熏陶的他们面对徐州一座空城,立马就想到了毛主席的那句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诚然,现在对于国民党来说正是存人失地,对于共产党来说在未来则有可能存地失人。
对于徐州的老百姓们而言,此刻的他们可以大街小巷欢声笑语,载歌载舞;而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仍然要紧绷神经,因为胜利还远远没有到来。
在华东野战军倾巢而出追歼杜聿明集团的时候,作为统帅的粟裕采用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方法,那就是所谓的“网开三面”战术。
“我们以多路多层的队形战术,以尾部追击、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击相结合,用尽我们能想到了的追击方式,尽全力扑上去。我们对杜聿明是网开三面,他带着他的大军往西去也好,往北去也好,往东去也好,但我们就是不让他往南,其他方向我看都可以唱唱空城计。”粟裕如是说。
战场上运筹帷幄的粟裕(左二)
追击战术后来做了一番调整,尾随追击的部队兵分两路:华野一纵,四纵,十二纵负责在杜聿明后面猛烈追击,而华野三纵,八纵,九纵则绕到敌人前面进行堵击。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有效地集中优势兵力,究其一点向南面堵截包抄即可。淮海战役爆发以前共产党军队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做得很出色的,在国民党窜逃路线的北、东、西三个方向上都是我们的解放区,如果杜聿明的部队向这些方向突围,他们既没有群众基础,也没有后勤支援,就会立刻成为一盘散沙,被解放军包围歼灭是迟早的事情。
华东野战军追击杜聿明集团简略图(不太准确)
但同时这种战术又是一个迫不得已的法子,因为华东野战军的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
......
就在这个时候,还有另外一支队伍也是以几乎同样的速度向前快速行进着,他们前行的方向和奋不顾身的华野士兵们完全相同。
从远处看,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似乎比华野部队规模还要大,但不同的是,这支队伍里的人都是老百姓,身上没有穿军装,他们身上一律都披着蓑衣,头上戴着狗皮帽子,每个人都推着一辆小车,车上装着四五个麻袋。绵绵的细雨打湿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毫不在意,一个个奋力地推着小车向前快速走着。
支援前线的老百姓
这些人,就是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老百姓。
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支援前线的老百姓达到了500多万人。据统计,平均每一名解放军身后就有9名普通百姓“保驾护航”。不单单是各家各户的男丁青壮年,就是连妇孺老人也不甘示弱,有体力的推小车长途跋涉送军需,有力气的碾米磨面做粮食,既没有体力也没有力气的就缝缝补补赶做军装军鞋......500多万民众推着88万辆小车,将无数米面粮油送往前线。
这群支前的百姓身上有三件宝贝——狗皮,蓑衣,葫芦瓢。狗皮是用来取暖的,但是往往都给伤员当了褥子;葫芦瓢是用来吃饭喝水的,但是大部分送给了行动不便的伤员当夜壶;蓑衣是用来遮风挡雨的,但是一到前线老百姓就脱下来盖在了伤员身上。
为解放军纳鞋底的老婆婆(油画)
共产党的战争优势就在于良好的群众基础,将散落在山野田地的广大农民培养成支援前线的民工队伍,应该是共产党思想工作的一大成就吧!
四十一. 杜聿明集团内部的混乱
十二月一日徐州的解放对杜聿明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没有退路了,只能心无旁骛地带着他的大军前进。
1948年12月1日至2日,徐州西南的萧县永城方向。
在一个叫大吴集的地方,杜聿明忐忑不安地伫立在临时指挥部里,此时的他浑身难受,病痛缠身。而现在又偏偏天公不作美,这几天的阴雨连绵虽不算瓢泼,但是却给原本就阴冷的空气添加了阵阵刺骨……如此种种,这位大军主帅感受到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但是他心里深深地明白,目前这种让全军将士惆怅沮丧的境况下,他就是所有官兵们的精神支柱,因为无论如何自己有多难受也不能表现在脸上。要不然,士兵们原本就低落的士气就会变得更加消沉。
撤退中的国民党军队
自昨天发动徐州大撤退以来,杜聿明和他的司令部是一路的踉踉跄跄,直到昨天黄昏才赶到这个鬼地方。就在12月1日早晨他得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原本今天是要在大部队后尾掩护主力撤退的,但是他们居然说把时间搞错了,这帮人在11月30日晚就结束掩护行动,纷纷跟随大部队一起撤离了。
结果,第十六兵团后尾全体官兵被刚到萧县附近的解放军俘虏,而且在萧县以东还尚有大批车辆辎重并未撤走。
“嘁,什么叫把时间搞错了,就是不想被甩在后面当炮灰呗,”杜聿明自顾自地想道,“孙元良那个家伙,心里的那点小九九当我不知道啊?”
李延年刘汝明之前的消极作战让杜聿明心里很不爽,而现在刘峙那个窝囊废已经飞到蚌埠去了,由这位“长跑将军”坐镇指挥李刘兵团,估计这俩货就更靠不上了。
民国时的徐州
杜聿明前脚刚走,华野解放军后脚就把徐州给抄了,这座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多少英勇将士为它献出了生命,而现在居然如此轻易地就落入到了共产党手中。
目前徐州集团临时指挥部的电台只能联系到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李弥和孙元良完全是杳无音信。
......
与此同时,邱清泉第二兵团第七十军队伍。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经历了整整一天的行军,这支队伍早就已经是疲惫不堪了。
在经历了徐东战役的失败以后,第七十军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对目前的战局感到十分悲观,所有人都缓步前行在泥泞的道路上,大家垂头丧气,神情沮丧,秩序混乱,士气已经很难振奋了。
失魂落魄的国民党士兵
军长高吉人和九十六师师长邓军林目睹着这一幕幕情形,他们的心情比这些士兵好不了多少,邓军林已经不止一次地收到下属要求停下来休息的请求,他们几乎是以一种恳求的语气说出来的:“现在官兵们都很疲惫,我们还是让大部队休息一下,先吃个饭,晚上再走行吗?”
这种请求邓军林一天能听到无数次,但是他实在是爱莫能助,因为杜聿明给他的命令很明确:“部队不许在萧县停留,继续前进,马上通过凉山口再休息。”
邓军林没办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催促部队迅速前进。经过徐东战役的失败,邓军林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是比两条腿的速度,没人比得过共产党。
......
在那两天中,第二兵团最悲催的要算第五军四十五师了,作为邱清泉手下的王牌部队,他们不仅要撤退,还要掩护作战。
第四十五师郭吉谦师长在十二月二日上午开始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虽说是五大主力的王牌部队,但他们和七十军一样,在经历了徐东恶战后产生了心理阴影。不管是郭吉谦本人还是他手下的士兵,王牌主力的身份和心高气傲的执拗性格让他们怎能接受这样的侮辱。
解放军冲破国军汽车工事
上次战后,四十五师损失惨重,很快从其他部队补充了三千兵员。现在师中老兵还没和这帮新来的磨合好就进行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即便是郭吉谦这种自命不凡的人,估计也是很措手不及的吧。
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一开始是让四十五师作为兵团前卫部队充当开路先锋的,但是十二月二日命令有变,四十五师立刻停止前进,改为后卫,策应掩护大部队前进。
然后,全师在襄山庙与解放军发生了激烈战斗。
四十五师135团与华野三纵第9师直接交上了火,134团也和华野一纵陷入死磕,133团正面硬怼上了华野九纵……双方反复进行着你来我往的射击,所有官兵顽强作战,从黄昏一直杀到晚上。
解放军向国民党军发起冲击(模型)
四十五师后面的辎重汽车全被华野截了,跟在最后的国民党民团也迅速崩溃。在经历了碾庄,徐东和徐南作战的华东野战军,连口气也没喘就直接杀过来硬怼五大主力,共产党军队连续作战的能力真是名不虚传呐。
长夜漫漫,在这种穿插冲击下,原本就士气低落的四十五师几乎要陷入崩溃。
……
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带着他的军队正在通往萧县的公路上步履蹒跚地走着,这支后来重新组建的七十四军早就没有了原来南京御林军的风范,他们的前辈们在孟良崮被粟裕杀得片甲不留,现在这支队伍仅仅就是有个比较冠冕堂皇的名头而已。
邱维达默默看着这支已经狼狈不堪的军队,脸上布满愁容。
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
目前七十四军刚过瓦子口,在过去的一天里,徐州撤退的三十万人马造成的交通大拥堵让他们顿觉心灰意冷,再加上经历了近两天的昼夜行军,掉队的,迷失方向的不在少数,虽然他们不用像四十五师那样掩护部队作战,但是所有士兵都已经极度疲劳,况且杜聿明军令如山,部队不许停留。此时的邱维达心里十分清楚,要是自己下令停下来稍作休息,那大家就都会呼呼大睡,绝对喊不起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架国军军用飞机突然出现在七十四军上空,机翼正在上下摆动着。
邱维达知道,这是在告诉地面部队要求通话的暗号。
飞机上是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邓文仪,他直接用无线电对邱维达喊话:“邱军长,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目的地?”
撤退中的国民党军
“这要看战况发展才能决定。”邱维达拿起话筒没好气地说道,心想南京的那些老爷们都是白痴啊?!这他妈的派个管新闻的家伙来这里干什么。
话筒里邓文仪慢条斯理地说道:“老头子希望你们赶快前进!”
邱维达差点骂出来,前进前进,前进个屁啊!现在自己手下的士兵一个个儿都灰头土脸,秧了吧唧的,要是发个枕头都他妈能睡着,国防部这帮混蛋还在死催活催。
但是,他还是控制住了情绪:“请蒋总统放心,我知道了。”
邱维达心里一阵极度不爽:“你们懂个屁!当这是过家家呐,大兵团的作战行动哪有那么容易?”
“对了,我这里还有一封蒋总统写给杜聿明将军的亲笔信,劳烦邱军长托人带到。”话筒里再度传来邓文仪的声音。
然后,飞机上空立刻投下来一个信袋。
邱维达听罢,顿时好像明白了什么,他突然怔住了,没有说话。
……国民党军全都开始乱了……
神情恍惚的国民党伤兵
1948年12月2日晚。
越发松散的国军部署和解放军迅速的动作让杜聿明心里惴惴不安,于是他当即决定,徐州全军在孟集至冯河集附近宿营休整一晚。很显然,他也是对解放军的穿插包围战术心有余悸,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廖耀湘。
但他还没有意识到的是,这将是他二十多年军事生涯中最为愚蠢的决定。
(未完待续)
附言:本文内容除历史史实论述外,均为作者原创,请勿抄袭。
《血染淮海》系列是连载战史纪实文学,文章在还原历史的情况下也有文学杜撰渲染,不喜勿喷。
请读者点赞关注,或打赏~,也可点开小编头像阅读其他已发布的章节,小编在以后将会继续为读者发布其余章节
《血染淮海》下一章节将在11月11日前发布,敬请读者期待!